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四叔,大侄子求你登基了 » 第十二章 分析朝局

第十二章 分析朝局

    是日。

    朱棣和姚广孝二人来到了作坊外。

    看着朱富贵宛如一个小大人在作坊里指挥着工匠在制作器具。

    “对,这个木桶绝对不能漏水,然后里面要放一些东西,所以木桶里面要放置一些可以活动的阀子,要能方便取用。”

    朱富贵指着手中的图纸和木匠沟通道。

    木匠闻言,点头道:“如此的话,木桶会有一定的厚度,做出来之后可能会比较重,不太好搬运。”

    “那就不用你操心了,你按照我的要求做就是,这个木桶平日里也不会搬运。”

    朱富贵说道。

    这个木桶就是用来过滤原料的,根本就不用移动,所以做多厚都没问题。

    就在朱富贵和工匠交谈之时,朱棣和姚广孝二人走到了朱富贵身边。

    朱富贵见二人到来,诧异的道:“爹,你怎么来了?”

    朱棣闻言,道:“爹就是来看看你在这里干什么,这几天都没见你怎么回家。”

    朱富贵笑了笑,道:“自然是做生意了,爹你不是要把方子献给陛下吗?儿子这不是未雨绸缪,等爹将方子献给陛下,儿子就能赚钱了,日后爹若是做官做不下去了,直接辞官回来,儿子还能养着你。”

    朱棣愕然,犹豫了一下,道:

    “你就不想考个功名?这士农工商,商人乃是贱业,何必要做这些事情,家里又不是缺钱。”

    “爹,你这就不懂了吧,商人虽然看着是贱业,但实际上日子过得比那些王公贵族可不差,就江南那边的商人,他们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每日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朱富贵有些不认同的说道。

    然而朱棣却道:“那又如何?在朝廷面前,就算富贵如沈万三那样的,也不过在朝廷一句话下,直接就没了?”

    士农工商的制度,乃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在朱棣看来,朱富贵做这些,不过是玩闹罢了,与其让朱富贵将心思放在这个上面,还不如跟自己去应天。

    朱富贵知道自己说这些,可能跟自己老爹说不明白。

    毕竟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商人不咋地,毕竟大明都已经开国这么多年了,这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旋即,朱富贵道:“当今陛下乃是一代明主,怎么可能会做这种卸磨杀驴之事?再说儿子所卖之物,对大明大有裨益,以咱们如今的皇帝陛下的胸怀,岂会如此对我?”

    朱棣没想到自己在这大儿子眼中竟然是一代明主。

    若是被人这么评价,朱棣还会觉得这是在拍自己的马匹,但从自己这儿子嘴里说出来,朱棣莫名的有些欣慰。

    旋即朱棣道:“你觉得当今陛下乃是一代明主?为何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篡位的反贼呢?”

    朱富贵诧异的看着朱棣,连忙嘘声道:“爹,这话可不兴说,若是被有心人听到,咱家可就遭殃了。”

    说着,朱富贵拉着朱棣来到一处偏僻的地方,警惕的道:

    “爹,你该不会是建文余孽吧?我可劝你,那不该有的心思就早些断了,那朱允炆可不是什么明主。如今的皇帝陛下是太祖皇帝四子,说白了人家是一家人内斗,你可别跟着掺和,谁当皇帝不是当,咱们过咱们的日子就成。”

    朱棣没想到朱富贵竟如此评论朱允炆,道:

    “你想哪去了,爹可是在皇帝陛下手下做事的,怎么可能是建文余孽?只是爹觉得永乐皇帝也没你说的这么好吧?”

    但朱棣心中却暗想,小子,快夸我几句,这段时间你老子差点被大明的文人喷的体无完肤了。

    若非自己杀了一大群人,只怕现在都不得消停。

    “那是当今皇帝登基还没多久,但你没发现如今的皇帝陛下登基之后做的事情吗?先是创立了内阁,又宣布迁都北平,还说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可见当今陛下之雄心,这史书之上,当无出其右。”

    朱富贵说道。

    这话倒是没说错,内阁制度延续了多少年,直接将丞相制度完全取缔。而朱棣迁都北平之后,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可以说,明之于朱棣犹如唐之于李世民。

    二者皆是以谋反而得皇位,但同样,这二者也做出来许多的丰功伟绩。

    朱棣听到朱富贵的夸赞,顿时便笑的合不拢嘴了,没想到自己在这儿子心目中,这么雄伟。

    当初自己说这话的时候,不过是因为靖难功成,安抚那些臣子,同时也是为了贬低以及阴阳朱允炆,才说出的那番话。

    毕竟朱允炆那小子做的太过分了,而且整个朝廷几乎被文官把控。

    他就是要将这一股软弱的风气给刹住。

    “你当真这么觉得?”

    朱棣开口问道。

    “那是自然,这样的雄主,怎么可能会对我一个商人动手,而且爹你有没有发现,当今陛下很有可能会开海禁?陛下若是开了海禁,咱们这些商人,日后可就辉煌腾达了。”

    朱富贵悄声说道。

    然而这句话落在朱棣的耳中,却宛若惊雷。

    因为这件事...他自己还没有跟任何人说,自己如今心中也只是在设想,朱富贵是怎么知道的?

    “你从哪听到的?”

    朱棣顿时皱起眉头来。

    朱富贵闻言,神秘一笑,道:“有没有听说这个月初,皇帝陛下让夏元吉去疏浚江南河道的事情?”

    “嗯,听说了,这和皇帝陛下要开海禁有什么关系?”

    朱棣不由得疑惑,自己让夏元吉去疏浚河道,是自己来北平前才下达的命令,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这和海禁有什么关系?

    他让夏元吉去疏浚河道,和迁都北平有关系,因为洪武年间,朝廷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

    而自己的大本营是在北平,说白了,在南京朱棣觉得不太安全,还是待在北平让他安心一些。

    然后就是迁都北平的话,就要在北平修建皇宫,那就需要从南方运送大量的物料。

    所以必须将运河疏通出来,用于运送货物,同时北平成为都城后,自然会成为大明的经济重心。

    那么一条贯通的水路就尤为重要,所以朱棣才会下令让夏元吉去疏浚河道,这和自己要开海禁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呵呵,自然有关系,如今国库本就空虚,陛下要迁都北平,建造皇宫,其中的耗费有多少爹可曾算过?”

    朱富贵问道。

    “需要几千万贯?”

    朱棣皱眉道。

    “不止,不过这么多钱,陛下光是靠着收取大明税收,能建造一个皇宫吗?那肯定是不能的,既如此,现如今干什么最赚钱?那肯定是海上贸易,南方那些商贾,一个个靠着海上走私贸易,赚的盆满钵满,你觉得陛下没钱了,看着那些海商会不会动心?”

    朱富贵似笑非笑的看着朱棣说道。

    朱棣愣住了,他没想到朱富贵光凭借着疏浚河道,竟然能分析出自己可能会开海禁。

    自己疏通河道一是因为江南水患,二则是为了给北平运送物资。

    不过后面的事情也确实是一个问题。

    朝廷没有那么多钱,如今自己要养活整个大明,还得修建皇宫,可以说十分缺钱用。

    这次让夏元吉去江南,除了疏浚河道之外,朱棣还有交给了夏元吉一个任务,就是搜罗江南造船的匠人。

    他要建造船只,去海外寻找财富,同时也有压制沿海倭寇,以及寻找朱允炆下落的意思。

    顿时,朱棣对朱富贵又高看了几分。

    不过朱棣还没想好要不要全部开禁,如今朱棣的打算是禁止民间船只入海,朝廷可以和海外蛮夷互通往来。

    旋即,朱棣道:“那你说,大明开海禁是好还是不好?”

    “那自然是好的,所以我才说陛下雄才伟略,海外的财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我大明的瓷器丝绸和茶等,在海外可是稀缺的很,而在我大明却是随处可见,用这些东西,我们可以从海外蛮夷换取海量的金银,有了钱,朝廷才有底气。”

    朱富贵说道。

    朱棣点了点头,认同朱富贵的观点,道:“那你觉得朝廷是否会允许民间开海禁?”

    朱富贵闻言,叹了口气,道:

    “大抵是不会,如今大明的商税太低了,三十税一,如果开了民间的海禁,赚钱的都是商人,朝廷根本收不到什么税收,再有就是如今朝廷海军的实力太弱,无法约束商人,朝廷即便想收税,也未必能收的上来。”

    朱棣没想到朱富贵看的这么透彻,确实如此,民间走私之风,自洪武之时便屡禁不止,但太祖时期大明的水师就基本被雪藏了。

    以至于大明对沿海的掌控力度极弱。

    即便朝廷想收税,怎么收?

    “所以,爹,你要是没事就先回去,我这还忙着呢。”

    朱富贵看着朱棣说道。

    朱棣原本正听的起劲,被朱富贵这么一打断,顿时有些怅然若失。

    突然,朱棣拉着朱富贵道:“走,爹有话对你说。”

    说着,朱棣就拉着朱富贵朝着府里而去。

    不多时,朱富贵便被朱棣拉到了正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