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弘唐 » 第四十九章 贺知章

第四十九章 贺知章

    此时的礼部尚书基本不怎么管事,毕竟年事已高,具体事情皆是由左右两位侍郎在管,所以李弘请的是礼部侍郎。

    其实大唐的许多职位,熬到这个位子时,本人基本都已经年岁很大,已经不怎么适合管具体事务。

    甚至许多时候,这个官职都基本成了荣誉官职,所有具体事务都由下阶官员在管。

    而提到礼部尚书,李弘倒是想起一个人,贺知章,这老头最后就是被追赠的礼部尚书。

    天宝三年辞官的他当时已经八十六岁高龄。向玄宗辞官时,玄宗舍不得他走,可又实在不忍心贺知章如此年纪还要为朝廷效力。

    最后同意了贺知章的辞官请求,并且将他家乡的镜湖赠予贺知章,用作放生池。

    算一算,今年贺知章已经有十七岁了,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机会碰到他,李弘倒是很想见见还是少年郎的贺知章。

    贺知章的一生可是贯穿整个初唐和盛唐时期,他出生那年,长孙无忌刚刚被高宗赐死。他离世那年,距离安史之乱还有十一年。

    盛唐几乎所有的大诗人和贺知章都相熟,而诗仙李白还是贺知章引荐给玄宗的,奈何玄宗极不喜欢此人。

    李弘不由想的多了,尤其想到贺知章,不知道为何,就是很想见见这个人。

    两个侍女已经退下,李弘看着两人的窈窕背影。

    此时忽然想到刚才还在夏荷胳膊狠狠吸了一口。

    这若是以前,李弘肯定不会这么干的,那时候的李弘见了几个年轻宫女,都不知道手该放哪里。

    没想到此时吸夏荷胳膊一下都如此随意自然。

    不知不觉,李弘对几个贴身宫女的态度已经变的不刻意避之,变的随意了。

    走出殿门,向东宫新开垦的那片田地走去。

    司农寺的人李弘此时肯定是不会再用了,此时从北衙禁军叫来的几个老府兵在东宫这里开田。

    李弘去的时候,几个老府兵都换了干活穿的短衣,正在田地里忙碌。

    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农事是一把好手。

    而此时,田地也开出了很大一片,地上的青草杂物皆处理干净,平整出来的土地,散发出淡淡的泥土清香。

    李弘走过去,几个老府兵忙放下农具,过来见过殿下。

    “好,这开田之事,还是你们做的让本宫满意。”

    “殿下,这片田过几天应该就能开好,殿下,这田里的水从哪里来?田垄又如何起?”

    “田垄,你们将这片田多起几道垄,留出两片最大的,其余再留十几块小些的田出来。至于水,就从那边那个湖里引水过来,会做水车么?”

    “这个就见过,没做过!”

    “哈哈,本宫让人去工部和都水监问问,到时候你们按他们要求去做,多学一些技艺准没错。”

    “是,殿下!”

    “对了,你们几个以后就留在东宫,不用回北衙禁军了。”

    几个老府兵听了太子的话,自然是高兴,留在东宫,那就是太子的人了,在太子身边,总比在北衙禁军做一个大头兵强吧!

    此时几个老府兵自然千恩万谢,李弘则唤来跟着自己的海棠。

    “今天让厨娘备几个菜,要肉的,让送到这里来,还有酒也送来两坛!”

    “谢殿下!”

    “对了,吩咐下去,他们几个的薪俸就按照东宫宿卫的发放!”

    几个老府兵听了这话,自然心里更是高兴。

    府兵可是没薪俸的,他们忙时农耕,闲时操练,打仗执勤朝廷会有补贴,可是薪俸可不属于他们。

    此时大唐的军事编制之中,府兵和以后的民兵很像,至于职业军人,大唐极少,大唐的军力构成,就是以府兵为基础,以各折冲府为节点。

    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一直要到玄宗时期,那时候均田制基本废弃,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的崩溃。

    而职业军人虽然少,并不是没有,皇宫和东宫的卫兵,可就是职业的,一般是由功勋之后担任,这些人最值得皇室信任。

    几个老府兵没想到,殿下一句话,他们也能拿到东宫宿卫的薪俸。

    这回到老家说一句,还不羡慕死左邻右舍那群人,到时候给儿子娶媳妇都能讨到门第高一层的姑娘。

    而且他们在北衙禁军之时,就早听说在东宫当值好,无论是做宫女太监护卫。此时来东宫几日,也确实是感同身受,此时能留在东宫,几个老府兵心里兴奋,估计都能乐好几天。

    李弘没在这里多打扰这几个老府兵开田,就看了一阵,然后回去。

    母后已经放话,自己此时可以从各个衙门调人协助自己做小麦推广之事,几个北衙禁军的府兵,李弘自然有权调用。

    而工部和都水监,自然自己也能调派人手。

    和司农寺的官员闹了一场,李弘此时已经获得了在各处衙门随意调人的资格,到时候只需要给母后一个人员单子就行。

    “等今天到弘文馆再看看,一个杨炯可不够,还需要再找个人协助杨炯,弘文馆的待制,可是以后做官的好苗子。”

    那边凝翠已经过来找李弘,礼部侍郎和大鸿胪已经到了东宫。

    来的真快,怕不是找他们的人不是去各个职权衙门找的人,而是去含元殿外截的。

    李弘问了凝翠一句,还真是在含元殿外截的人,哈哈,看来以后找各衙门的官员,含元殿是个好地方,他们一大早都要去那里开早朝。

    截人总比派人大老远去各个衙门找方便,而且去衙门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可早朝只要这些大臣没病没灾的,必然会来啊!

    李弘去见了两人,礼部侍郎是个四十左右发福的中年人,姓陈。

    而大鸿胪显然上了年岁,一般来说,能坐到九寺最高官员这个位置,是需要时间打磨的,这就是他们普遍年岁大的原因。

    礼部侍郎和大鸿胪见到太子进来,赶紧拱手见礼,李弘也是回礼,以示对两个朝臣的尊重。

    “两位大人请坐,今日请两位大人来是为了几日后吐蕃使团到长安之事,本宫想和两位大人商议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