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 » 第57章 前宋宰相——王文公!

第57章 前宋宰相——王文公!

    翌日。

    “父皇,儿臣都打听的差不多了,群臣对于这铸币权,虽然说还有一些疑问,但大部分都是认可的。”

    “朝廷从民间收回铸币权,禁止私铸,这也能维持我大明财政方面的稳定。”

    “但还有几个疑虑……”

    谨身殿内。

    朱棣昨天和道衍谈完之后,只觉得通体轻松。

    而关于铸币权,他昨天便让太子朱高炽,去打听朝臣的意见。

    很显然!

    如果仅仅只是收回铸币权,禁止民间私铸,并且能有效防止民间再度泛滥而起的“仿造新币”。

    诸臣大部分都是认可的。

    “等一会儿再说你的那几个疑虑,今天下午,沈肃就要启程。”

    朱棣让自己的儿子先坐下,然后道:“朕让他出京之前,再来见朕一面,还有那沈有福以及昨日那献祥瑞的王庭知。”

    “这几人,你也该清楚了,就是之前所听到的三医。”

    “如今他们齐聚,诸臣也欣然同意,那你我父子二人,有什么疑问就可以直接问他们。”

    说到这里,朱棣也道:“朕也有很多疑问,还要问老二!”

    朱高炽点头表示知晓,而父皇询问老二。

    很明显,还是因为老二昨天的“超常发挥”。

    “陛下,人都到齐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声音。

    朱棣点了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儿,汉王朱高煦、二沈、还有王庭知,包括姚广孝也已经到来。

    经过昨天的疏导,朱棣对于姚广孝也越发信任,很多事情,朱棣都想让这位少师给自己参谋参谋。

    特别是关于隐阁,关于三医这种“离奇之事”。

    只是进来的一幕,朱棣却不免有些好笑。

    自己这个二儿子,自幼练武,身强体壮、高大威猛。但此时却跟在王庭知身边,且有刻意和其交好的意思。

    然而后者也不知道吃什么长大的,竟然比朱高煦还要高一个额头,且器宇轩昂,从昨天在文华殿,面对那么多诸臣的诘问,对方始终面色如常。

    朱棣就知道,此人心中自有内秀,所以有泰山崩于前,而泰然处之的魄力。

    眼下,朱高煦站在其旁边,刻意套近乎,倒显得自己像是一个随从。

    “拜见陛下……”

    正当朱棣心中思索的时候,几人的拜见声音将其打断。

    “不用多礼。”

    朱棣先是看向沈肃,“下午你就要启程,听说你要跟着柳涣前去。”

    “他是工部都水清吏司的郎中,刚好就是你的上司,朕还记得当日你谈治水之策时,此人质疑你的态度,怎么……对朕这个安排是否有怨言?”

    沈肃也不委婉,直言道:“确实无法理解。”

    “哈哈!”朱棣对沈肃这样的性格显然很喜欢,他笑道:“朕就是故意的!”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进入官场,但既然身入官场,就要打磨自己的性格,让柳涣和你一起去,一是你突然出现,朕必须让人看着你,也是借此让你懂得一点儿官场之道。”

    “二来,柳涣性格虽然急躁,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靠得住的。”

    “否则,朕也不会让你们二人前去治水。”

    “此次前去,柳涣负责和当地官员交涉,而你就负责治水,朕自会给他言明,治水以你为主,以他为辅,他知道会怎么做的,朕希望你也知道怎么做。”

    如果是一般臣子,朱棣并不会给他说这些。

    但沈肃朱棣确实看重,其提出的治水新策,以及那所谓的“水泥”,朱棣还记得。

    如果真的可行,以后大明的漕运体系,说不定就要依靠此人。

    对于有才,且有用之士,朱棣向来能给予最大宽容。

    “陛下,草民……臣还有一事要问。”沈肃还从自称中扭转不过来。

    “你说。”

    “如果灾民过多,臣治水之时,必定会征集灾民,而之后的灾民安置,可否也让臣做主?”

    “你想干什么?”朱棣眉眼一皱,这种直接当着面要权力的,简直胆大的可怕。

    那毕竟是民,不是别的,而且还是遭受水患的灾民!

    一着不慎,可是会出大事的。

    “陛下疏通漕运,可是为迁都?”

    沈肃直接问道。

    朱棣有些无奈,当然这件事瞒不住朝臣,当年李至刚建议“北平府”为陪都,而自己这几年也大力疏通漕运,并且迁移富户、仿照应天府大兴土木建造北平府时,朝臣就猜到了。

    只是猜到归猜到,还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明言。

    “你想说什么?”

    “既然是迁都,疏通的河流不止一处,需要治理的河流也不止一处。”

    “这些百姓受灾,所幸也无处可取,臣想的是,将他们的家眷也迁移到北平府。”

    “而这些跟着臣治理灾情的主力,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作为大明治理水患的常备工,无论是束水攻沙,还是制造水泥,甚至提升火焰温度,都需要很多人进行试验……”

    沈肃一板一眼的仔细介绍。

    朱棣将其打断,“朕明白你的意思,朕答应了,但这些人的户籍要落在北平府,家眷也要在北平府,同时这么多人朕不可能让你掌控……你明白吗?”

    沈肃点头,他目中闪过欣喜,“臣明白,臣只是要更多的工匠而已。”

    “嗯,那就这样定下吧。”

    朱棣随口答道,但还是不放心的嘱托道:“记着,柳涣毕竟是你的上司,你不要像之前一样,随口就攻击,但同时,也不要太过怯弱。”

    “你们的言行,一路上都会有人注意的。”

    朱棣说的,自然是锦衣卫。

    沈肃再度点头后。

    朱棣这才正色看向另一人。

    王庭知!

    “那接下来,朕倒要问问你们了。”

    朱棣先是看向朱高煦,“你昨天能有如此表现,朕很欣慰,但不是你自己想的吧?”

    朱高煦嘟囔道:“不是说了吗?是昨天梦的,也算是俺想的。”

    朱棣心中了然,也懒得和他多言,这二儿子脸皮太厚了,也不知道是真这么想还是装的。

    他随即直接看向王庭知。

    “朕曾听二沈说过三医之说,直接告诉朕,你是否就是那大医?”

    “是,也不是。”王庭知声音温和,但语气却极为坚定。

    “嗯?”

    “草民二十三岁那年,列入隐阁主脉,应该归属于大医之列,但大医并非只是草民。”

    朱棣明白这个意思了,“那就是说:大医并非只有你一个?”

    王庭知:“也可以这么说,不过其他人,或许不以大医自称。”

    朱棣蹙眉,“其他人?在哪?”

    王庭知道:“不知,大明的每一处都可能有,不过陛下既然能看到我三人,就说明隐阁已经准备入世,这都要源于那首诗。”

    “朕第一次梦到的那首诗?”

    王庭知点头,“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更像是一把连环锁上的,第一把钥匙。”

    “南昌府距离应天府,快马两天就到。”

    “草民也是听到这首诗,随即又听到诸藩新策,似乎不属于当下的诸藩发展趋势,便猜测到第一把锁已经开启,所以这才献祥瑞于宁王,宁王自然不敢接,所以才会有草民入京。”

    朱棣眼神微眯,听着王庭知毫不掩饰的谋算,诧异道:“这都是你的谋划?宁王都是你的梯子?”

    “准确的说,是常理推导,宁王已经从大宁被迁移到了南昌,距离天子不说近,但也绝不远。”

    “他的一言一行若有不妥,如果是八百里加急,一天就能到陛下的案头。”

    “他怎敢接受祥瑞?”

    “好谋算!”朱棣惊诧笑道。

    忽然又道:“朕之前听二沈说过,沈有福的先祖为沈万山!”

    “沈肃的先祖……”朱棣看向沈肃。

    却见沈肃一脸遗憾,“我不知。”

    “不知?”朱棣稍作迟疑,联想到沈肃也是隐阁通过“沈有福”才找到的。

    当即回过神来。

    他又直接看向王庭知,“你的先辈是谁?哪一代又和所谓的长生者有接触?”

    王庭知首次流露出一丝茫然。

    他高高扬起的头颅,忽然低下头,低沉道。

    “草民不知该如何说……但草民所继承的,是变法!”

    “前朝真正的变法之才,只有一个……”

    这一刻,朱棣、姚广孝,还有朱高炽两兄弟,都看向王庭知。

    而二沈,也静静的听着。

    看着逐渐寂静的谨身殿,王庭知缓缓说道。

    “北宋宰相——王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