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 » 第38章 治水之道,语出惊人!

第38章 治水之道,语出惊人!

    “哎呦,我说两位,你们可让我等一通好找。”

    正在这个时候。

    几道身影急匆匆的跑来,“两位先生,赶紧的吧,陛下有请。”

    二沈转过身,发现好些个人影,都在四周围着他们,而为首的则擦着脸上的汗,看样子确实跑得够累。

    “发生什么事?”

    “还问什么?先随咱们走吧,稍晚一点儿,陛下怕是要扒了我们的皮。”

    沈肃终于笑了起来。

    他看向一旁的沈有福,“看来,九重金蝉真要出水了……”

    ……

    此时。

    谨身殿之内,已经聚集许多人。

    太子、道衍、甚至连朱高煦,都听到消息赶到了。

    这位当朝汉王,在幕僚的建议下,最近对国事也分外上心。

    除此之外。

    便是最重要的工部、户部官员。

    议论了一会儿后。

    对于这突然而来的灾情,几位臣子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灾情当然不能不管,朝廷必须责令当地官员,立刻安抚当地百姓。”

    “还有,马上就是夏收,这么些粮食也不能全都烂在地里,该救的也要救!”

    “救灾是必要之事。”

    夏原吉道:“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救,这不是你我在这里张个嘴巴,就能说出来的。”

    “朝廷没有那么多的钱粮,靠朝廷来救,怕是黄花菜都凉了,只能先靠临近的各府、州,从各自的府库抽调一些,暂且稳住百姓。”

    “更何况,灾民只是一时之患,真正麻烦的……宋尚书,你来说吧。”

    夏原吉看向一旁。

    正是当朝工部尚书,宋礼!

    这里的几位臣子,大多都是当年洪武朝留下的。

    朱棣靖难成功后,除了将建文一党除掉外,但凡认清局势的,他都给予高位。

    宋礼也是其中之一。

    “陛下,真正麻烦的,其实还是漕运!”

    “北上的粮草不能断,但今年受灾的这几个地方,恰好就是平原,往年也是产粮大地,往年的税粮,大部分是要北上的。”

    “但今年怎么办?”

    “更严重的,还是这条会通河!”

    宋礼指着墙上的地图。

    “继洪武二十七年之后,又来了一次大面积的毁堤,这一条航路算是全废了。”

    “河道堵塞,便又要陆运或者海运,可陆运本身损耗巨大,海运不确定性又多……”

    “南北漕运,事关军国大事,不可不察。”

    “因此,当前首要之事,还是治水!”

    朱棣认同点头。

    他脑海里也浮现之前的梦,也是治水!

    欲见世外之天,先解一地水患!

    如果自己的梦是真的,那些人说的也是真的。

    沈万三的宝库还在其次,更重要的,还是那“世外桃源”!

    想到这里。

    朱棣甚至都有些茫然,自己身为一国君主,现在不和这些臣僚确定救灾的章程,却将大部分的希望都放在“不切实际”的梦境里。

    放在以前,这简直匪夷所思。

    “还是要征集民夫,继续开阔河道,加固堤坝。”

    “确实,除了继续增宽河道,但相应的,也要在上流建造水闸,控制水流。”

    “小型水闸还好说,类似于京城之外的水闸,这种规模的也好建。但你们说的那些,控制一条河流?这要耗费多少民力?多少钱财?尔等想过吗?”

    “确实,这一点不能不顾,光是石料,单就运送又是难题!”

    “再难也要做,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派遣得力人手,前往受灾地核查之后再做决定,看看灾情实际大小。往后各个漕运部门,必须负责到底。”

    “谁规划的河道,谁加固的河堤,到底多大的水患造成了多大的灾情,这都需要写个折子交由陛下定夺。”

    “另外,疏通会通河需要多少民力?这条河流是北上的最重要一段河流,这一次下定决心也要将其疏通,但疏通之后,务必要继续增宽河道,以防止下一次的水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其实此地的官员,说的也基本都是经验之谈。

    一些基础性的大方向要在这里定下,但真正实施的时候还是要因地制宜。

    比如,如果这个地段的河水真的水患频发,那么就要将河道修宽,堤坝也要加固的高些,至于其它更细致的问题,这也需要去当地定下。

    如此一来,才能防患于未然。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南北运河乃一国之本。

    此事牵扯重大,可不只是当下的一时水患,甚至是大明往后千百年的功业!

    “那就这样办……”

    朱棣正准备决定。

    然而。他话还没说完,就在这时……

    “不行!”

    却是二沈终于匆匆赶来,两人被带到谨身殿之外,其实刚开始一直等着。

    内侍见朱棣和群臣讨论的激烈,也不好打断。

    便等着讨论结束,再带他们进去。

    只是,眼看着事情讨论的差不多,沈肃却突然冲了进来。

    见到此人,众臣纷纷皱眉。

    这里是什么地方?商讨国事的机密之地,外人不经通传能进入此地?

    一转眼,看到这位陛下,他们便纷纷想通。

    当初陛下忽然拿出诸藩新策,听说就是因为听到了“某些离奇之人”的蛊惑。

    现在看来。

    难不成就是这两人?

    只是,刚刚此人进来,说的“不行”又是何意?

    “二位,咱们还是这边等吧?”朱高炽意识到不对劲,急忙上前,拉着二人就要出去。

    只是,沈有福倒是好拉,甚至还帮着拉沈肃离开。

    然而后者的腿脚,却像是生根了一样,待在原地并未动弹。

    反而看向朱棣,急忙道。

    “加宽河道,治理其它河流,确实是最稳妥之事。”

    “但在治理黄河,特别是一些要紧地方,根本不行!”

    他一口气说完,并不给众人反驳他的机会。

    “相反!”

    “治理黄河,并非是加宽河道,在一些特殊地方,更是要让河道变窄!”

    此话一出。

    顿时之间,整个谨身殿的群臣全都朝着沈肃望去。

    “此人是谁?”

    “他在说什么?”

    “圣上,早就听闻,诸藩三策是有奇人进献圣上,难道就是此人?”

    朱棣也紧紧蹙眉。

    他虽然看重这两人,但在一国大事上,可容不得任何人在他面前放肆。

    “沈肃,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沈肃闻言,当即再度说道。

    “当然!”

    “陛下,草民还是刚才所言,治理其它河流,增宽河道确实是最有效之法。”

    “但黄河不行!特别是黄河水进入会通河后,更是不行!”

    “河道不应增宽,更应该让其变窄!”

    沈肃说的极为果断。

    语气更是坚定无比。

    但说出来的话,却仿佛将这整个大明帝国的高层,全都当成了白痴!

    这不是违背常理吗?

    朱棣眸子一沉,眼帘微眯。

    却见此时,道衍先是看了朱棣一眼。

    随即立刻问道:“你确定,是变窄?”

    沈肃依旧坚定,声音字字铿锵。

    却仿佛震得这整个大殿的大明高层,脑袋咣咣作响。

    “就是变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