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四海征服者 » 第十九章 梁帝

第十九章 梁帝

    北地诸部一反,大乾内部那些本就不安分的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与南高丽接壤的曷懒路和婆速路听闻北地叛乱便立即勾结南高丽起兵谋反,好在东京路守备及时发现才未曾酿成大祸。南高丽国王见形势不妙毫不犹豫地就把曷懒路和婆速路两地的叛党出卖了,并声称南高丽永远都是大乾皇帝最忠实的臣子,做大乾的“狗”是他的荣幸。

    当然大乾的军队可没这么好糊弄,东京路的士兵一旦放出就如同脱了缰的野马,在平定了两地的叛乱后以叛军逃窜入南高丽为由擅自越过两国边境。进了南高丽的大乾匪兵哪还管你是平民还是叛贼,只要胆敢阻拦他们赚外快的就都是贼,看哪个村子不顺眼那它就是匪窝,就该被烧掉。

    在平日这种借老乡人头一用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往常这些东京路匪兵还会收敛着点,而如今他们可是名正言顺南下剿匪,阻碍大乾天兵剿匪不是反贼是什么?大乾匪兵在没有节制下竟一路抢到了平壤城下,而南高丽王害怕遭遇不测居然丢下自己的妃嫔自私,一个人驾着马车连夜逃去了陪都开京。

    当大乾军队抵达平壤的时候,清楚这些匪徒德性的平壤百姓全都拿上家中的刀耙赶上了城墙。几万大乾军队望着高耸的平壤城最终还是选择了只围不攻,而这时东京路守备见事已至此再闹下去也不好交差,于是命人传令围困平壤的大军即刻班师,就这样历时两月的平壤围困战才算落下帷幕。

    除去南高丽的叛乱外,大乾东部的东海部落也出现了骚动,但这些怀有异心的不臣之人比南面两路的叛贼要聪明许多,由于东海部落距离黑河战场比较近,因此当他们听闻叛军的十二万前军一日之内就被朝廷平定后立马就老实了。

    按理说这本该是大梁北上的好时机,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梁就像是睡着了一样,值此绝佳时机竟然毫无作为。不过这样不合常理的操作对于大梁的大同府和燕京府将军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当年萧从南下的时候朝廷就和现在一样,若是当时朝廷能西联大周对那支乾国军队形成合围的话,萧从小儿怎还会如入无人之境一样于梁国领土内驰骋。

    大梁朝廷。

    “圣人,战机稍纵即逝,臣恳请圣人调令大同,燕京,河间,真定,太原五府共四十万大军北上收复失地。”

    此言一出梁国朝中的那些主战派也纷纷表态,“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群臣表态后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死寂当中,所有的人不论是主战还是主和派都用余光瞥向了高台的珠帘后面。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诸位卿家所言朕非不知,但上天好生,身怀利器而不用方乃上善者。”

    只见一个仙风道骨白须白发的老者穿着一身道袍拨开珠帘从后殿走了出来,在炉鼎弥漫的香的映衬下这个老者活脱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老神仙。

    盘坐在蒲团上的众人见状赶忙作揖行礼道,“拜见圣人。”

    “众卿无须多礼。除去劝朕出兵北地外诸位可还有他事?”

    萧玄此话一出台下众大臣就明白这次出兵是又没戏了,于是也就乖乖地闭嘴等候萧玄训话了。

    “圣人之治,虚心,实腹,弱志,强骨。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君无为,则天下无不治。百姓活着已属不易,令其拾斧钺行兵戈之事岂是明君所为?”萧玄看着那些年轻一脉的主战派像是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曾几何时,宗简也和你们一样,意气风发渴求建功立业。可是若是人人都和他一样,这个天下又该徒增多少的战事?”

    “陛下教导的是。”梁国的丞相李涯作为萧玄多年的附和者此刻也一如既往地附和道。

    随着李涯的附和,其余的文臣也都跟着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萧玄闻言欣慰地笑了笑,然后看了眼龙椅旁的水漏说道,“时候到了,朕该闭门修道去了,诸位也都散了吧。”

    “恭送陛下!”

    下了朝后那些主战派不敢把怒气发在皇帝和李涯的身上,于是只得去故意找那些无权无势的儒生的麻烦,而这些儒生受了气也只好受着,毕竟谁叫他们根基尚浅呢。

    ......

    静心殿。

    盘坐在八卦台上的萧玄闭着眼睛语气平淡地对台下跪着的那个长相与他极为相似的中年人说道,“太子,你有话和朕说?”

    在萧玄说话前身为太子的萧简就已在此跪了两个时辰了,年仅半百的萧简身子骨本就不好,这一跪着实是要了他半条命,“禀父皇,儿臣确实有话要与父皇说。”

    “太子,朕平日里不止一次地嘱咐你要多加锻炼,可是你就是不听,还未过天命之年便比不上我这古稀之年的老头子了,今后你该怎么办啊?”

    萧简闻言憨厚地笑着回道,“禀父皇,儿臣就不是修道的料,今生只求能好好地服侍父皇就足够了。”

    “罢了罢了,你这个长不大的孩子。说吧,今日找朕所为何事?也是为了北面的事?”

    萧简见萧玄已知自己心中想法也便不再兜圈子直言道,“父皇,我大梁仅北地五府之兵便有四十万之众,若要平定北地简直是易如反掌,儿臣不知父皇为何......”

    萧简还未说完萧玄就直接出言打断道,“是军府的那些人和你说的吧。”

    萧简本想撒谎但当他与萧玄的双眼对上后心中一惊,于是便将实情托盘而出。听了萧简的话的萧玄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啊你,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和孩童般稚嫩。人皆有所求,那些人不过是见你生性软弱耳根子软所以才让你当这个传声筒,你莫不是这都看不出?”

    “儿臣当然明白,可是他们说的也没错啊,于国有益的事儿臣为何不能说与父皇呢?”

    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萧玄是既满意又失望,满意的是萧简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即使是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平民都会以诚相待。但他对萧简失望之处也在于此,因为萧简太过仁慈了,毫无一个身为一国之君的城府与权术。这样的君王遇上贤臣或许能成就一段君臣佳话,但若是遇上佞臣,一个无法独断乾坤的君王只会处处掣肘难以施展拳脚,最终沦为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

    “简儿啊,为父问你,若是北上你认为我朝可有十足的把握灭了乾国?”

    萧简闻言毫不犹豫地答道,“若是大将军挂帅我军有七成把握,其余人的话四成或是更低。”

    “那我再问你,收复失地后你打算怎么处置那些土地?”

    “自然是归化其民,以其人养其土。”

    萧玄听了萧简的回答笑着摇摇头继续说道,“北地荒芜,且大部分皆为蛮族的世代聚集之地,你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那我们收复那些地方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换个人吸血吗?而且拿下北地后我朝还需要派遣重兵驻扎于那里,以防草原部族和前朝欲孽作乱。这样一来我朝的兵力将会被严重的分散,若是西周和西秦合兵东进京城危机南北之兵难以救援,你说到那时你该怎么办?”

    “儿臣......儿臣........”

    “简儿,那些武将之所以躁动不安还不是急着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为父之所以扶持文官势力为的就是让他们制衡这些武官。文官势大无非以礼法制衡君权,而武官一旦势大则君权不稳,再有个一呼百应之人高举反旗那这天下就得易姓了。你要切记,守成并非愚行,激进并有风险相随。”

    “儿臣记住了。”

    萧玄知道萧简必然没有记住,人之本性后天可完善,可改良,但想要完全改变则是难之又难。于是萧玄只好将这个话题打住,“若是无事你就下去吧,朕累了。”

    “儿臣告退。”

    在萧简退下后,萧玄拿起铜锤在铜罄上敲了三下,待到三声罄声响毕后几个身穿内侍服饰的人在台下齐齐地跪成了一排。只听见铜罄再次响起,几人中为首的那人弓着身子将一个匣子呈到了萧玄的跟前,在萧玄拿起匣子后殿内便又只剩下萧玄一人。

    萧玄在看完匣中的信件后眉头皱了一下,不过很快又舒展了。随着静心殿内的又两声罄声传出,整个皇宫内莫名地出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同样的,许多熟悉的面孔也伴随着这些人的出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