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弘唐 » 第五十一章 郑伦

第五十一章 郑伦

    转眼弘文馆已经到了,李弘倒是一路思绪飞扬,再想别的事情。可能这就是他这些日子在大唐的所见所感所想吧!

    弘文馆中,李弘没见到杨炯所说的郑伦,倒是李弘觉得弘文馆这些待制看杨炯的眼神很是奇怪。

    而杨炯全程也没在意别人的目光,仿佛这里所有人都仅仅只是雕塑,他只是从一群雕塑中间走过而已。

    李弘看了一阵,心中恍然明白,这些人为什么用这样的目光是为了什么。

    杨炯待制十五年,却做了东宫的书笔吏。待制十五年,你能想一个人十五年的时间都在弘文馆等待一个官员编制是什么感觉么?

    一个人又能有几个十五年,还是在这个人均寿命不到四十的大唐。

    杨炯就做了十五年待制,而且等了十五年,仅仅是做了一个东宫的书笔吏。

    呵呵,怕要不是自己这个东宫太子在这里,杨炯早就该迎接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了,还是那种高水准的冷嘲热讽,简称骂人不带脏字。

    “殿下,郑伦不在,不知道又躲到那个犄角旮旯看书去了。”

    杨炯是真的将弘文馆这群人当了雕塑,只是没见郑伦,对李弘说了一句。

    “这人倒是真有意思!能找到他么?”

    “炯试着找找!”

    “好,本宫陪着你到处找找!”

    李弘此时倒是对这个郑伦越来越感兴趣了,躲到那个犄角旮旯看书去了,想想就有趣。

    也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过不合群也有不合群的好处,可以专心做一些事情,不会被人情世故所拖累。

    杨炯陪同太子找人,今天倒是找人颇为顺利,找到郑伦之时,他就坐在一处树荫之下的白石之上,旁边还有一株桃树,只是此时桃花早已谢了,一树毛茸茸桃子。

    这里偏僻,很少人来往,李弘看了一眼周围,倒确实是个看书的好地方。

    树荫,白石,寂静无声的环境。

    杨炯本想叫一声郑伦,却被李弘制止了。

    李弘悄然走过去,这郑伦也全然没发现有人过来。

    估计这家伙看书向来如此,看书之时,心中只有书,心无旁骛。

    李弘都走到他的身后,郑伦依旧一无所知,只盯着书本,口中喃喃。

    “这水车原理我倒是明白了,就是没地方能让自己动手造一架。”

    “谁说没地方让你动手造的?”

    猛然听到身后声音,郑伦也是吓了一跳,跳起来回头看到竟然是太子殿下和杨炯,郑伦赶紧折身见过太子。

    “今天还真是赶巧了,本宫来之前正好让人去工部和都水监找人造水车来着。”

    “郑伦,有没有兴趣到东宫去做水车?”

    “郑伦愿意!”

    “哈哈,你答应的倒是真爽快!”

    “依本宫看来,弘文馆别的待制听到你要去东宫造水车,又能取笑你好几天了,就如之前取笑杨炯一般。”

    杨炯和郑伦听了李弘的话,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殿下什么都看的明白,就算自己不说,殿下仅仅看几眼,也能看出他俩在这里的不合群,看的出别的待制都喜欢取笑他俩。

    “好了,收拾一下,今天就到东宫去,正好,晚上本宫亲自为你和杨炯两人接风!”

    “啊!殿下,这可使不得,我们俩只是弘文馆两个小小的待制,,无官无品的,哪能让殿下如此厚待!”

    “当年魏征还是一个阶下囚之时,我皇爷爷又是如何待他的。”

    两人听了李弘此话,心中感受自然真切,殿下竟是以魏征来隐喻他俩。

    而两人哪里知道,得到两人,对于李弘来说,才是最大的收获。

    一个杨炯,后世可是人尽皆知,而且从杨炯这次去长安郊外做事这件事来说,此人做事也是极为细致到位。

    李弘仅让他统计不同两种作物的亩产,若是一般官吏去,能跑两三处地方询问,已经难得,都着实算是勤恳了。

    而杨炯跑了十三处地方,还将一些百姓的建议也一并呈给自己。

    杨炯的做事风格李弘是极为喜欢的。

    而郑伦,此时李弘还不知道他的具体才能,历史上也没关于此人的任何记载,大概原本历史,他早已泯然众人已。

    可就他喜欢杂学这一点,李弘就对他另眼相看,毕竟儒释道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百工杂学士人可不耻。

    而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郑伦能够和杨炯相熟,他的才华人品李弘还是大致有信心的。

    带两人回了东宫,郑伦就迫不及待要去造水车,而从工部和都水监回来的人也没有在两处地方找到相应的人员。

    都水监不说,毕竟职能完全不同。可那么大一个工部,竟然没人能造水车。

    难道百工之人,此时就这么稀少。

    虽然回来的人说工部会派人为殿下尽快找到造水车的人送到东宫。

    可毕竟他们还是需要去找,而不是现在就有现成的人员。

    “好了,告诉工部的人,不用找了,本宫这里已经有了。”

    “殿下,可我也没造过,就是看懂了水车如何运行,如何将水汲到高处而已。”

    “对自己要有信心,本宫对你就很有信心。郑伦,这个水车本宫现在就交给你造了。”

    郑伦看了看太子,神色一下子前所未有的严肃。

    “殿下放心,郑伦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

    造水车不难,难的是士人放不下身段去造。李弘对郑伦是真有信心。

    司农寺,工部,李弘也是看出来了,这些官员此时的做事风格就是任何事不会亲力亲为。

    郑伦急着去造水车,杨炯也说他也去帮忙,李弘则一个人回了丽正殿,桌案之上,十几本册子正放在那里。

    李弘随手拿起一本,本打算随意看看,可这一看,就忍不得坐在那里,仔细翻阅起来。

    杨炯统计上来的数据极其详尽,不同州县的两种作物亩产都分类列举,一眼就能辨别。

    和李弘大致了解的一般,此时大唐长安附近的小麦亩产大致在三百斤出头这个数量级。

    后世的小麦亩产几乎接近千斤大关,唐代的小麦亩产还是太低,不过自然不能拿这两个时代做对此,没任何可比性。种子化肥农药,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