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说论 » 5德才论

5德才论

    德才论2010年11月24日

    就是听听前辈过来人的经验,当问及一个求职时德与才何者更重要,孙郎马上有反应支持有才无德。相信大多人会是支持有德的方面,中国人一向主张重德不重才。如果不能德才兼备,常是宁愿有德而无才。这就是你们平日受到的伪装催眠,待真正做的时候有几人不是才(财)为先。骨子里那披着羊皮的狼。最终还是会出来的,之如金庸小说连城诀里面的花铁杆。

    当然,这类问题在现时现实社会里向来都是见仁见智的,孙郎简述一下自己的陋见如下:德才之说,谁为首?由来争论不断,各一家之言…

    有德有才者可称圣人,

    有德无才叫君子,

    有才无德是小人,

    无才无德庸人也!

    最理想的当然自然是德才兼备,但自古以来德才兼备的“圣人”就是凤毛麟角。无才无德无一用处的庸人不用说,没人会要。那么剩下的是究竟选君子还是小人?在企业用人向来就有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但我想问的,这原则是在守业时候还是在创业时候。在平时太平盛世来说,自然是君子比较好,他虽没能力帮忙,但至少也不帮倒忙。小人呢?他有才无德,能够做好事,同时其才也足以做坏事。所以有时特别时候之如创业打天下,往往还是这些决定着胜为王败为寇的小人起到天平倾倒的重要作用。所以乱世用小人,太平用君子。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无可选下,创业挣扎时候用小人,稳步守业时候用君子。

    有德无才只可守天下,不可打天下,之如春秋五霸宋襄公。

    有才无德不可守天下,可打天下,不可共患难之如越往勾践;夏之桀、商之纣,隋炀帝(怎么我觉得隋朝修运河、巡张掖、开科举、开西域、征高丽都是为唐朝作嫁衣裳!)

    有才的宋徽宗,李煜都是个只适合当大文豪的人,不适合当皇帝,只可惜生错在帝王家了。

    封建时期,官员们的选拔是要“察孝廉”,试想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及亲朋好友都不孝、不忠、不信,又怎能对国家对社会尽心尽力呢。正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了。

    例

    1枭雄曹操

    用成绩说话,不会因为人物身份低看不起人待人为才,不轻视。后来之所以袁绍袁术败,曹操称雄一方,二者差别距离,大概出于此。曹操唯才是举,不论身份,故广纳天下能人,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气度,故成功。当然曹操有知错能改的气度这也是他成功原因之一。只是这类有才无德的人,是需要的时候就是来,不要的时候就是一脚踢开,以下就是很好的例子

    ------操夺取汉中时,急攻张鲁不下,后来打听到张鲁手下谋士杨松贪受贿赂,遂暗中使人以金帛送之,结为内应,杨松为曹操夺取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操平定汉中后,厚待张鲁,却将杨松斩首示众

    还有

    ------操夺取荆州准备下江南时,需要训练水军,于是封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侯并兼水军都督。谋士荀攸提醒操说,二人乃谄佞之徒,不应给予高官显爵。操密告荀攸道:“吾岂不识人!只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后,别有理会

    想必曹操在平定江东后,蔡张二人的命运都是与杨松等无异,只是周大帅哥在此前帅了一把。

    平时我们教育人时候自是教德为先,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有几个不像曹操般???

    2分肉陈平

    陈平“昧金”“盗嫂”,为人所发,刘邦怒责举荐者魏无知。无知言:吾举平者,因平之才,王所需,唯才举王用,不知其他…况纵有尾生、孝己之德于胜败何用,于王何益?

    公平分肉治天下的陈平,孙郎觉得他绝对是个玩阴的人,德行应该多少有问题。不象韩国公子正正经经读太公兵法的张良般有治世佐王之才。但是没有陈平,在刘邦已经不知死了几回了。刘家的基业也不知轮了几家了。

    --------六出奇计取天下

    声东击西救刘邦

    施反间计除范增【项羽手下唯一的一个著名谋臣,被陈平略施小计就除掉了】

    瞒天过海解荥阳{之围}

    计封韩信灭项羽

    请君入瓮擒韩信

    献美女解白登围

    平玩阴,所以可以阴鸷于吕氏,韬光养晦n年,诛诸吕匡刘汉。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

    3孟尝君

    不拘人品,三教九流,鸡鸣盗狗,三千食客。故有冯谖狡兔三窟之容身,狗盗符鸡假鸣脱狼虎楚国...

    孟尝君,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巧啦!同屈原一样,五月五出生,身高过门梁克父母???【史记说的】什么?只会作诗绘画,不会当皇帝的大宋皇帝宋徽宗???也是5月5。什么?后世还有个小孟尝秦琼?

    “鸡鸣狗盗之徒”不见得就是下三滥而让人看不起,起码他们比有些酸腐无用、虚伪卑鄙的知识分子可爱得多。梁山好汉时迁不就是这样一位“鸡鸣狗盗之徒”吗?梁山大寨不也正是由于招纳了许多这样有一技之长的“鸡鸣狗盗之徒”才兴旺发达的吗?飞檐走壁的时迁其实在梁山汉马功劳不少,只是作为小偷的身份实在不光彩,实在是出不得场面

    4袁绍

    不用爱金许攸故官渡大败…

    无德之才是危险之才。就是小人,有文化的流氓!三国时期的许攸就是这样的人才。任何时代品德都要重于才能,但是只有德的人于你有何用?假使曹操为许攸有才无德而不用,官渡之战败矣!!!

    5人中吕布

    吕布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三国第一猛将,论起武艺,无人可敌,可是为人就是无德,忠诚度几近为零,曾先后认丁原、董卓为义父,之后又造反杀了自己的义父,又投到袁术去工作,后又自立,真是养不善的狼。张飞说他是三姓家奴。后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又故技重施想做四姓家奴了,幸得大耳贼心狠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吕布势利又多变,为人无谋,知高顺言忠而不用,又不听陈宫之言故丧白门楼

    其实我觉得嘛!吕布未尝不可用,没有刘备那句话,曹操应该用之。但是这种有才无德的小人的才能成事但也能败事,在用的时候需要万分小心,那真是考验用人领导的驾驭人才的本事了,这就是所谓将将能力

    德才,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时,正是鱼与熊,生与义的抉择。圣人一定会是舍鱼而取熊掌,舍才而取德。但有德于君有何益?诸迹象表明社会向着先考虑有才无德的小人势态发展,(好像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差不多)劳下捞下,不经不觉说了那么多,其实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