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虞卷王 » 第112章:辩战

第112章:辩战

    一席话,震惊全场!

    三司会审,被告方从来都只有回答问题,自证清白的份,甚至吓得不敢说话,没人会反驳,甚至反问,陈谦的反问将众人彻底问懵了,但仔细一想,又无法反驳,一时间面面相觑,都不说话。

    刑部尚书长孙大人脸色铁青,很想说陈谦胡搅蛮缠,说的话没道理,那意味着自己说的话同样没道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陈谦火力全开,继续说道:“诸位大人,昨晚,有人轻松进入地牢刺杀在下,甚至连牢房大锁钥匙都有,显然有人里应外合,刑部大人,你就是这样管理刑部的?别说不知道,也别说是下面人私自行为,那只会暴露你的无能。”

    “什么?”

    现场一片哗然,纷纷看向刑部尚书。

    御史台大夫脸色一沉:“长孙大人,可有此事?”

    “不可能!”刑部尚书矢口否认。

    不等其他人说话,陈谦冷笑道:“你果然还是选择了否认,上一次,你刑部之人无缘无故缉拿在下,事后也是否认,可见你已经习惯性否认,就算你不知道,连手下做了什么都不知道,也管不好,你有何德何能继续担任刑部尚书?”

    “放肆,本官担任刑部尚书,那是陛下的信任,岂容你说三道四,你这是质疑陛下,大不敬,该当流放。”刑部尚书大声呵斥,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仿佛抓到了陈谦的把柄,意气风发。

    陈谦讥笑道:“扣帽子倒是张口就来,陛下对你委以信任,是让你好生办差,主持公道,还大虞一个朗朗乾坤,而不是对百姓随意栽赃陷害,对手下无力约束,你这样办差,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吗?”

    “我?”刑部尚书被怼的瞬间语塞,没了刚才的气势。

    众人看向刑部尚书,眼中多了几分同情,看向陈谦的眼神多了几分忌惮,言语太狠了,明明被人抓住把柄,却反手给人一击绝杀。

    然而,陈谦却没有罢休,继续说道:“诸位大人,刑部尚书在我府邸附近挖到兵器,就说我私藏,意图不轨,如果有一天刑部尚书说你们府邸附近有铁匠铺,也按个私造兵器,你们该如何自处?”

    人都会共情,如果随意罗织罪名成立,今天的陈谦,也许就是明天的自己。

    大家沉默了!

    一名官员却跳出来说道:“陈县男,如果不是你私藏,为何会在你府邸附近找到兵器?”

    “哈哈哈!”

    陈谦怒急反笑,声音震荡大殿:“我怀疑那些兵器是你私藏,用来陷害我,如果不是,为何你那么着急给我定罪?”

    “我?”

    对方没想到被倒打一耙,一时反应不过来。

    陈谦继续说道:“诸位大人,既然说我私藏兵器,那兵器呢?总得拿出来看看吧,判案连人证、物证都不用了吗?”

    大理寺卿喝道:“把人证、物证带上来。”

    很快,有人抱着一大堆兵器上来,其中一人拱手行礼,郑重说道:“诸位大人,卑职刑部巡捕房一名亭长,就是在下带人在观云山庄附近发现并挖出兵器的,还请大人过目。”

    陈谦扫了对方一眼,不认识,但将样貌记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眼神落在兵器上,不由乐了。

    这时,刑部尚书怒斥道:“陈县男,人证、物证俱全,你还有何话说?”

    陈谦不屑地冷哼一声:“长孙大人,你果然无能至极,怕是蒙骗陛下爬上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吧?一点常识都不懂了吗?按大虞律,当事人不能作为人证,东西是他们挖出来的,他们能做人证?可笑!”

    “你?放肆!”

    陈谦继续说道:“大虞律都不遵守,你才放肆!堂堂刑部尚书,却知法犯法,传出去丢的是朝廷的威严,陛下的脸面。”

    打嘴炮,陈谦张口就来!

    刑部尚书习惯了高高在上,说一不二,更习惯了别人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哪里经历过这种嘴炮,简直句句诛心,还无从反驳,气得方寸大乱,大骂道:“人证不行,那物证总没问题了吧?”

    陈谦一脸看白痴表情,反问道:“人都有问题了,这些人带来的物证岂能没问题?我怀疑是你们刑部栽赃陷害。”

    大理寺卿忽然说道:“陈县男,不可妄言!凡事讲究证据。”

    “大人说的是。”

    陈谦指着兵器继续说道:“大人请看,这些兵器锈迹斑斑,一看就是埋在地下有些年头。”

    “你想说什么?”大理寺卿反问道,起身上前来查看。

    陈谦等对方过来后继续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在下购买观云山庄不过几日,就算从买下观云山庄那天开始埋藏兵器,也不至于如此锈迹。”

    这时,一名官员跳出来说道:“观云山庄空置多年,或许你知道那边空置无人,早就埋好了呢。”

    大理寺卿点头道:“这位大人说的也不是没道理,陈县男,你怎么反驳?”

    陈谦从大理寺卿身上没感受到敌意,反而有些考校之意,有些猜不透,猜不透的事陈谦向来不急着猜,放一边再说,看向那名跳出来的官员反问道:“这位大人,如此多兵器如果购买,需要多少银子?”

    “最少一百两。”

    陈谦等的就是这句话,反问道:“在下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不过一车夫,父子二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前些日子父亲更是身死他乡,安葬那晚在下被贼人偷袭,打晕在地,为数不多的几两抚恤也被偷走,此事县衙和里正那儿有备案,街坊都知道,你来说说看,我哪来的一百两银子采购兵器私藏?”

    一席话,满场震惊!

    穷得叮当响,谁还会拿银子买兵器私藏?这完全说不过去。

    可要说兵器是陈谦发家以后采买,私藏,那长期埋在地下才能形成的锈迹又怎么解释?

    所有人面面相觑,低声议论。

    就连刑部尚书也脸色大变,意识到失算了,漏算了陈谦发家的时间,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怎么办?刑部尚书看向下方一人,使了个眼色,大势已去,只能找人背锅了。

    对方会意点头,脸色却煞白。

    ps:本书并非烂尾,作者近期忙别的紧要事耽搁了,大家养肥了再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