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高塔时代 » 第六章 打探消息(下)

第六章 打探消息(下)

    赵文武的脸瞬间耷拉下来,张三郎说道:“您也是懂的,乞儿帮个顶个不是东西,没人性,您要是遇到,能躲就躲,他们和粮船帮可不一样,心黑手狠,下三滥的手段多的是,小心为妙。”

    赵文武的脸依旧沉着,张三郎转移话题,说道:“十首帮是一群靠山吃饭的人抱起的团,采药客、猎人、樵夫什么的,凡是靠着北面十首山吃饭的人,都要仰仗十首帮的庇护。他们倒是不欺负人,平时就干自己的事儿。”

    “不过他们和粮船帮的关系可不好,双方总起摩擦,您要是做山货的买卖,千万别说和粮船帮有关系,要不然容易吃亏。”

    赵文武又拿出五文钱,示意张三郎继续说。

    张三郎见茶摊上迟迟不来客人,既能免得无趣地站着,还能获得小费,话匣子一打开便收不住了,什么消息都说了出来。

    赵文武渐渐在脑海中,将整个璐州城的背景勾勒出来。

    璐州城所属的王朝名为“林”,治下共有一十九个州,璐州位于偏远蛮荒地区,历来是罪犯流放之地。

    二十年前,璐州来了一个郭姓官员。

    这人是个能人,来到璐州后兴修水利,鼓励农桑,修补道路,整顿吏治,不出三年,璐州便换了另一番面貌。

    后来又入山剿匪,开山辟路,轻徭薄赋,鼓励工商,令璐州越发富庶。

    到如今,璐州已经一改二十年前蛮荒的样子,繁华程度不亚于内地的州郡。

    “可惜后来的官员没再像郭青天一样,一个个就想着捞钱走人,弄得这里是鸡飞狗跳,没有宁日。”

    张三郎说完这话便觉的失言了,不再谈关于璐州官府的事情,转而说起张家长李家短。

    赵文武听许久也没这些家长理短的琐碎事中提取有用信息,见日头过午,满饮一碗烟波碧,直奔璐州书院去了。

    璐州城里的离奇故事、江湖轶闻、鬼怪神话,赵文武了解的差不多了,只等就职超凡职业,获得力量,就可以去亲自看一看,探一探。

    这买茶加打听的十八文钱花得很值。

    探索度涨了1%。

    璐州城有四条大青砖铺就的街道,呈“十”字将整座城池分成四份,璐州书院坐落在东北方向,和茶摊有段距离,赵文武到的时候,太阳已经斜落。

    书院门口空荡荡的,大门没开,侧门敞开,里面没有声响,赵文武踏过门槛,见里面有一幢三层两楹的阁楼,碧瓦朱扉,雕梁画栋,阁楼正门对着书院大门,两侧写着“万里育贤之地,千年入圣之门”。

    “拉屎小仙女说璐州书院能就职文士,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别的要求,试炼试炼,不会是简单跑个手续就能就职吧?!”

    赵文武有种找工作面试时的紧张,之前在茶摊张三郎那里旁敲侧击,发现副本里的人并没有就职超凡职业的概念。

    “站住!”

    阁楼厅堂后走出一人,见到赵文武后喝道:“你是谁的学生,怎么没穿书院文衫,不知道入书院前要正衣冠吗?”

    来人头发银黑相间,一袭儒袍,腰间别着一块翠玉,身材挺拔,眉目间透着儒雅,只是鼻翼两边斜出两道法令纹,使其面相看起来不怒自威。

    赵文远拱手行礼,正色道:“这位长者,在下非是书院学生。”

    来人脸色稍缓,回礼道:“是在下误会了,今天山长带着学生出去踏青,还未回来,阁下若是寻人,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就职文士应该怎么说?

    赵文远迟疑片刻,心中一横,直接说道:“在下远道而来,听闻璐州书院可就职文士,特来询问。”

    对方上下打量赵文武一番,说道:“本人纪太生,是璐州书院教习,掌课试之事,文士初考正由我负责。”

    “我便直接问了,欲成文士,礼、乐、射、御、书、数须有三门合格,阁下选择哪三门让我考核?”

    赵文武沉思良久,拱手道:“打扰了!”

    扭身走出璐州书院的大门。

    开玩笑,君子六艺里每一门都是大学问,细分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五礼,分别是用于祭祀的吉礼、用于丧葬的凶礼、用于军事的军礼、用于诸侯贵人往来间的宾礼,和宴会庆贺用的嘉礼。

    孔子一直致力于恢复周礼,大约就是这个东西。

    何况后世每个朝代的礼法都有区别,就是专门研究这方面的教授来了,也不敢说全都精通。

    六乐说得也不是现在的音乐,而是“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名,既要配上古代乐器,又要会古代舞蹈。它们是歌颂古代封建统治者功德的宫廷乐。

    宫廷二字足以说明一切!

    里面也就是“书”和“数”简单点,其余的在现代人里抽一百个,一百个都不会。

    走出大门,赵文华回头看了眼书院的牌匾,突然想到看到的一个新闻,大概意思是教育部正在研究如何让君子六艺重新回到校园里。

    现在看来,必定和文士的就职条件有关。

    下一站,妙法寺。

    赵文武进去后不久,一脸恹恹走了出来。

    妙法寺就职沙弥的条件倒是没有璐州书院那么严苛,需要考核,但更离谱。

    其中一个硬性条件居然是家里还要有两个亲兄弟,才能出家剃度。

    里面和尚说的很清楚:“善信若是斩断尘缘,入寺皈依,生你养你的父母怎么办?家里若是有兄弟代为抚养,善信可于寺中念经祈福,为家人消灾解难,增福添寿,若善信是家中独子,比起殿中枯坐,青灯古佛,想来二老更愿意看到儿孙膝下承欢,四世同堂。”

    赵文武挠着后脑勺,之前一直没在意,进妙法寺前想到还有剃度这回事才发现,他居然似古人一样一头长发,在脑后挽成两股发髻。

    一辈子没留过长发的赵文武总觉的别扭,控制不住就想挠头,又不敢太用力,破坏了发型,十分不得劲儿。

    “妙法寺的和尚说得好啊!父母健在,何须破家修行,给父母养老才是为人子女的本分。虽然我本身对当和尚也没啥兴趣就是了。”

    和尚又不能去勾栏里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