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弘唐 » 第三十三章 雾笼太极宫

第三十三章 雾笼太极宫

    丽正殿,终于送走了自家弟弟妹妹,李弘又开始和裴氏耳鬓厮磨,甜言蜜语,再加之一些小动作。

    此时陪着妻子,是李弘最想做的事情,大概新婚夫妇,大都如此。这里说的是真正的新婚夫妇,不是说那些先上车后补票的,也不是那种实在没选择才走到一起的。

    一夜无语,第二日的早朝,果然旨意下来,六部和九寺共同协助太子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

    这事不新鲜,自秦汉以来,皇家推小麦种植不是一次两次,光是有据可考的都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秦汉魏晋南北朝皆如此,几乎没一个皇朝例外,毕竟农事关乎国家根本。

    其结果是关东地区倒是渐渐推广开了,至于关中,有眼睛的都能看到,大多数农家种的都是粟米,长安的仓廪之中储存的也基本都是粟米。

    这事不新鲜,已经算是无数人尝试过的旧事了,所以也没引起什么轩然大波。

    唯一让众位朝臣多提几句的还是太子的身体。

    皇上和皇后有意让太子推动关中的小麦种植,那就是之前听到的消息是对的,殿下身体恢复了。

    李弘的身体恢复,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储君的身体终于恢复了,至于愁的也是储君的身体怎么就恢复了。

    李弘自然无心去考虑众位朝臣的想法。

    此时一个人在东宫进行自己的日常锻炼,不过今天东宫这里起了雾,雾很大,距离三丈,啥也看不清了。

    这其实是很寻常的事情,隋炀帝兴大兴城,建太极宫,当时选址就有些问题,太极宫的选址选在长安地势低洼之地。

    地势低洼,本来就容易起雾,而前天一夜雨水,第二天五月初的太阳又暴晒一天,想不起雾都难。

    李弘进行完自己的日常训练,看了看还远远没有散去的雾气,此时唤了凝翠。

    “让人准备车马,你陪本宫去龙首原上,若是运气好,能看到一场美景。”

    凝翠听的云里雾里,龙首原就是大明宫和汉未央宫所在的地方,凝翠经常去,那里有什么美景,就算美,看多了不也习以为常。

    不过殿下吩咐,她自然照办。

    马车很快上了龙首原,随着地势抬高,外面的雾气越来越淡薄,快近了大明宫,马车周围已经没有雾气了。

    李弘让马车停下,选了一处地方,此时从这里眺望,龙首原下的太极宫连同附属的掖庭宫和东宫依旧包裹在浓雾之中。

    凝翠站在殿下身边,只看到龙首原下雾海翻滚,不过也只是寻常景致,一般雨后几天都是如此,凝翠不是见了一次两次。

    “殿下,这雾海不是和平常一般么?”

    李弘看了看凝翠,然后转头继续看着雾海。

    “平常你有平心静气,好好看看这雾海么?”

    凝翠摇头,她在东宫当值,很忙的,若不是殿下让自己陪同,哪里会这么安静看着下方的一片雾海。

    “看,云散开了!”

    随着李弘话音落下,天上云层果真散开,阳光迅速普照大地,在雾海之上镀上一层金边,雾海翻滚,那层金色掩映下,整片雾海如同沸腾的金色海洋。

    随着阳光照射,雾海翻滚,渐渐淡去。

    雾海之中,层峦叠嶂一般的宫殿群露出峥嵘,似海上浮岛,似梦中仙境。

    金色琉璃的宫殿檐角在阳光中灼灼发光,雾气在笔直瑰丽的宫殿屋脊上飘荡,似水波轻拍岸堤。

    檐角下吊着的铜铃被风轻轻吹拂,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似乎在龙首原上都能遥遥听到。

    一声钟鸣从太极宫传出,声波冲出雾海,回荡在整个太极宫上空。

    凝翠看着眼前梦幻壮观的景致,一下子看呆了。

    “殿下,好美!”

    “是好美,只是可惜爱妃今天身体还有些不适,不然本宫肯定带着她一起来看看。”

    “啊,太子妃怎么身体还没好?”

    李弘眼中露出一抹无奈,其实本来应该已经好了,不过昨晚…

    都怨自己,年轻气盛,裴氏又没有阻拦,任着自己。

    两人在龙首原上一直看到雾气散尽,才有些不舍去了大明宫。

    李弘此时已经知道,母后在早朝上已经将昨天答应自己的事昭告群臣了。

    也就是从现在起,李弘就能放开手脚大力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了。

    辞别了父皇母后,李弘赶回了东宫。

    丽正殿,今天中午李弘就差人去宫里要了一份人员名单,弘文馆待制的人员名单。

    所谓待制,待就是等待,制就是编制。

    就是一群很有才学的年轻人,进了弘文馆,想从这里开始他们的仕途之路。

    这份人员单子送到李弘手中时,李弘打开,在十几个人员名单之中一眼就看到了杨炯的名字。

    果然杨炯就在这份名单之中,和历史记载的一样。

    杨炯是显庆五年,公元六六零年进的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当年进弘文馆时杨炯仅有十一岁,和自己的小妹太平一般大。

    到了现在,十五年已经过去,当年的神童此时早已二十六岁,在弘文馆中的一众才子中也是颇有名气。

    “杨炯,哈哈,以前本宫也只是知道你的名字,却不想现在真的有机会见到你。”

    对于杨炯,李弘自然是知道的,初唐四杰,稍微懂点文史的不会不知道这四个人的名字。

    而这四个人,皆是高宗时期的人物,若是幸运,这四个人以后李弘都会一一接触到。

    而四人之中,此时待制弘文馆的杨炯自然是李弘最容易见到的一位,也是最容易将他拉到自己东宫队伍中的一位。

    看到杨炯的名字,李弘信手取了朱笔,在杨炯的名字下勾了一笔,这就是朱笔提名。

    “凝翠,差人将此人招到东宫,本宫要见见他!”

    “是,殿下!”

    凝翠听命出去找人去传杨炯到东宫,李弘则坐在桌前,用手指在桌案轻轻磕了几下。

    “待制弘文馆十六年,本宫也算运气极好,赶在你待制第十五年之时能将你从弘文馆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