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快穿之报国我是认真的 » 10.君若无情我便休,重整家业挑大梁(九)

10.君若无情我便休,重整家业挑大梁(九)

    当汇聚了边境多个城镇的流民大军终于抵达桃源镇城墙下时,紧闭的厚重城门被守城的兵士们缓慢地拉开。

    几队兵士从城门口走了出来,分别列队城门两侧。

    城门前的流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本想要一拥而入的决心不知怎的泄了气儿。

    城楼上,赵秉忠带着众主簿长史看向下方不断汇聚的流民队伍,眉目间是化不开的忧愁。

    尽管已经做好了相关部署,但真到了这一刻,面对如此庞大的流民队伍,没有人会觉得轻松。

    赵秉忠到底还是顶着压力打开了城门,选择了接纳流民入城。

    不过,入城流民需要先登记信息,凡是过了总角之年的青壮男子皆需要靠劳动换取生活物资,身有长技者可被优先录用。

    至于女子……

    思想格局还没打开的赵秉忠老人家表示,他还没有想好。

    在桃源镇临近城门的外城区,已经搭建了一些简单的棚子,用于流民暂时性的遮风避雨和歇脚。

    这些地方比起流民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见机行事。

    流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普通百姓,只求自己和家人有个庇护所,不再受流离之苦。

    但人多的地方,总是不乏喜欢闹事的人。

    而这群人所在之处,自然也不乏没有头脑的跟风之人。

    一时之间,城门前吵作一团,原本井然有序的登记队伍也被挤散打乱了。

    城楼上。

    赵秉忠看着那几个闹事之人,直觉他们不是普通流民。

    他已过知天命的年纪,这一生也算是阅人无数,几乎没有贼人宵小能逃过他的双眼。

    他转头吩咐了一声,便有人飞快领命而去。

    很快,闹事者便被城门口的兵士抓了起来。

    看着眼前那明晃晃,尖锐锋利还反着冷光的兵器,乱糟糟闹哄哄的场面终于安静了。

    ……

    芙蕖一边盛粥,一边竖着耳朵听旁边两个小乞儿的对话。

    两人不知是不是心大,一边捧着碗喝上一口粥,还一边把脑袋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也不怕有人抢了粥去。

    便是再小的声音,只要想听,芙蕖也是能听见的。

    “……嘿,你听说了吗,今天太守老爷亲自去开城门了。”

    乞儿甲说道。

    “啊?那岂不是说,咱们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乞儿乙面露惶恐,大惊失色。

    “……差点被你吓死。你这是怕流民进城和咱们抢这口吃的吧,我和你说,顺风耳小虎子刚传来的消息,太守老爷会安排那些人做工换取食物,说是连住处都安排在外城区,一时半会的,咱们还是不用担心的。”

    乞儿甲一脸淡定,清瘦的小脸儿上透着一股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老练。

    “做工?做什么工?有工钱吗?咱们也能去吗?”

    乞儿乙双眼发亮,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了,性子相对跳脱许多。

    “嘿,你这小子有吃白食这么好的日子不过,怎么还想着做工出力呢?”

    乞儿甲一脸不解。

    做个混吃等死的小废物不香吗?

    “可是我娘告诉我,做为一个有手有脚的健全人,不应该成天只想着吃白食……”

    他娘还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自食其力,好男儿志当报国,建功立业。

    只是可惜,他与娘亲的缘分浅,在他十二岁那年,娘亲离开他去了很远的地方……

    想着想着,不觉间乞儿乙已经是满脸泪痕。

    乞儿甲没有出声,只是不知想到了什么,垂下了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若不是走投无路无可奈何,谁又愿意做人人可欺朝不保夕只能流落街头的乞儿呢?

    芙蕖听罢,不由多留意了乞儿乙几眼。

    她很欣赏他嘴里的娘亲,听起来思想高度远超当前世人的水平。

    在这样的时代,真的是难能可贵。

    如今流民已经开始进城,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于安置他们的外城区会很快达到饱和,届时,桃源镇百姓生活的主城区就会被迫开放,她得打算打算,提前做好准备了。

    ……

    唐家院子里的荷塘,最近十分热闹。

    当然,这份热闹是不为人知的。

    为了将整个唐家都保护好,确保无一丝疏漏,芙蕖甚至将喜欢立在小荷尖尖角上的蜻蜓们都强行征用了,利用它们自带的360度无死角卡姿兰大眼睛,轮班制在唐家上空来回巡视。

    而喜欢在荷叶上唱歌的各种蛙们,则负责盯住唐家每一个脆弱的墙角,以防有打洞潜入的毛贼。

    做为一个老古董级别的灵物,和心智单纯的花草鱼虫交流起来不要太简单。

    确认唐家固若金汤后,芙蕖便带着黑芝麻粒儿常在街上游荡,视察布庄生意的同时,也顺便听到了很多新的消息。

    毫不意外的,如今的桃源镇外城区已经住满了流民。

    朝廷拨的款项还没到,这些流民安置,一直是桃源镇自己掏的银子。

    赵秉忠已经在尽可能给入城的流民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庇护之所,为了他们的生计还安排了并不繁重的外城区基建工作,便是如此,也有人吵嚷着不满足,要求桃源镇对他们一视同仁。

    和谁一视同仁呢?

    当然是桃源镇百姓了。

    赵秉忠将流民和主城百姓隔离开来,并不是想要区别对待,而是为官数十载,他深知战争与瘟疫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来自战火边境的流民,一路上颠沛流离,吃不好穿不暖,以天为被地为席,身体虚弱,极容易生病,感染瘟疫。

    而瘟疫,最怕的就是传染。

    他是桃源镇百姓信赖的父母官,他可以接纳流民,但首先要为桃源镇百姓的生命安全着想。

    他不求所有人理解,但求无愧于心。

    在这段“隔离”期间,他时刻派人关注着这些流民,确保一旦有问题出现,他能及时知道并采取对应措施。

    第一批流民入城时带头闹事的几个人经过审问,果然不是普通流民,而是趁着动乱混入流民队伍的山匪。

    关键还不是北国本土山匪,他们是正与北国交战的胡国山匪。

    查清楚这一点后,便是他们再如何狡辩自己只是想要浑水摸鱼,赵秉忠也知道这背后没那么简单。

    这很可能是狡猾的胡国人实施的一个奸计,想要趁乱拿下桃源镇,这样一来,北国前线将士们就会腹背受敌,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