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花开帝京 » 第14章 怒火

第14章 怒火

    许家不用说了,林知府来潮州做官,对本地有影响力的乡绅商户肯定是先摸过底的,所以对许家倒是颇有些了解,不然也不会要求许家为他办那个慈幼局。

    许家大房,也就是许伯钊这一支,从祖上开始,以做大米交易发家,从江西贩米到潮州,再经潮州到泉州,米去盐回,海盐之外,又顺带把香料、珠宝、图书等泉州物产经潮州水路,回输到江西,就这么一来一回的,本钱越做越大,渐成巨贾。

    许家的祖宗颇有见地,知道子孙想和睦,就不能做同一种生意抢同一个饭碗,所以有意把子孙分开,各做不同的事业。

    许家二房原本主要是守着乡下的田庄,分支出去以后,主要就是经营糖业,每年冬天先向潮汕平源的蔗农预订蔗糖,到四月顺风时节,沿海路北上运到松江府,又再北上到山东、天津一带,再换回布帛运回潮州。

    而同时分出去的三房,则是专做海外生意的,主营木材、藤料的进口和日用瓷器的出口。

    许家的三房人,虽是同族,但分了宗,生意独立又互为奥援,因而在本地也能绵延数十年而不倒。

    就家世而论,商贾在中原地位不高,在沿海一带却不尽然,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有了钱自然慢慢地就有了教养,所以也不是不能和读书做官的人家联姻。

    恰恰相反,做官人家也有可能是寒门出身的,需要女方的财力资助。不过像林知府这种已经有根基的,还想往上走的人家,则还要仔细考量。

    林崇礼想过了,许家的钱是正经生意得来,而且还勉强算得上是老钱,那么身为商户这一条,也不算什么缺点。

    而且许伯钊的次子,是和儿子一起在县学里读书的,已经过了府试中了童生,说明许家懂得“要好儿孙须读书”的道理,这样的人家,也还是可以加分的。

    再看许家那姑娘本身,谢家的长房儿媳肯认做义女,说明姑娘本人是知书识礼、见得人的。父母早亡这点算是个硬伤,可人家还有个好舅舅,娶到她,等于就直接攀上了闽南伍家。

    苏通判不清楚闽南伍家的份量,林知府却是知道的,真正的百年世家大族,族中人才辈出。

    一般的读书世家,代代都有了做官的人,大家就要夸一声清贵,伍家不同,除了读书做官,家族还是海商大族,别人是清贵,他家是又浊又贵。许家不知怎的祖坟冒青烟,供出个进士做了官,这个进士还和伍家联了姻。

    到底是福分不夠消受不起吧,所以不幸早逝在任上。但只要伍家认这个女孩就行,现在看起来伍家是认的,不但认,而且应该待她不错,光看看谢家这次这么郑重地对待这姑娘就知道了。

    只要儿子科举上能更进一步,伍家的人脉迟早会发挥作用。

    退一步说,这个姑娘如果亲爹娘还在,那么她家肯不肯和自己家结亲,也未可知呢。

    综上,许家还行,姑娘也不错,姑娘背后的伍家更不错。

    以上就是林知府自己关起门来想了半夜的结论,想明白了之后,天一亮他就找来苏通判,请他夫妇帮忙去许家递个话,直接摊牌。

    普通人家说亲,自然是通过夫人外交,委婉试探,但是,像许伯钊这么谨慎周密的商人,应该会避免和知府这种一任只有三年的过境官员发生密切关系,多半会借故推托,最后不了了之。

    但现在,林知府已经下决心要结这门亲,那就不如直接和许家家主摊开来讲,许家除非有拿得上台面的重大理由,或者铁了心敢跟自己作对,否则在自己这么直白地相告之后,就不太可能拒绝了。

    林知府这番谋算果然没有落空,据苏通判回来汇报,许家的反应,果然是想推但不敢推,最后是略有保留地暂时答应了。

    没有拒绝就是同意。

    这些露骨算计,林知府当然不会对儿子说,只是把他放出来,跟他约法三章,一不准私下去会许家姑娘,二不准再和谢家人流连酒楼,三是岁考能考到一等,就去正式帮他提亲。

    林文佐整个人都是懵的,不明白他爹为什么前头毒打了他一顿,后头又会去促成这件事。

    林知府淡淡地说:“姑娘家里是好的,姑娘本人也是好的,打你是因为你不该私下起意又不明告父母,如今我已答应你了,只盼你将来不要辜负自己今日的心意。”

    林文佐大喜过望,听了他爹的话又有几分感动,连忙跪在地上给他爹磕了三个响头,发誓一定用心读书,岁考必定要考个一等回来。

    潮州这边只是暗潮涌动,泉州那边,就可以用怒火滔天来形容了。

    怒火主要是伍骞越的,人没回到泉州,他先给商号发了一条指令,把跟谢指挥使合作的几条商船全给我停了!我哪怕陪他亏着,也不想再帮他挣私房钱了!

    伍骞越和谢指挥生意合伙,由来已久。

    伍家一直是东南巨商,伍骞越祖父这一支,从海上珠宝香料交易起家,三代拓展,占据了泉州港口大半的仓库,在城内外又布局了客店和酒楼,养了一批专和海商打交道的经纪人。

    到了伍骞越接手时,正好和泉州卫的指挥使谢天成两家做了邻居——后花园还共用着一堵墙——平日里本来就有来往,于是就密谋起合股做生意来。

    谢指挥娶的太太蒲夫人是本地富商蒲家的女儿,夫人理财是一把好手,当家更是好手,所以他和伍骞越合作,最初纯是为了挣私房钱。

    谢挥挥最垂涎的,当然是海船生意,加入伍家的远航商船。可是,为官这些年,他也就攒下了三万两的私房,这笔钱别说伍骞越了,连他自己都知道有点少。

    果然,伍骞越一听就呵呵笑了起来,正当谢指挥红着脸要懊恼时,伍骞越却提议说,低息借七万两给他,凑够十万两的本钱。

    远航商船做得好时一本十利,虽然要两年才能回来,但十万两一翻手就变成一百万两,所以这七万两银子哪怕再加上利息,也好像白送给谢指挥一样。

    同时,为了掩人耳目,伍骞越又提议,两家合股,用伍家的铺面开了一个质押铺和一个银楼。股本么,还是谢指挥那三万两银子。

    没想到一笔银子还能充当两次股本啊,可是在伍骞越这里就是能!

    不仅如此,就这两个铺子,两年时间就分红五万多两银子

    更不仅如此,每季一结算,伍骞越总是第一时间把分红账本送去,又请教谢指挥,钱是要存(藏)在哪里好啊?

    谢指挥觉得伍骞越这人简直太贴心了,待到伍骞越又把他拉进冀王府的生意里,他就更加死心塌地,还说动了妻子,允许他用谢家的生意去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