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密州案 » 第二章 一支风羽箭,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章 一支风羽箭,惊起一滩鸥鹭

    陈氏未曾来过临安,郑父也是多年未来,郑斌便带着家人四处转转,又逛了西湖。陈氏和翠儿都赞临安繁华,郑斌故地重游,也深有感触。有人说,临安之繁华富庶,全赖秦相公议和,若还是连年刀兵,临安人哪能安享太平。郑斌不知是对是错,问起父亲。郑父说:“我已经落伍了,朝堂上的事看不透,也不想看。”

    郑斌知道,父亲这些年能在官场上安稳度日,靠的就是不问是非只做事,上司的命令就是是非,若是成了非,就要想方设法把非抹掉,抹不抹得掉才见为官的本事,抹掉了就太平了。给衙门的倒霉事抹多了,致仕之后,连家里的事都少过问,更别说朝堂了。

    要想解答这问题,看来还得找临安人。

    下午,郑斌拎着两瓶永春老醋,来到贾彪贾医官家。

    贾彪也是应天人,与郑斌是打小的玩伴。两家一同南逃,贾家跑到临安就住下了。郑家在福州有亲戚,便又跑去了福州。郑斌回临安读书,入读国子临武学,贾彪也在临安,就读的太医局。贾家世代行医,家学深厚,贾彪在太医局自然也是成绩优异,一直是上舍生,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在太医局当起了医官。郑斌当年入仕宪司,正是贾家奔走的功劳。

    贾彪大郑斌两岁,二人情同手足。在临安读书时,郑斌没少在贾家吃住,也在贾家读了不少的医书。来临安之前,郑斌给贾彪写过信,出发前,收到回信,信中说:“行在盗贼蜂起,汝大有可为。”

    贾彪也已娶妻生子,自己另立门户。郑斌依信中地址找去,贾彪并不在家,贾妻给他让进屋来,寒暄了两句,郑斌便留下老醋和地址回家了。

    第二日,贾彪登门造访,兄弟相见,分外开心。郑父来至院中,直呼彪儿。贾彪俯身下拜,口中喊道:“老爹,儿给老爹磕头了。”

    宋人见面,大都弯腰作揖罢了,不是至亲,没有磕头的。

    郑父拉着贾彪手进屋,问长问短,家里人问了个遍。贾彪有问必答,直到老爷子无题可问。贾彪这才说他在杨楼定了个小阁子,请一家老小酒楼一聚。

    两家亲如一家,也无多少客套,大伙儿便随贾彪去了杨楼。

    杨楼是临安有名的饭庄,酒菜饭食都鲜美可口,大伙儿吃得大快朵颐。

    吃完饭,郑父有些乏了,孩子也要午睡。贾彪叫来驴车,送郑父、陈氏和孩子回去。他跟郑斌还有话讲,二人又去瓦子听人说书。

    贾彪最爱听人讲三国,三国人物最爱孔明,足智多谋只是其一,一心匡扶汉室才令人肃然起敬。

    随贾彪听了一回子书,在说书先生饮场之时,郑斌问贾彪:“说书先生暗示得太过明显,刘备、诸葛亮、关羽之流,不就是李纲、宗泽、岳飞等人吗?这不明摆着借古讽今吗?”

    贾彪呵呵一笑,道:“没指名没道姓,老贼管得着?”

    老而不死,是为贼也。早在国子监读书时,郑斌就以老贼指代秦桧。如今,秦桧六十六岁,听说身子骨大不如从前。

    郑斌小声问道:“听说秦桧大兴文字狱,没少抓人吧?”

    贾彪小声回道:“就在今年,有个叫沈长卿的严州通判,写了首牡丹诗,说是诽谤朝廷,竟被大理寺捉了去,不堪笞掠,写了伏罪书,正好被除名。此案还牵扯了一个叫芮烨的左从政郎。芮烨曾经写过一句‘今作尘埃奔走人’的诗,说他有怨望之意,竟因此被贬了官。”

    严州,今杭州市桐庐县。

    “牡丹诗可有流传?”郑斌问。

    “嘿,岂能让你看到?”

    二人正嘀咕着,忽听楼上一阵喧哗,脚步嘈杂,仿佛还有茶碗摔破、桌椅倒地之声,再之后就听得有人喊:“杀人啦,杀人啦!”

    郑斌问:“唱戏?”

    贾彪答:“不像。”

    郑斌腾得站起,三步并作两步,跨上楼去。贾彪不解道:“真爱管事!与你何干?”

    贾彪漫步上楼,上去一看,看戏的看官们挤到角落,茶碗散落一地,桌椅东倒西歪,临街的座位全空了出来,果然有人躺在地上,胸前直直地插着只箭。郑斌单膝跪在那人身旁,手摁脖颈。贾彪急忙弯腰过去,问:“如何?”

    “死了。”

    众人一片哗然,有人说:“这还不死!一箭贯胸,那叫一个准……”

    “可不,哼都没哼一声,直接躺地上。”

    “对面一定是高手,百步穿杨!”

    ……

    郑斌起身,面向众人,问:“箭可是对面射来的?”

    众人大惊失色,忙问:“不要命了?快趴下!再来一箭,射死你!”

    “凶手为他而来,射我作甚?”郑斌反问。

    有人问:“你怎么知道凶手只射他不射你?”

    有人猛然醒悟,道:“还就是,还就是冲他来的。你没听见,射他之前,对面喊了一声,什么保正?”

    “曹保正。”

    “对,是,曹保正。”

    ……

    郑斌不想再听他们七嘴八舌,来到窗前,向对面上上下下仔细观看,看罢,纵身一跃,跳下窗去。贾彪“唉”了一声,还想伸手去抓,哪里来得及?

    众人则一阵赞叹:“好功夫!”

    郑斌稳稳落下,抬腿就往街对面跑。对面是家邸店,楼高三层,二层有窗正对这边。

    众人终于壮起胆,向临街窗户蜂拥而来。再看郑斌,跑到邸店门口,却被一乞丐伸腿绊了一跤。众人齐声“咦!”如同看戏时喝的倒彩。

    贾彪再看那箭,认得,风羽箭,军中所用。再看人,怎么那么面熟呢?一定在哪儿见过,一定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