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从穿越封神开始 » 第三十一章:民报发行(上)

第三十一章:民报发行(上)

    沙!沙!

    殷启奋笔疾书,钢笔与纸张摩擦发出沙沙声响。

    一口气,他写了四十首现代诗。

    各种题材的都有,但过半都是爱国诗。

    随后,又一口气写了五十个生活小常识和五十个科学小常识,足够一个月登报用的。

    最后他才动笔写小说,写下《射雕英雄传》五个大字。

    之所以选金老这部小说,除了质量上乘外,还因为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非常符合现在这个时代。

    实际上,这个时代有很多武术高手,但投身革命的却很少。

    殷启想要用这本小说唤醒他们的热血。

    ………

    接下来五天,殷启都待在家里刻苦练功。

    上午练桩法,下午练武技。

    晚饭后写两个小时的《射雕英雄传》,然后就是泡药浴,修炼《真武神功》凡境篇拳法和皇极刀法。

    存稿一天天加厚,他的武功同样突飞猛进。

    如果先前是明劲初期,那么现在就已经是明劲中期了,力量大增。

    院子里有他让殷海买来的石锁,两百斤的石锁他可以抡得飞起来,一杆大枪在手中也几乎是轻若无物,恐怕暗劲强者都没有他的力量大。

    这天,殷启再次收到了陶成章的信。

    说机器已经到了,约他明天上午去报社。

    ………

    翌日。

    殷启带着殷海来到了报社。

    陶成章和鲁迅都在后院,看着外国技师安装机器。

    周围还有三十多个工人,接下来他们要接受培训,学习如何排版和印刷。

    机器虽然买来了,但要投入运营,至少还需要十天的时间。

    按陶成章的计划,要赶在中秋节发行第一期。

    ……

    二楼会议室。

    殷启指着桌上大叠的稿纸,说道:“这是我这些天写的,诗词和常识够一个多月的,连载的小说也写了十万字。”

    “这么多?”

    陶成章和鲁迅都蒙了。

    十万字,这什么概念,史记也就五十二万字。

    他们心中都不由忐忑。

    殷启如此速度,这写出来的东西能入眼么?

    看着两人迟疑的目光,殷启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陶成章和鲁迅相似了一眼,只能咬牙各自拿了些稿纸,上面的都是现代诗。

    鲁迅看到的第一首诗是《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他细细阅读着,虽然是白话文,但他却感觉有种无与伦比的美,带着恬静的怅然。

    这首诗,仿佛让他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鲁迅激动不已,不假思索地继续看下一首诗。

    陶成章的第一首诗是《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读完这首诗,陶成章只感觉热血澎湃,双目含泪,有种悲壮之心淤积在胸口,恨不得仰天长啸。

    是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不就是他么?

    若不是遇到了殷启,他已经策划者去北京刺杀慈禧,杀了那个老妖婆。

    不成功,便成仁!

    他努力平抑下激荡的心绪,继续往下看,《死水》《囚哥》《祈祷》等等,一首首爱国诗让他情难自禁。

    许久,陶成章和鲁迅终于看完了手中的诗。

    他们目光湛湛,情绪激荡,但最终只汇聚成了一句话:“殷兄大才!”

    他们是真没有想到,白话诗也能写得这么优美,也能写得这么慷慨悲壮,让人情绪激荡,难以自拔。

    殷启温文而笑,说道:“你们觉得还可以就行。”

    鲁迅声音不由拔高了,兴奋地说道:“岂止还行。殷兄,我现在对于我们民报信心更足了,你的这些白话诗一旦发表,必定会引得文坛震荡,开一方先河。”

    陶成章连连点头,说道:“不错。可以看得出来,殷兄在这方面浸淫已久,这些诗都已经非常成熟了,绝不像是刚写出来的。”

    果然,那些谣言都是恶意中伤殷启的。

    陶成章和鲁迅同时想着。

    因为写诗需要情绪,这么多诗绝不可能在短短六天写得出来。

    殷启自然不能说自己是抄袭的,于是点头默认。

    接下来,陶成章和鲁迅又凑在一起,看起了《射雕英雄传》,很快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进去。

    这个时期虽然也有武侠小说,但都还不成熟,剧情也都是记流水账,哪里比得上已经非常成熟的武侠小说代表《射雕英雄传》。

    直到傍晚时,俩人才看完小说,不舍地抬头。

    鲁迅叹道:“殷兄,你这小说写得太好看了,让人不知不觉中着迷。我相信登报以后,肯定会大受欢迎,所有人都会忍不住持续购买我们的报纸。”

    陶成章亦是信心十足,说道:“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的报纸就能卖到杭州、宁波,甚至是上海、苏州等地,传遍大江南北。”

    殷启笑了笑,说道:“接下来民报如何发展,就看你们的了。对了,登报时用我的笔名西门要吹雪,你们最好也用个笔名。”

    用笔名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自我保护。

    特别是民报,是满清底线的边缘试探,搞不好哪天就会因为某篇文章得罪了朝廷,到时候报社可以用不知道作者真实身份推脱。

    陶成章和鲁迅都点头,他们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鲁迅说道:“那以后我就用鲁迅做笔名。”

    陶成章说道:“我叫陶耳山人。”

    三人又聊了会,殷启便起身离开了。

    ………

    时间悠悠,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

    从几天前开始,殷家就已经在准备了,张灯结彩。

    城里也弥漫着节日的气息。

    殷成涛这些天有些烦躁,因为都已经半个月了,关于团练之事,知府依旧在推脱,甚至还乘机又索要了千两银子。

    如此贪得无厌,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大儿子殷轩寄信回来,说要晚点回来,他在杭州搭上了一个洋人,对方有能力搞得各种机械设备,因此想乘机与对方搞好关系,拓展家族产业。

    好在二儿子现在很老实,整天练功都不出院子,甚至连三餐都不与他们一起。

    这天早上,殷成涛夫妇和殷诗诗正在吃早饭。

    大管家拿着三份报纸走了过来,兴致勃勃地说道:“老爷,夫人,小姐,我们山阴有报纸了,今天才刚发行,我买了三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