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密州案 » 第十六章 访至状元府,忽见密州人

第十六章 访至状元府,忽见密州人

    第二天一早,郑斌驾车来到宪司,得知张诚已从陆监丞家搜出大量金银珠宝、房契和地契,这些东西既不是祖传,又非官俸可购置起的,陆家也说不明道不清。贪污之名是坐实了,可张诚并不想就此便宜了陆监丞,继续撸胳膊卷袖子,非将陆监丞非法所得之来龙地去脉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这还不算,张诚还从陆监丞家搜出若干兵器图样,有弓弩,有刀枪,而这些可不是他一个火器监丞该有的。

    皇城司也嗅出了味道,想要插上一手。钱提刑当然不想被皇城司掣肘,正百般阻挠。但这些都不是该郑斌操心的,他叫上高信,带上娘子买的点心,乘车再来皮市巷。

    一进巷口,郑斌就下了车,站在巷子当中,依沈亮所说,想像着前天晚上的场景,想凶犯跑到哪里会突然站住,又会如何想,杀了追兵,还是吓唬吓唬他?他就这么边走边想,果然,在一家卖马具的店门口,见着一只竹杆做把的扫把,竹杆光滑细长,想必使起来得心应手。

    确定了凶犯使扫把的地点,再让他往前跑一段,以确保沈亮不会看见他,他就该闪进某家院门了,不然,他为什么要在这儿挡住沈亮呢?

    郑斌往前走了十步,回头,不够远。再走十步,再回头,依旧不够远。再走,便是一处丁字路口。不能再往前了,对,拐出去才安全,一定是拐出了皮市巷,向西直通马市街。会不会就在皮市巷与马市街之间的这条小巷子,这十来户中的一家?

    郑斌要高信停好车,取来一盒点心,从巷口第一家开始敲门。

    每家都送上一盒点心,不管主人还是仆人,对他都算和颜悦色。看在点心和他提点刑狱司干办官的面子上,当他问人能不能看看家中户帖(户口薄)时,主人都会欣然配合,还会带到他院中转转看看。他问前天晚上有没有巡检司的来拍门,都说没有。前天晚上的命案,有人也听说了,说在皮市巷确有巡检司的挨家挨户进门搜查,但他们这条街没人来过的。

    郑斌一家一户地排查询问,还真让他查到了点不一样的。

    他来到巷子尽头,竟看到了乌头门,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子,女子着一件浅绿绉纱滚边窄袖褙子,头上无钗无簪,蛾眉淡扫。再看院中房屋,开间虽大,但油漆脱落,柱子开裂,屋顶还长了草。一看便知,曾经的大户人家,如今没落了。

    高信递上点心,女子连忙推让,郑斌一再劝说,女子方才收下。看女子不过二十岁上下的样子,举手投足皆落落大方。郑斌为消除女子戒备之心,奉承道:“小娘子举止从容,分寸恰当,一定是读过书吧?”

    女子微笑,道:“不敢说读书,认得几个字罢了。”

    郑斌要来户帖,当看到“张九成”大名之时,不禁问道:“张九成?可是绍兴二年(1132)的状元,后来的礼部侍郎张九成张大人?”

    女子答道:“正是祖父。”

    早在国子监读书时,郑斌就听过张九成大名。赵鼎任相时,张九成是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张九成曾平反了一起诬告案,朝廷欲以嘉奖,张九成却说:“详查冤案,职责所在,怎可邀功?”赵鼎罢相,秦桧主持议和,屡次拉拢张九成,都被张九成严辞拒绝。秦桧指使司谏詹大方诬他诽谤朝廷,后贬至南安军(江西大余)。

    “张大人在家?若能见张大人一面,下官三生有幸!”郑斌问道。

    女子却说:“祖父尚在南安军。”

    户帖上只有男人名字而不见女人,宋朝户帖皆如此。郑斌问女子名字,女子道:“贱名张清芳。”

    问起家中情况,张清芳说,其父随祖父去了南安军,因为祖父年岁已高,不能没人照顾。家中尚有祖母和母亲,哥哥去盐官县(浙江海宁)读书去了,家中都是女眷,多有不便。

    郑斌听出送客之意,也暗暗佩服,果然是张九成的孙女,敢说话。也正因为她如此说,郑斌不免起疑,便跟她讲起陆监丞一案,还讲起凶犯武功何等了得,陆监丞死状又何等惨不忍睹。郑斌边说边观察着她的表情,可她并未恐慌,只说:“奴家不认得陆监丞,也未见过什么凶犯,官人若想搜查,自管搜查好了。”

    正说着,忽听院门处传来一汉子声音,说:“小娘子,今天的菜是真便宜,中午吃生(什)么?俺给嫩(你)奏(做)去!院门曾(怎)么木(没)关?”

    此时郑斌正在一棵桂树下,被树所挡,并未看到说话之人。转到树旁,才见一中年汉子挑着两筐蔬菜进门。汉子不想家中还有他人,先是一愣,后又盯着郑斌仔细观察了片刻,径自向倒座房走去。郑斌偷看张清芳,见她忽生几分不自在,带着少许慌乱。好在她迅速稳住情绪,对郑斌说:“官人少住,容奴家与丈人说几句话。”

    “小娘子自便。”郑斌回道。

    看汉子装束,像是皂隶之人,而他穿戴整齐干净,更像是衙门里,而衙门里的仆隶怎么会到这里呢?汉子口音更是奇怪,浓重的北方味,好像在哪儿听过……郑斌猛然记起,说书先生教过他,密州话。

    想到这儿,他便快步向倒座房走去,而汉子也出了房门,郑斌拦住汉子,问他:“丈人留步,能否闲聊两句?”

    张清芳也从屋里出来,站在汉子身后,有意阻拦,却不便说话。

    汉子身材不高,但胳膊上筋肉突出,必有把子力气。脸上胡子拉茬,五十上下的年纪。看相貌便知,此人见多识广。果然,汉子微微一笑,从容答道:“官人何处来?想小的如何伺候?”说的还是密州话。

    “不敢,不敢。在下郑斌,浙东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正在侦办一起案子,排查至此。请问丈人尊姓大名!”

    汉子回答:“粗鄙之人,姓魏行三,不曾有正经名字,随意叫做魏三哥。”

    郑斌可是一愣,自然想起沈亮所说的“魏三哥”,连忙又问:“看三哥气宇不凡,像是衙门里的人。”

    “大人明断,小的存身军器监,胡乱讨口饭吃。”

    “好巧,在下办的正是军器监的案子,三哥可认得陆监丞?”

    “陆监丞?认得,认得。可惜啊!”

    “可惜?何出此言呢?”郑斌顿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