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人在天牢,狱卒竟是我自己 » 第十九章 狭路相逢

第十九章 狭路相逢

    灵州,位于大乾王朝北方,是距离大乾王朝最近的一个州。

    崔鸣凭借《御风术》,不到半天就从京城赶到了灵州,找到了那座阴风山后,崔鸣轻飘飘落在一条荒无人迹的路上。

    崔鸣往前望了一眼,前面就是那座阴风山了。

    正当崔鸣打算步行过去,以免打草惊蛇时,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虽然是暮春时节,但黄豆大的雨滴泼洒下来,还是带来一些寒意。

    崔鸣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供路过行人歇脚的凉亭,就走过去,打算等雨小点后再去阴风山。

    一个人坐在凉亭里,闲来无事,崔鸣就掏出那本《仙途入门》,仔细地观看。

    其实一开始在得到此书后,崔鸣心中并没有将其视为什么重要东西,毕竟这只是一本入门级别的道书。。

    但这些日子,崔鸣在无聊时翻看这本入门道书,还颇有些收获。

    一些自己修行中不懂的难题,或是一些修行规矩,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

    崔鸣觉得,大乾镇妖司给出的道书,还真不是什么俗物。

    崔鸣在凉亭里翻看道书,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少时间,凉亭后方,有两骑踩着泥泞的道路,朝着凉亭这边过来了。

    崔鸣抬起头,一匹马上坐着位穿着青衫的老人,老人气态儒雅,身披一件蓑衣,戴着斗笠,哪怕是被大雨淋得有些狼狈,仍是竭力端坐在马背上,维持着风度。

    另一匹马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位女子,都与老人一样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年纪较大的那位女子,约莫二十来岁,容貌娇美,肤色如雪,玉手紧紧捏着马缰绳,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让这位女子嘴唇乌黑,秀发散乱。

    另外一个少女,紧紧抱住女子身躯,将头埋在女子怀中。

    年轻女子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凉亭,就转头大声道:“爹,前方有座亭子,咱们去那里避避雨,等大雨停了再走吧。”

    青衫老人也有些受不了这场连绵不断,仿佛没个尽头的大雨,害怕再这样淋下去,恐怕明天就得一病不起,就答应道:“好,那我们过去。”

    三人骑着马来到凉亭,见里面还有一人,就主动去另一边坐下。

    崔鸣在三人来之前就把道书收入怀中,转头看向凉亭之外的雨幕。

    这场大雨,已经下了很长时间,可还是没个要停息的迹象。

    几人来到凉亭后,脱下身上的蓑衣斗笠,放在地上。

    老人身上的青衫已经打湿了不少,此刻正在拍去残留在身上的雨滴,身边的年轻女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袭紫色罗裙,更是被雨水打湿了不少,紧紧贴在身上,显露出曼妙的身材曲线。

    或许是碍着凉亭里还有一个年轻公子,女子没有好意思拿出绣帕,擦拭身上的水渍,只是微微侧身,坐在椅子上,等待雨停。

    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凉亭中的四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过了半晌,或许是为了缓解尴尬,又或许是见那位年轻公子气态不俗,青衫老人率先开口:“这位公子,闲着也是闲着,若是不介意,不如聊聊天?”

    崔鸣无所谓,转过头来,笑道:“好啊。”

    青衫老人介绍起自己的身份,说自己姓陈,来自灵州端阳郡,此行是打算去锦川郡拜访一位老友,顺便再看看当地打算举办的游园会。

    崔鸣没有多说自己的情况,只说自己姓崔,是大乾京城人士,这次来灵州,是特地来办一件事情。

    “崔公子气态不俗,想必是一位家学渊源的读书人。”

    崔鸣笑着摇摇头,“算不上读书人,家中老爹去世后,接了老爹的班,在一个清水衙门里,堪堪混碗饭吃。”

    青衫老人善解人意道:“那也很不错了,年纪轻轻,就能自食其力,比起那些整日寻花问柳的膏粱子弟,好了无数倍。”

    崔鸣也好奇问道:“陈老先生是做什么的?”

    青衫老人笑道:“老夫倒勉强能算是个读书人,可惜年轻时屡试不第,考了二十多年,愣是得不到一个功名,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当个幕僚,也与公子一样,堪堪混碗饭吃罢了。”

    年轻女子身边,那个相貌可爱的少女转头跟自家姑姑低声道:“爷爷可是郡守大人最为倚重的幕僚,有时郡守衙门里的事,都是由爷爷一手做主,平时逢年过节,郡守大人都会亲自备上一份礼物,哪里是什么‘堪堪混碗饭吃’。”

    年轻女子朝少女摇摇头,示意她不要多嘴。

    可爱少女瞧见姑姑的脸色,吐了吐舌头,嘻嘻一笑。

    青衫老人谈兴颇佳,听说崔鸣来自京城,就问道:“崔公子是京城人士,那一定知道京城十八景?”

    崔鸣虽然天天待在天牢,但也对京城十八景有些耳闻,点头笑道:“那是自然,京城南边的相国寺,西郊的白云山,幽静秀雅的海石潭,矗立百年的观音塔等等,都是极美的景色。”

    青衫老人听完崔鸣的话,感慨道:“老夫对这十八景可谓是向往已久,可惜碍于公务繁重,一直没有机会去京城一睹美景。”

    崔鸣安慰道:“灵州距离京城也不算远,老先生日后肯定有时间去京城看看。”

    随后青衫老人说了些公门里头的趣事,听得崔鸣津津有味。

    两人一番畅聊,多是青衫老人讲,崔鸣听,到最后雨势减小直至停止,青衫老人就笑道:“能在这荒郊野岭的地方,遇上一位能聊天解闷的小友,幸事。”

    崔鸣也笑道:“陈老先生的连珠妙语,也让我一个很少出门的人大开眼界。”

    青衫老人站起身,“呵呵,告辞。”

    崔鸣点头道:“祝老先生一路顺风。”

    正当青衫老人和两位女子骑上马,准备离去的时候,阴风山那边,走出来四个人。

    崔鸣眯起眼睛,其中三个人他认识,就是宋家三兄弟。

    另外一人,是一个体格强壮的魁梧汉子。

    那四人走在路上,无意间看到了凉亭这边的人,崔鸣被自动忽略,倒是那位容貌娇美的年轻女子,让四人眼前一亮。

    “咦,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都能遇见这种极品女子。”

    说话的宋家三兄弟中的老三宋忠,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身穿白袍,长得像个癞蛤蟆,嘴唇极薄。

    老大宋元听了宋忠的话,哈哈大笑:“老三你要是喜欢,就去取了便是,反正将她炼制为鼎炉,也要不了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