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贞观混日子 » 第八章 颇似当年秦王殿下

第八章 颇似当年秦王殿下

    他对开会一无所知,我以个人人格作保。--胡安

    第二天,一大早刘登塬起了一个大早儿。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洗漱、穿衣等各个流程之后,刘登塬愕然发现,自己不知道去哪里开会,或者说开衙议事。同样令人尴尬的是,他还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参加人员就更不必说了,老刘这算是纯纯的开了一个寂寞。

    他就知道李纲大佬不来了。因为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大佬的家人过来向他请假,说大佬回去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突然身体不适,没办法下床了。老刘表示理解,并贴切的询问李纲大佬的身体情况,表示等今天上午的会开完之后就立刻赶过去探望云云。

    大佬家人听的一头雾水,不过也大概听明白了,自家老爷的病假应该是请了下来,不必在过来了。另外太子殿下也许还会到家里去探望老爷。家人记下了这几点关键信息后,赶忙向老刘告辞,回家去了。

    其实,刘登塬也不无恶意的揣度:会不会是大佬托病不来。不过转念一想,应该也不至于。堂堂礼部尚书,大家伙儿昨天又洽谈的很是愉快。大佬不至于不给自己面子。总不能,大佬也有个儿子叫天一,也喊出了那一句名言“我爸是李纲”吧?

    叫过来昨天新入职的小跟班儿胡安,刘登塬以一副大领导视察下属工作的派头,语重心长的和小跟班说,“昨天吩咐你的事情可曾办妥?”

    “殿下放心!小人昨日已经连夜请示总管大人,让他第一时间去各府苑通知各位大人。”胡安信誓旦旦,就差拍着胸脯向老刘保证了。

    “哦,那就好。”没问出来想要的,刘登塬不甘心。又问道,“可曾和门房知会?”

    胡安觉得殿下真是细心,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禀道,“殿下,来的各位大人都是咱们府内之人,平日里他们也要到咱们府内点卯。”

    “哦。”刘登塬默默地记下了,每日都会来点卯。点卯,老刘是知道的。类似于老刘原来上班时候的考勤,就是每天都过来打卡。

    “这会儿,可曾有人来了?若来了话,让他过来陪我一起吃个饭。”刘登塬还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

    “殿下,咱们巳时开衙。现如今才辰时三刻。时候尚早,怕是还没有大人过来。”胡安觉得殿下有点碎嘴了。

    “巳时?辰时?”老刘在心底默默的开始数数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有了,辰龙是第五个。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那辰时岂不就是七点到九点。不是,凭什么?劳资原来上班的时候八点上班,七点半就得到岗。他们凭什么九点才来?老刘不高兴了。

    早知道我就多睡会儿了。刘登塬心里无比的懊恼。可又没办法,这身衣服穿起来太难了,刚刚起床后小侍女一通折腾,老刘觉得起码有半个多小时。这会儿要是脱了,自己可穿不来。刘登塬觉得自己克服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老是麻烦别人他心里还真有点过意不去。

    于是,胡安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他眼中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就和热锅上上的蚂蚁一样,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时而摆弄下自己的袍袖,时而抬起脚看看自己的靴子。再不然就是用脚尖在地上碾来碾去的。

    刘登塬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就连吃饭的时候也没什么胃口,连筷子拿翻了都没察觉出来。说起来,本来小侍女打算要喂他的。可老刘实在抹不下那个脸。也就是衣服实在是宽袍大袖的,在桌子上甩来甩去的不合适,要不然老刘都不打算让小侍女夹菜。他实在是没有那个习惯。

    “现在什么时辰了?”老刘抹了抹嘴,问道。

    “回殿下,差不多还有一刻就巳时了。”一旁的侍女回道。小姑娘模样长得一般,就是腰那叫一个细呦,老刘忍不住多看了十好几眼。

    “胡安、胡安、胡安······死哪去了?”老刘喊道。

    “殿下,奴婢在呢。”胡安匆匆忙忙地从门外跑了进来。

    “走,开会去!”刘登塬吩咐道。

    胡安觉得自己已经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思想紧跟着太子殿下了,可奈何老刘的小名词儿一个接着一个,胡安实在是没听过。

    看着胡安傻愣愣的模样,老刘气不打一处来,“昨天不是和你说了么?今天开衙议事?磨蹭什么!”

    “哎、哎。”胡安回过来了神,赶忙在前面引路。

    地点不用老刘操心了,自然会有下面人招呼他过去。谁叫他是大领导呢,刘登塬觉得自己又行了。

    等到了地方,刘登塬抬头一看,这不还是传心殿吗?怎么又是什么心店?什么破毛病?老刘心想,改天我就给他改名叫文华殿,这多大气!

    进殿后,刘登塬直奔主位,他是太子,又是他召集太子府诸官议事,主位该谁坐可想而知。

    坐定后,刘登塬抬眼看去,就见面前众人整齐排列成了四队。文居东,武列西。文官于志宁、孔颖达站在首位,其余人等按品级和属官,分列在两人身后。武官两队,刘登塬都不认识,有相貌粗狂、年岁成熟者,也有模样端正、儒雅少年一流。老刘心中有了计较,年轻的,估计是达官显贵之后,在他手下谋个差使;年龄大的,估计是便宜老爹、大唐皇帝李二陛下给他指派的得力干将,当然估计是在他老爹眼中的得力干将。合不合他的心意,日后相处久了也就知道了。

    “殿下,人已到齐。可以开始了。”于志宁向刘登塬汇报道。

    “好。”刘登塬朝着于志宁颔了一下首。开口说道,“想来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最近呢,被陛下责令闭门思过了。这几天呢,估计大家也是有些想法。我们今天都可以讲一下。”

    停顿了一下后,刘登塬继续说道,“虽然我们今天的集会是为了府内事务正常运转,属于临时召开。但是未来的这两个多月内,也是为了我更好的闭门思过,也希望大家能够各司其职,署理好各自负责工作。”

    “这是我们应该的。”此起彼伏的声音络绎不绝。最后还是老刘抬手示意,给压了下去。刘登塬继续说道,“今天呢,算是我闭门思过后给大家开的第一次会,也是迫不得已。我本想过段时间再召集诸位议事,也是一时忘了陛下不准探视的命令,把大家都喊了过来。其实呢,我也有些后悔,后悔召集大家过来。”

    “今天,咱们换一个形式。更多的侧向于总结分析和规划部署,下面劳烦各位大人,挨个陈述下自己所分管的事项,都有什么工作任务,完成了哪些,还剩下哪些,又打算怎么完成。”刘登塬把自己之前开总结会的套路拿了出来,说话诚诚恳恳,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尤其是,他还是以老板的身份讲的,让人一点儿拒绝的理由的都找不到。

    “于师,咱们开始吧?”刘登塬在征询于志宁的意见。

    “全凭殿下安排。”于志宁的眼睛里的光芒一闪而过,他有种老怀欣慰的感觉。太子府设东宫、詹事府、左右春坊、崇文馆、司经局、典设局等,各个局职责分明,分工明确,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各部门以东宫为尊,但由于东宫官员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多为虚设,或老臣兼任。实际上,以詹事府为主,于志宁和李纲同为太子詹事,天然和老刘在同一个战线上。

    看到老刘刚刚的表现,于志宁有种当年在天策府就任时,面对秦王的感觉。当年的秦王,如今已成了如今的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