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凉州南 » 第六章 得个“道理”

第六章 得个“道理”

    两人摇摇晃晃走到张宁身后,喊道“小郎君,小郎君,等一下。”

    张宁一转头,这两人便迎上来,开口说道“小郎君,小郎君,听你口音是外地人吧,我们兄弟俩从小在凉州城长大,对凉州城再熟悉不过了。你告诉我俩你要买什么,兴许我们知道在哪里有的卖。”

    “就是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嘛”旁边的小个子男孩接到。

    张宁一看就明白了,估计这两个可能是在在凉州城里靠给人跑腿赚钱干活的。之前在京城也见过这种,可以雇来帮忙带路或者提拿东西。

    于是不疑有他,说道:“两位大哥可知道哪里有卖过冬衣物的,在下初来乍到,需要添置点衣物。”

    这两人对视一眼,暗道:这小子说话还文邹邹的,估计是个书呆子。那接下来就很好得手了。

    当下便悄悄交流眼神,个子高一点的已经悄悄站在了张宁身后。张宁还浑然不知,和另一人边走边说,打算要去凉州城最热闹的街上看看。

    凉州城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小北街,如果说学府街是文人墨客高谈阔论之处,那小北街就是老百姓吃喝玩乐的地方了,卖成衣的铺子自然也有。小北街顾名思义,在凉州城偏北一点,所以张宁从学府街走过去还得有段距离。

    虽说这一高一矮俩兄弟是不怀好意,但确确实实是老凉州人,对凉州城属实了解。一路上说这说那,倒是没闲着。

    说什么凉州城虽是凉王封地,但却是杨家最是显赫大族,自前朝以来就是当地有名有姓的大族。虽自称诗书传家,但其实凉州城外一半的地都是他家的,所以凉王没来就藩之前,杨家家主也被叫小凉王,而那杨府屋宅遍布一巷,紧挨着热闹的小北街,所以那条小巷就叫杨府巷,可见杨家势大。

    当然还说什么到了凉州必吃羊肉,羊肉最嫩的是舌尖的一寸肉,那杨家给老太爷过寿,必须得上这么一道菜。一只羊只取舌尖肉,其他全身弃之不用,得要上千只羊才能勉勉强强办一场宴会,据说就这还有杨家人显小气呢。

    张宁闻言,不禁问道:“这杨府如此势大,凉王能咽的下这口气吗?”依张宁所见,凉王可不是好欺负的人呐。而且赵光启不也说,凉王是八层修为,这么厉害的高手,怎么还能让一个小小的杨家欺负呢。张宁还小,不知道这世上的事,有的时候不是拳头大就管用的,“规则”很重要。

    这两兄弟不知是从哪听来的,接口道:“杨家人遍布凉州城大小官职,大大小小都有杨家人把持,若是凉王一下子拿下杨家,岂不得天下大乱?”

    张宁听道这话,心中也是明白了,这凉州城天高皇帝远,凉王虽说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怕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也不多说,继续听那俩兄弟侃大山。

    凉州城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聊着天几步路就到了小北街。小北街果然是人来人往,两边商铺林立,就连路边也有不少包袱铺,吆喝着兜卖那西域奇珍,至于是真是假,当然是全凭眼力了。

    眼见到了小北街,这心怀鬼胎的两兄弟,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假装一个趔趄,手在张宁腰间一摸,便把钱袋子拿走了。得手后也就不和张宁扯了,假意告辞道:“小郎君第一次来凉州,我们兄弟二人也就不问小郎君要赏钱了,咱们后会有期,告辞!”

    “后会有期。”

    说罢转身就走,还不等张宁接话,就几个闪身,不见踪影了。

    张宁挠头纳闷道:“这两个人怎么来去匆匆的,这么怪。”

    待到看不见两个人的身影,张宁也就不再纠结,往前走去。

    此时路边一个茶摊上一个人,正面无表情地看着走远的两兄弟,正是跟在后面的老马。

    老马心中暗想:若是别有用心的人,那可就要小心了。

    于是戴上帽子晃晃悠悠地往那两兄弟边靠去。

    再说那俩兄弟正兴奋呢,看着张宁的钱袋子,乐的眉开眼笑,左拐右拐绕到一个没人的巷子里。

    “大哥,没想到这小子的钱袋子还挺沉,没想到今天遇见肥羊了。”

    “来来来,快把袋子打开,是不是里面有银子。”明显高个子男孩也很激动,没想到随随便便既然遇见了只肥羊。

    不过两人忙着“分赃”,全然没有发现旁边屋顶上竟然还藏着个人,当然是尾随而来的老马了。眼见这两个只是小偷小摸的,便也不再关注,几个闪身,离开了。

    这两个男孩火急火燎地打开张宁的钱袋子,一下子傻了眼,里面除了几个铜板,竟然还装着几个大小秤砣,气的那小个子男孩把钱袋子往地上一扔,啐一口骂道:“娘的,我还以为是个款爷,没想到是装模作样的假把式。”

    “算了算了,有就不错了。”高个子男孩拾起钱袋劝道。

    “没钱装什么装啊,就这几个钱还用得着钱袋子吗,就他娘的文化人最装模作样,气死爷了。”小个子男孩还嘴上不饶人。

    这两人不知道的是,张宁随父亲走南闯北,一直奉行老马“财不外露”、“真真假假”的江湖道理,钱物都是贴身装着。最多再挂一个钱袋装模作样,里面丢几个秤砣压着,美其名曰放几个“道理”压压铜臭。这俩兄弟算是栽在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