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初雪之恋snow » 第三十七章 珠峰朗玛峰

第三十七章 珠峰朗玛峰

    回到越野车上凌风向陈剑锋问到:“陈大哥,接下来咱们就要去珠峰大本营了吧?”

    陈剑锋:“嗯,从这过去很快咱们就能到达那里了,珠峰大本营是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而设立的一片保护地带,是普通游客观看珠峰最近地方。仅在每年的4月至10月开放,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

    “真的好激动啊,在那里看到珠峰容易么?”林展伟问到。

    陈剑锋:“这个全凭运气啊,由于珠峰大本营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数的游客都只会在这里留宿一夜。有的游客因为天气不好没有看到珠峰,因此都哭了。”

    “呀,希望幸运女神能够眷顾咱们,不会让咱们白来。”晓雪双手合十祈祷到。

    (注:2019年1月,为了保护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RKZ市DR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珠峰大本营已无限期关闭。)

    又经过了一段碎石路后,越野车在珠峰大本营停了下来,凌风等人下了车环顾左右,路的两旁搭建了一些临时的帐篷,已经有很多车停在了这里,营地里还有不少的外国游客。互相之间怀着喜愉的心情互相之间彼此打着招呼,似乎要将自己来到这里或是看到珠峰的那一份快乐,和所有的人共同分享。

    “那边就珠峰所在的方向。”陈剑锋指着远处道,四人顺便他的手指望去,珠穆朗玛峰,世界之极,已经近在眼前。

    “现在看过去珠峰上还是有点云,咱们先步行去大本营石碑那拍照吧,那边人很多的,经常要排队。”陈剑锋又建议到。

    “好,那咱们现在就去。”晓雪有些迫不及待。

    “嗯,这边风大,调整呼吸,慢慢走。”陈剑锋提醒到。众人在碎石路上前行,脚步于是更加缓慢。

    “珠穆朗玛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藏语称“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珠穆朗玛山体呈巨型金子塔状,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嶂,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陈剑锋一边走着一边又介绍到。

    凌风:“我刚听强巴大哥说你攀登过珠峰,攀登珠峰应该是件让人感到自豪的事吧。”

    “是啊,但是也很危险,如果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会成文物了。”陈剑锋微笑着说到。

    “啊,会成为文物吗?陈大哥你还真会开玩笑,哈哈哈……”夏莹不禁笑出了声。

    “我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好多人为了攀登珠峰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上去后就永远留在了珠峰之上。”陈剑锋认真说到。

    夏莹:“啊,既然这么危险,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还要去攀登珠峰呢?”

    “这个我也说不清,每个人的想法肯定也不一样,不过英国登山家乔治雷马洛瑞似乎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他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Becauseit\\'sthere!(因为它就在那里。)”陈剑锋淡然道。

    众人一路走走停停,不久便见到一群人在一块刻着红色的“珠峰朗玛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的石碑前排队等待拍照。

    夏莹:“这里海拔都这么高了,我在想象站在8848米的峰顶一览众山小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啊。”

    “当然是震撼了,那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凌风回答道。

    陈剑锋:“嗯,除了震撼还会有梦想实现的喜悦和成就感,会感到自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顶珠峰的是一位新西兰探险家和一位夏尔巴人。”

    林展伟:“夏尔巴人?我好像听说过,许多登珠峰的人都会请夏尔巴人做向导。”

    “嗯,他的名字叫丹增诺尔盖。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那个年代,想要登顶珠峰,无异于拿命来换。在无数人试图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未果之后,直到1953年,新西兰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克服千难万险,从珠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陈剑锋讲到。

    “他们真是太厉害了,那咱们中国人是啥时候登顶珠峰的呢?”晓雪问到。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当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从尼泊尔境内南坡登顶珠峰后,中国境内的北坡却始终无人自此登上峰顶。珠峰北坡气候极为恶劣,自然条件非常复杂。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当时中国和尼泊尔双方就珠峰主权的归属问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座世界最高峰的归属权,谁也不想丢。划界谈判时,中方建议一国一半,但是尼泊尔方面以丹增诺尔盖登顶珠峰为由拒绝并质疑我们:“你们中国人就没上去过珠峰,怎么能说是你们的?”因为尼泊尔是印度的归属国,所以印度也一直在叫嚣。在这样的背景下,攀登珠峰俨然成为了一项庄严的使命。”

    “哼,他们太小看咱们中国人了,那后来呢,咱们又是怎么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的?”夏莹又急切地问到。

    陈剑锋:“你们别急嘛,听我慢慢给你们讲。1958年中国和苏联共同制定了攀登珠峰的三年行动计划。虽然计划前期困难重重,比如物资准备、装备运输、公路修建、经费短缺等,但都一一解决了。但是正式攀登时,苏联单方面宣布退出了联合攀登行动。经过慎重考虑后,国家体委决定单独登顶。

    1960年3月19日,成立时间不足5年、队员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在面临缺乏经验、装备落后等重重困难下向珠峰进军了。

    按照计划共分四次行军完成登顶。在前面三次高山行军中,除了牺牲了两位队员,还有几十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第三次行军,他们还遭遇了暴风雪,包括队长史占春等人在内的多名主力队员都进了医院。

    面对这支已经在冰天雪地里苦苦煎熬了两个多月的登山队,时任前线总指挥的韩复东曾经考虑过明年再登,但是,最终他们决定,重新组织队伍,再次投入战斗!

    5月17日,隆重的誓师大会后,四名突击队员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座高20厘米的□□半身石膏像轻装出发了。攀登至海拔8700米、被外国探险家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第二台阶”处时,由于道路受阻,刘连满充当人梯帮助队员们攀登。只剩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继续向顶峰进发。

    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艰难地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之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壮举。很快中国登山队创造的奇迹便传遍了世界,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打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当年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命运和极限挑战……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