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诸道承心 » 第四十四章 远赴王都

第四十四章 远赴王都

    极北之寒岁相依,立春之节世相习。

    终到远赴王都外,博取功名大考期。

    极北的雪来的格外早,走的却又是很晚。

    大雪封山,这对极北之外的人是很难想象了。整个镇被大雪圈禁成一个牢笼般,天地肃杀,哪怕凡武十重,可以达到简单的运功飞行,面对那风雪,也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成仙,面对大自然,要存敬畏之心。

    小镇封山前,所有远行他乡的人都会回来,因为再过大半个月,就是普天同庆的日子。

    立春之节。世俗界唯一一个天下太平的节日,这一天,哪怕两国战火已经厮杀到紧腰关头,哪怕两个仇深似海的人决斗到最后一刻,都要止戈平息。

    因为,这一天,是万象更新。

    多少年来,不曾改变,不曾违背,这是每个凡人心底最后的守护。

    “要封山了。”公孙起依靠座位上,身上盖着一个毛皮毯子,双手靠近中间的小火炉。

    “我又不出门,关我啥事。”贾文和披着一个毛皮大氅。慵懒的瘫坐在公孙先生对面,看着外面飘着的雪花。

    “你一个当朝太尉跑着穷乡僻壤一待就五年,真就没事?”公孙起有些不明白,一个王朝最高军事长官在贾文和眼里到时算什么。

    “你知道魏王多久没朝议了吗?”

    贾文和直了一下身子,端起桌案上的一杯热茶,抿了一口,缓缓说道,“快二十年了。”

    “你说可真?”公孙起愤而起身,怒目圆睁。

    “淡定,坐下喝茶,这么大岁数了。”贾文和不疾不徐,给公孙先生倒了一杯热茶。

    “你,你……”公孙起喘着粗气,或许因为天冷的原因气息若白茫雾气,看着就像一个愤怒的公牛。

    “我为什么不上书劝谏是吧。”贾文和头也不抬,依旧弄着茶具。“起叔,坐下,听我说完。”

    公孙起有些意外贾文和的口气和态度,随后坐了下来,就连盖在身上的毯子扔到一边,他是凡武十层的强者,对寒冷是有些抵抗力。只过是仪式感罢了。

    “陨星沉自阉进宫做了内侍,魏王平时喜好狩猎斗兽,陨星沉投其所好,加上能说会道,很快便得到陛下的恩宠,步步高升,甚至以阉人之身官拜御史中丞,成了御史台一号长官。起初还有几位散骑常侍劝谏陛下,但都被陨星沉以不尊朝仪下狱治罪。魏王不辨是非,反而表彰陨星沉。百官敢怒不敢言,不久,陨星沉更是代陛下举朝议,拉拢群臣,党同伐异,大权独揽。更让派系官员上表陛下陨星沉劳苦功高,可封丞相。”

    “胡闹!”公孙起一拍桌案,“自武帝之后,丞相之位

    只能空置,由三公协同辅政,宦官误国。”

    “五年前,陛下已经批准了。”贾文和轻叹一声。

    “曹彦那个不肖子如何对得起曹氏诸帝先祖。”公孙起大怒之下,指着贾文和,“你,抛开那层关系不谈,大魏太尉,王朝最高军事长官。不思率领百官清君侧,有负先帝嘱托,尸位素餐,与贼同罪。”

    “那是不是某人挂印弃大将军之位也该治罪。”贾文和也是一怒,起身而对。

    “公孙先生当时官拜大将军,掌领全军。老师为卫尉,至九卿,掌宫门禁卫。天下皆知你们的关系,如果你们有心谋反,必成。公孙先生自知谋略不如老师,离去只是保全老师。”

    这时,王诩走了进来,先是行礼,缓缓说道,“学生无意偷听插话,望请见谅。”

    公孙起默然,贾文和一愣,久久说不出话来。

    “我何尝不知。”

    良久,贾文和叹了一口气。“不然,我怎么会接受这太尉之职。”顿了顿,“王朝岂是小小宦官能动摇根基的。”

    “你的意思……”公孙起有些惊讶,随后看向王诩。

    “自然,我徒弟都说你谋略不如我,老家伙,快来膜拜。”贾文和直接坐到位上,贱贱的一笑,丝毫没有刚才针锋相对的样子。转变之快,令人咂舌。“这盘棋我下很久了,本来是想找个棋子的,当年老家伙信中多次炫耀结识一个多么优秀的后辈。起初只是一时好奇,不过虽说这个老家伙能力不咋地,但看人的眼光我还是比较相信的,所以我才告病回乡跑来。小诩,你确实很优秀,希望你能代替我去下这盘棋,成为那个搅动风云的人。”

    “喂,什么叫能力不咋地?”公孙起越听越不对,这小子又变相损自己。

    “起叔,人界禁道三百年,绝了成仙路,断了长生法。恨吗?”贾文和扭头看着窗外的天空,白茫茫,又下雪了。

    “凡人寿三甲子终,凡武巅峰缺一春秋十甲子。你我凡武境十层,活了这么久,有什么好恨的。”公孙起笑了笑。

    “若无这禁道,你定可羽化成仙,成仙,相比是另一番光景吧。”贾文和感慨起来。

    “你是不是拿错剧本了?你也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啊。”公孙起一愣,打趣道,“再说,我比你年长百岁,我熬不过禁道,但你还年轻,禁道结束,天地反补,以你之能必定可以成仙。”

    “成仙是不是就不食五谷了?”贾文和转过头看向公孙起,忽然问道。

    “是。”公孙起感觉有些不对劲,莫名的问了一句。“你应该不会这么无聊吧?”

    王诩也有些疑惑,看着贾文和。

    “那你这个老家伙还不去做饭,小爷我饿了。”贾文和一字一顿,吊儿郎当的说道。

    “我早就猜到,你这种人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公孙起无奈的摇了摇头,起身走了出去。

    王诩也是一脸的黑线,跟着公孙起准备去帮忙。

    贾文和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脸上原来的戏谑慢慢隐去,浮现淡淡愁容。声音低不可闻,“起叔。”

    立春之节。

    白雪铺盖的房顶,门上张贴着红字桃符,红白相映。街上小孩们三五成群,穿着厚棉袄,跑跳玩闹。大人们出行也是脸上挂在笑容,邻里街坊间问好交谈。这一天,世俗界每一个地方都是相同的。

    白雪顶,红桃符,太平年,相逢。

    街道上小孩们唱着世代相传的童谣,这是他们父辈教给他们的。

    等他们长大,再教给他们的孩子。如传承般。

    王诩静静站在门口,看着外面的景色,“五年了。”

    声音很低,不可闻。这五年过往历历在目,但好像一切就发生在昨日。

    “拂烟...”王诩遥望满天繁星,心头不由一痛。

    “孩子长大了。”贾文和不知何时走了过了。

    身旁的公孙起笑着打趣道。

    “老师,先生立春万安。”王诩拱手一拜。

    “安好。”

    “二十五岁,一直没有给你赐字,你今天也算出师了。”贾文和看向王诩说道。

    一旁的公孙起翻了翻白眼,没见过这么不负责的老师。

    王诩直接跪了下来。

    “谦尊!谦逊为尊。”贾文和缓缓说道,“就像为师一样。”

    王诩一脸怪异,这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

    贾文和白了王诩一眼,照着王诩的脑袋就是一下

    好痛!

    王诩抱着脑袋

    “你忘了?为师的心眼很小的。”贾文和故作凶狠,盯着王诩。

    随后递给王诩一个物件,一个玉蝉。晶莹剔透,栩栩如生。

    “这个你拿好,封山解除后,你要去王都了。”贾文和看着王诩手中拿着的玉蝉。

    “王家覆灭,余下就该我自己的路了。”王诩握着玉蝉。

    贾文和拍了拍王诩的肩膀,不再说话。

    一旁的公孙起眼中满是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