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山上一座小仙宗 » 第六章 正式入宗

第六章 正式入宗

    许清漪这几天在护天仙朝过的十分开心。

    毕竟在这里,她成功的成为了一名修者,还有黎书这个新手大百科为她拓展了世界观,知道了许许多多曾经不曾知道的事情。

    就简单的拿个例子来说,在她成为魂修的那一天。

    她就向黎书询问说:“气血之力和法力我都听说过,但我就是没听说过有魂力这种力量啊。”

    然后黎书就一五一十的为她讲解一些修者世界的基本常识。

    在成神之路开创初期,古代修者们的确只用气血之力和法力两种先修力作为入道修炼。

    但这样根本体现不了人族的特点,武修的气血之力再强,同境界也不可能强于兽的气血之力。

    法修的法力再强,同境界也很难抵得过妖的法力。

    再者,人族对于这些妖、兽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而已,但其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再多,对于妖、兽两族而言也只不过是口粮而已。

    只有修者才能够决定一场战斗的胜利,强大的修者甚至能以一敌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如此。

    如果想要让普通人也有修炼的可能,那就必须要寻找新的方法,从而产生新的力量才行。

    古人圣贤为此做出了诸多付出与努力,有的古修者尝试,同时修炼气血之力和法力,并将其融合最终诞生了“气”。

    这种“气”综合两种先修力,太过霸道,无法附在人体之上,但却能较为坚硬的物体上。

    于是,这种修炼出“气”的修者,锻造出能够承受“气”的存在的武器,这种修者也叫做器修。

    器修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派系,主要是根据修者使用的武器来决定的。

    在“气”这种先修力诞生之后,各种各样的先修力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魂力也是其中一种,修炼魂力的唯一条件,只有先天魂力较强这一点而已。

    在那个时代,各种先修力引领入道并不难见,整个修者世界都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的盛状。

    人类的修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天赋得以挖掘,那时的修者不仅多而且强。

    也就只有这样才能反攻妖、兽两族,结束了人族被奴隶的屈辱史。

    但好景不长,外争结束后修者的空前发展随之带来的就是内斗的开端。

    毕竟修炼资源,尤其是高级的修炼资源,就只有这么一点。

    在那个人人如龙的时代,这些资源根本得不到合理的分配。

    随着内斗的日益激烈,很多先修力都还没有传承下来就已断绝,先贤们好不容易试出来的道路竟然在内斗中断绝!

    这真是不由得令人悲哀。

    在知道这些久远的秘辛之后,许清漪感到震惊而又难过。

    她震惊的是,古人族修者竟然曾经有如此大的丰功伟绩,她从古书中也只是了解到古人圣贤结束了人族被奴隶的屈辱史,却对这一过程没有太多的记载。

    在了解到古人先贤为结束屈辱史的坎坷经历,心中对古人的敬意更加的深刻。

    也为古人先贤的心血结晶,毁于内斗中而感到难过。

    就在刚才黎书再次找上了她,并对她坦白道:“你在魂力方面的天赋是属于百年难得一见的类型,我不知道这个世上是否还有其他魂修,但我实在不想让我护天仙朝魂力一脉就此断了传承,所以我还是希望你能留下来。”

    说罢,便走了。

    只给了许清漪一个背影,那背影显得无比的落寞。

    许清漪仿佛能从那个背影中感受到黎书的孤独和痛苦。

    这让她感觉到有些不知所措,本来就动摇的心灵顿时迷茫起来,她不知道,她应该是去是留。

    她回到了她暂住的小茅屋内,从携带的包裹中再次拿出那一本古书。

    许清漪在书上摩挲了几下,回忆起自从小时候从家中翻出这一本古书后的点点滴滴。

    她小时候不识字,看不懂书上的内容,但却特别的珍视这一本书,那古朴的外表和指尖划过表面时的独特质感让她不自觉的喜欢上了这本书。

    她也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小孩比较喜欢古旧事物的原因吗?

    她总是让她那在私塾教书的父亲将其中的内容读出来给她。

    父亲所说的话,她也并不能完全理解,但里面的故事情节让她神往。

    忽然,许清漪看了看茅草屋四周的景象,口中喃喃道:“看来我不能暂住在这里了。”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

    许清漪就已经到黎书的茅草屋外等候。

    过了不一会儿,黎书刚打开门,准备出来就被站在门外的许清漪吓了一跳。

    “你一大早站在这里做甚?”

    许清漪低着头说道:“我不暂住在这里了。”

    听到这句话,黎书当场脸色一凝,说道:“你是想现在就走吗…”

    看到黎书的脸色已变,许清漪再也憋不住笑意了,笑得非常大声,非常郎爽,那美妙的笑声就如同银铃一般,仿佛能滋润心田。

    “我不打算暂住在这里了。”

    “我打算永远住在这里。”

    “师傅,这就是我的拜师礼。”

    “请师傅收下。”

    虽然是第二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但黎书依旧被触动到了内心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你啊你,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这六样东西你是一样没有,还敢这样跑过来拜师。”

    “师傅,你不是最清楚我的情况的吗?”

    “我哪来的急置办这些东西啊?”

    “算了算了,那我们先去吃早饭吧。”

    “吃完早饭再让你这孽徒行拜师礼”

    黎书也收过许多弟子,但这样找他来拜师的,如今也只有两人而已。

    一个是“许清漪”,另一个还是许清漪。

    吃完早饭后,在茅草屋内,黎书坐在上座,在这茅草屋内,还挂着一把破烂不堪的古剑。

    黎书对许清漪说:“老掌门曾言道‘此剑乃我中第一代掌门人,征战沙场勇抗邪魔的神兵利器,但多有破损曾经神威早已不在’。”

    “今日你便向这把宝剑跪拜,也算是拜了我们的祖师爷。”

    许清漪听令照办,拜完古剑后便走向黎书行三叩首之礼,跪献出自己的包囊和拜师帖。

    黎书接过以后,便说道:“祖师爷曾言凡天下有灵之物,应天生平等,自然孕育我们的灵体,我们是自然中的一员,就应顺应自然的规则,方能成‘神’。”

    “我们隐世,为的是心无杂念,攀上顶峰,一览众山小。”

    “我们出世,则是深知苍生苦楚,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失其根,无以立。”

    “吾徒许清漪,需慎记此戒言!”

    “弟子许清漪必定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