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虞卷王 » 第55章:下联

第55章:下联

    大殿内,众人交头接耳。

    陈谦却看向圣心阁阁主张百机,一代大儒,品鉴能力肯定不差,不可能只看出这点表面东西,这首诗背后的孤傲,甚至怀才不遇,以雪痛斥时局黑暗的深意不可能看不到,为何不点破?

    “是才学不够,看不到?”

    “还是有意遮盖,在帮自己?”

    这时,郑经喊道:“东楚使团,此诗作如何?”

    那名老者犹豫了一下,倒也诚实,说道:“此乃佳作,不输于三公主所作,高下难判,就算打平吧。”

    “嘁!”

    全场一片哗然,纷纷斥责起不要脸,输不起。

    如果大虞做不成更好的诗,大家认命,但现在有了佳作,大家心思活泛起来,不愿意认输,连赢两局,就算最后一局败了也无妨,三局两胜,稳赢!

    东楚要平局,岂肯答应?

    一时间,众说纷纭,场面有些乱。

    “肃静!”

    那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大殿瞬间安静,但眼中满是不甘。

    那太监看向陈谦,继续说道:“东楚求平局,陈公子意下如何?”

    陈谦不傻,这位太监肯定是大虞皇帝身边之人,既然出来,一言一行自然代表大虞皇帝意志,看似询问,实则已经同意平局,这大虞皇帝亡自己之心不死啊,陈谦怒了,就要发飙。

    郑经赶紧上前,安抚道:“小友莫急,让他一局又如何?”

    陈谦听出了弦外之意,说是让东楚一局,实在是让大虞皇帝一局,这个时候发飙只会让大虞皇帝难堪,但这口气忍不下去,朝太监拱手一礼,直言道:“全凭陛下做主。”

    谁做主放弃到手的胜利,谁得罪在场所有才子。

    陈谦才不会傻傻的自己做主,将皮球提出去——恶心人谁不会?

    那太监深深地看了陈谦一眼,匆匆离开。

    大虞皇帝听到陈谦的话,脸色没有丝毫变化,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缓声说道:“大虞乃仁义之国,气吞山河,心胸辽阔,既然东楚求平局,那便让东楚一局又何妨?再战便是,我朝能赢一局,就能赢第二局,第三局,东楚必败!”

    “东楚必败!”

    众人纷纷高喝,情绪激动不已。

    陈谦瞥了眼玉阶上高高在上的大虞皇帝一眼,心中多了几分忌惮,三言两语就占领道德制高点,既获得民心,有打压了东楚,还顺势警告自己,让自己拿下第三局,否则,一切过错落在自己头上。

    更窝火的是,就算自己赢了,功劳也是大虞陛下的,因为是大虞陛下安排自己比的,也也是大虞陛下相信自己能赢,坚定东楚必败。

    这份算计能力,简直骨头里能榨出油!

    没办法,人为刀殂,只能先忍!

    陈谦将这笔帐记在心中小本本上,来日再算。

    比赛继续,众人回到各自位置,场面安静下来。

    陈谦忍着怒火,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是东楚出的上联,旋即在旁边写下孝悌忠信礼义廉,笔一丢,退到一边。

    上联忘了八,下联没有耻,合起来就是忘八无耻,王八无耻,真正的骂人不带脏字,也正是如此,陈谦才对这幅对联记忆深刻。

    评委纷纷上前查看,摇头品读,却不明深意,纷纷看向陈谦。

    陈谦心中有火,不想解释,能赢就行,要是东楚使团敢说没对上,不介意打脸过去,要是自认失败,那就给对方一点面子,也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东楚使团那名老者盯着下联,脸色铁青,猛然抬头看向陈谦,眼眸迸裂出一抹骇人的精光,想要说什么,但忍住了。

    陈谦看得出来对方看懂了,故意揶揄道:“此下联如何?”

    对方也看出陈谦不想点破其中深意,想了想,神情一黯,朝陈谦郑重一礼,说道:“公子大才,老夫认输!”

    “此上联是你所作?”陈谦追问道。

    “正是!”

    对方坦然承认,反问道:“老夫东楚圣心阁阁主,大祭酒,孔胜,公子大才,老夫还有一副上联想请公子指教一二。”

    陈谦一听果然又加题,自己事自己知道,这副下联都是赶巧,换一副肯定对不上,毫不犹豫地拒绝道:“孔祭酒客气,既然比斗结束,就无需再比,可闲暇时到府上一叙,你我再交流也不迟?”

    “就一对,输了,在下心服口服。”

    “在下很忙的,要急着回去赚银子养家糊口!”陈谦再次拒绝。

    殊不知孔胜却误会了,以为陈谦要润笔费,读书人的雅事,也不介意,急忙说道:“若公子能对上,在下愿奉上万两银票。”

    陈谦一听动心了,万两可是巨款,在帝京能买上一套三进宅院,但一想到没对上,刚立起的人设就会毁掉,输不起,便丢给郑经一个眼神。

    郑经不明白陈谦为何不乘胜追击,狠狠打压东楚,扩大名声,但还是出面说道:“事先约好三场比斗,岂有再加一场之理?”

    “比,让东楚输得心服口服!”

    忽然,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透着高高在上,不容置疑。

    陈谦回头一看是大虞皇帝在发话,瞳孔一缩——这是想逼死自己的节奏?

    皇帝一言一行代表朝廷旨意,不可违背,否则就是大不敬,按大虞律令是要砍脑袋的,陈谦心中怒火再起,冷声道:“既然陛下有旨,那就再比一次,不过,总不能次次东楚出题,这次我大虞出题,东楚作答,如何?”

    既然避无可避,那就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

    一席话让全场无数人纷纷点头附和,称赞有理。

    郑经一如既往地站在陈谦这边,朗声说道:“没错,大虞岂能次次被动,受你东楚挑衅?这次由我大虞出题,可敢应战?”

    事情上升到帝国脸高度,没人敢乱说。

    全场鸦雀无声,纷纷看向东楚使团众人,孔胜沉吟片刻,说道:“也好,就由大虞出题,至于在下的对联,有暇时登门造访,还望陈公子不吝赐教。”

    “给银子吗?”陈谦反问。

    一席话,满场愕然。

    文人之间交流是雅事,润笔费肯定是要给,但不能拿出来说,更不能主动索要,没得丢了脸面,落入俗套。

    “公子的意思是?”孔胜不确定地问道。

    陈谦满脸理所当然地说道:“字面意思,在下很忙,要是人人拿一副对联上门,是接待,还是不接待?所以,得给银子,每月一对,谁给的银子多,接待谁,公平合理,当然,在下会保密。”

    心中忍不住给自己的灵机一动点赞,这次名声打开,上门交流的人肯定不会少,谁给的多,就接见谁,不就卷起来了?

    能对的就见一面,不能对的就不见,反正没人知道谁给的银子最多,见了谁也没人知道,都是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