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03那年那学生 » 27、董向川的刀

27、董向川的刀

    董景瑶从邮局取回挂号信,回家的路上自行车链条突然打滑,停在路边检查一番,没瞧出任何毛病,再想试试时,后轮却卡住了。

    张望四周,没找到修车的地方,正不知所措时,一个高大的身形蹲到自行车旁道:“车子坏了?”

    董景瑶抬头一看,居然是三楼的英越,神情放松了不少,“嗯呢,不知道怎么回事,后轮卡住了,爸爸等着要这封信。”

    “哦,那我看看。”

    英越装模作样仔细检查,双手沾满了油泥,一会试试链条,一会松松手刹,像极了坑蒙拐骗的江湖郎中,专业度有的一拼。

    董景瑶紧张地问道:“怎么样,车子还能修吗?”

    英越拍拍手道:“其他地方都没问题,应该是后轮的轴承坏了,我记得后面的巷子里有修车的,走!”

    说完,英越一手扛起自行车,还好是辆女式的小弯梁,若是三八大杠,能把人累的半死。

    董景瑶不放心地道:“你扛得动吗?要不要我和你一起抬?”

    英越掂了掂肩膀的自行车,自信满满地道:“这才多重,瑶姐,就算你坐在上我也扛得动。”

    董景瑶原本被热得发红的脸蛋更加红润了,心底暗暗啐了一口。

    见董景瑶不搭话,英越嘿嘿一笑,岔开话题道:“你这次报了什么志愿?”

    “第一志愿是复旦,第二志愿是东南,你哪?也是重本吗?”

    我?

    英越第二次体会到这丫头的情商了,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啊,难道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学渣”这种生物吗?

    难道那些二本大专毕业的就不算学校了?

    同样是37度的身体,怎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话——

    嘴上不能输:“哦,我也报了东南,期待能和你做校友。”

    多年以后,我会对咱们儿子说,老子当年第一志愿还清北呢,因为车票太贵了,没去,嘿嘿。

    董景瑶似乎来了兴趣:“那好啊,这几天我和爸爸商量读什么专业,我想学国际经济,我爸说学人文社科类或者教育类。”

    英越宽慰道:“老一辈都是想着我们能留在他们身边,相互有个照应,你怎么想学国际经济呢?”

    “以前看入世谈判的新闻,”董景瑶眼神缥缈,遥望远方的碧空,“吴部长舌战群儒,是我的偶像。”

    这丫头挺有雄心的哈,值得鼓励。

    英越蓦地打个寒颤,略作迟疑地道:“吴部长这辈子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年过花甲满头银发,现在还是单身,难道这个你也要学?”

    董景瑶轻轻抹了抹额头的汗珠,“是哦,她老人家为了国家呕心沥血,奋斗了一生,没时间解决自身的问题,如果我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或者国家有需要,我也愿意啊!”

    英越越听越不是滋味,忽然打个趔趄,差点把肩头的自行车给扔了,董景瑶吓了一跳,忙拉住他的胳膊:“当心些。”

    我想回家。

    救救孩子吧!

    爱国是应该的,奉献也是应该的,但你不能把这些和自己的终身大事相对立啊——

    正午的修车铺,门可罗雀。

    老板躲在铺子里假寐,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老板,请你修一下车。”

    老板睁开双眼,顿时眼睛发亮,好俊俏的姑娘。

    柔顺的长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辫,依旧能绽放出漂亮的光泽,秀丽清纯的面容,弯弯的柳眉,清澈明亮的瞳孔,再搭配一身淡雅的连衣裙,浑身散发出青春的气息,整个修车铺子瞬间明媚起来。

    这姑娘要是我的闺女或者儿媳妇,做梦都能笑醒。

    可惜,老板美好的遐想被个瓮声瓮气的声音打断:“老板,快点来修车,我们还有事。”

    “来了来了。”

    老板忙不迭地招呼:“是什么毛病啊?”

    英越道:“后轮卡住了,好像是轴承坏了,你帮忙检查一下。”

    “好勒!”

    老板检查一番道:“是轴承坏了,得换一个。”

    英越大手一挥道:“换个好的。”

    “马上。”

    老板在铺子里翻找一圈,拿出来几个不同厂家的轴承,英越随手指向其中的一个:“换哈轴的,这是军工厂,质量最好。”

    老板乐呵呵地道:“小哥懂得不少啊!”

    “被骗的多了,就懂得多啦!”

    哈哈——

    老板笑道:“你这小哥说话有意思。”

    董景瑶从隔壁小卖部买了三支冰棍过来,先给老板一支,老板忙不迭地说谢谢,再递给英越一支,看来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嘛。

    见她手里一直拿着挂号信,信封的落款是金陵XX出版社,英越随口问道:“董叔叔写的书出版了?”

    董景瑶摇摇头:“不是,哎。”

    见她欲言又止的模样,估计不想在外人面前多说什么,就是不知道拿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老板手艺精通,几分钟的工夫便换下了轴承,英越见自行车内部锈迹斑斑,又自作主张上了黄油。

    付了钱,两人推车出了巷子,董景瑶忽然想到一个难题,是先把英越送回家呢,还是自己先送信去供电局呢?

    英越已经抬脚上车,招呼道:“走,不是说董叔叔很急吗,我先带你到局里,然后我们一起回家。”

    “那——”

    董景瑶轻咬嘴唇,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道:“好吧。”

    自行车欢快地在绿荫大道间行驶,英越再起提及自己的疑惑:“刚才在修车铺里你没说,能不能给我讲讲是什么情况?”

    董景瑶小心翼翼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双手不知何处安放,心情有些紧张,随口答道:“我爸前年写了本书……”

    听了董景瑶的描述,英越略作思索明白了,是出版社耍了幺蛾子。

    董向川在前年写了一本电工技术入门的小册子,通俗易懂,且有大量的现实实例,即便是小学生也能分分钟掌握其中的技巧。

    投稿到金陵的出版社,这种专业对口的小众图书,出版社的兴趣不大,董向川找到在省里工作的同学帮忙,疏通了关系,这才得以出版。

    第一版出了两千册,一直卖的不温不火,原本以为没了下文,省电力厅的大佬在逛书店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小册子,随手翻看了几页,颇为欣赏,拿到全省电力工作者大会上做了宣传,小册子立马火了起来。

    出版社连夜加印五千册,不到半个月的工夫销售一空,外省的电力单位也打电话来求购,这时候牵扯出了版税的问题。

    按照董向川和出版社签订的协议,前两版的版税被压得很低,出版社的编辑们笃定这本小册子第一版能卖完就是烧了高香了,故而签协议的时候,第三版的版税分红被定了高一些。

    待咸鱼翻身,将出第三版的时候,出版社反而不认账了,私下底联络印刷厂印制售卖,付给董向川的仍是前两版的版税……

    董向川即便拿到了出版社私下印制售卖的证据,也几乎无能为力,这种扯皮的官司只不过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

    董向川坐在办公室里,心绪不宁,因为和出版社扯皮的事情令他最近焦头烂额,自己耗费数年的心血就这样被人无耻的窃取,他怎能咽下这口气。

    想到签合同时对方的目高于顶,出二版时急不可耐,再到现在恬不知耻,正规出版社做着盗版的事情,董向川恨的咬牙切齿。

    找同学说话,出版社只会打太极,敷衍了事。

    想换别家出版社,版权却不清不楚,没人愿意接手。

    找律师?

    打官司是劳心劳力的事情,又有地域差,同学劝自己最好别打官司,省城的律师比医院拿手术刀的狠多了,你那点稿酬根本不够看的……

    “爸!”

    董向川抬头看向门口,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强作欢颜道:“你怎么来了。”

    办公室嗑瓜子的大姐见到董景瑶,惊讶地道:“董主任家的?”

    董向川骄傲地道:“嗯,瑶瑶,叫孔姨。”

    “孔姨好!”

    “嗯嗯,好好,好像有几年没见了吧,一转眼都这么高了,吱吱,董主任好福气啊!”

    董向川难得开心,仿佛眼前的小姑娘就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骄傲,笑道:“瑶瑶这两年忙着高考,平时学习太忙了。”

    孔大姐打趣道:“早知道你家姑娘模样俊,学习好,这次高考一定能考个重点大学。”

    董向川略作矜持道:“重本应该不是问题。”

    董景瑶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递上挂号信道:“爸,这是省里寄来的,我怕你等的急就送来了。”

    “嗯,热不热,坐下歇会。”

    “对对对,瞧瞧这小脸晒的,阿姨这有苹果,给你洗洗。”

    面皮薄的董景瑶哪受得了这样的热情,忙摆手道:“不用了阿姨,我还有事,爸,先走了。”

    孔大姐手里拿着苹果,目送董景瑶离去,忍不住埋怨道:“董主任,你得让她多锻炼锻炼,面皮太薄了,将来找对象怎么办?”

    董向川笑呵呵地道:“才十八,还早呢,学习要紧。”

    磕了一个多小时的瓜子,孔大姐口干的紧,找了一圈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削皮刀,讲究精致生活的她自然不会连皮吃苹果的,“董主任,你那有裁纸刀吧,借我用下。”

    “好。”

    董向川从抽屉里取出裁纸刀,余光瞟见门外的光景,动作和神情为之一滞,捏住小刀的手微微颤抖。

    刀锋在阳光中闪烁着妖艳的冷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