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花开帝京 » 第32章 变局

第32章 变局

    要说林文佐,自出生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就没吃过什么苦头,心思相对简单,虽然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好人,但也没有什么深刻的坏心。

    他被许芳姿蛊惑,做出悔亲的事来,对许家也一肚皮的意见,但是并不是真的瞎了聋了。

    他爹通过海阳知县向许家下手的事,他多多少少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真的摸着良心想一下,也是不敢苟同的。

    可是这事的起因,却是因为他要换人,导致了嫁妆也要换,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他又不敢真的去面对这件事。

    这些时日,林文佐渐渐觉出许芳姿的柔弱背后,藏着“我想要就一定得要到”的决心,所以他忍不住质问道:“你一定要回你娘家,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不在家,她们不知怎么欺负我姨娘呢。”许芳姿蹙着眉说。

    但是这个理由林文佐并不相信。

    一直以来,妻子最大的不平,就是抱怨没有托生在当家主母的肚里,所以丁姨娘应该只是她心头的一个结,而不是一个牵挂。

    他就劝道:“你姨娘要是有事,早就有事了,还等到现在。难道你回去这一下子就有用?”

    “可是她房里的东西,不知道有没有趁乱抢走偷走。”

    “你的东西不都带过来了吗,你姨娘的,难道你还能去拿到咱们家来啊?”

    “怎么不能……”许芳姿脱口而出,一看林文佐不赞同的脸色,立刻改口说,“虽然不能,也不能落到那个姓田的女人手里。”

    林文佐见她和他娘亲一样,口口声声不离那点财物,有点微愠了:

    “我说,咱们家又不等着你来养,自己的日子明明能好好过,总是要惦着许家的这个那个做什么?”

    “你们家没惦着吗?”许芳姿的声音尖利了起来,“你白天不在家,知不知道你娘整日里针对我……”

    她好像突然说不下去了,大眼睛里泛起了泪水,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滴,轻轻一眨,就像鲛人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林文佐一见她又要哭,突然觉得头痛起来。

    虽然妻子哭起来很美,让人怜爱,可是,他本来要说的好像不是这个话题。

    而且不知为什么,每次聊天的最后,都会变成许芳姿被欺负了,而他没能尽到保护的职责。

    他想起来了,本来他回房里来,是要告诉妻子,她的娘家快要没事了。

    因为父亲受到来自京师的压力,不得不收手了。

    可是,他突然就失去了说这个事的兴趣,因为,妻子看起来不会因为许家的解脱而变得高兴。

    而此刻在书房里长嗟短叹的林知府,也确实有一百条理由脸黑。

    有什么比一笔财富突然送进了你的口袋、在你已经计划好怎么花用的时候、突然又被人拿回去,更让人难受的?

    答案是:有。

    那就是财富被重新拿走的同时,还有人抽了你的脸,说你不但是想偷钱的贼,还是偷不到钱的笨贼。

    林崇礼的丈人,当年的恩师,现在的通政使大人,给他发来了措辞严厉的警告信,说他在潮州做的事都传到京师了,可晓得人言可畏?

    丈人还说,这么久不见,以为他多年外放做官应该有长进了,没想到现在接连做出这么多蠢事,还是一步比一步蠢。

    丈人在信里骂道:

    “你自己吃相难看就算了,还想带累赣王不成?

    “赣王是那么好拖累的吗?这事是你老丈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按下的,不然,发作起来,人家只要抢先去跟皇上说,自己不该收了林崇礼这样的门下,就没事了,有事的是你。

    “只怕这一刻,赣王已经在想着怎么收拾你了。

    “你最好在赣王还没下决心动手前,自己把局面做干净……”

    由于京师方面传来的压力,潮州许家的案情就这么诡异地冷了下来了。

    于是,损失了三万两银子和家中一批细软之后,许家大房保住了隆亨商行。

    慈幼局的事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含糊了结,银子和账本在一场小型火灾后永久失踪。

    赵四的命案,由一个意外落网的过路劫匪扛下了。

    被人诬告的许家父子释放宁家,亲家林知府第一时间上门慰问,表达了因为过问得太晚让亲家在牢里多住了两天的内疚之情。

    作为礼物送来的,除了名贵补品,还有据说“很担心父亲很想念生母”的许芳姿。

    女儿来探望,许伯钊再不情愿,也要让她去见丁姨娘,完了还得用大包小包的财物把她打发回林家去。

    丁姨娘疼女儿,都这种时候了,手上有点钱财还要补贴女儿,许伯钊也没有心情去拦着。

    许伯钊被放回家后,将养了半个月,身体才恢复如常,然后又见到了伍骞越派来的人。

    这一次的信使,是来告诉他,他为什么会突然被释放的——

    归根结底,赣王的势力还没有大到可以操纵京师,而林崇礼人缘也没有好到有人要替他洗地的。

    所以只要运作得当,自然会有打着伸张正义旗号的人出来假公济私,这就是许伯钊最后能逃出生天的原因了。

    但是,在东南这种小地面,山高皇帝远,民与官斗哪那么容易。

    伍骞越告诫说,许伯钊这次顺利脱身了,下一次就未必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特别是在许伯钊已经彻底和知府、知县两级官员都撕破了脸的情况下,回过头来人家要报复,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伍骞越建议,许伯钊这一家子和这一摊子家当,不如一起搬去京师算了。

    “一起去京师?伍舅爷也要搬去京师?”

    许伯钊很是意外。

    不过,许伯钊意外的并不是搬去京师的提议,而是伍骞越在那么愤怒地离去后,还是在带走了令姿以后,仍然关心许家!

    仅凭这一点,他就决定这次无条件听伍舅爷的。

    他叫来了长子许直,父子俩商量了一个通宵,开始谋划如何收拾隆亨商行的生意和其他的资产,能变卖的计划变卖,能托付的安排托付,先把计划做出来,再去和许骞越沟通。

    伍骞越对这位大伯哥的上道显然是满意的,具体表现就是很快地又送了信过来,对于搬迁事项有了更具体的描述和建议。

    他信里还说,既然许直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许伯钊不妨借着这个机会,把更多的事务交给长子;另外,他的小儿子许平到了京里,可以设法进国子监读书。

    后面这一条的吸引力太大了,儿子能进国子监,即使不参加科考,毕业出来也是有机会做官的!

    这个诱惑,大到许伯钊根本不能拒绝,所以他本来只是抱着“听伍舅爷的”这种心态来办事,现在却是强烈地要求“我要搬去京师”。

    在本地耕耘了几十年,一朝舍去,确实不易,但有了险些破家的经历,许伯钊突然觉得身外物也不是那么难舍弃了。

    他本是个行止果断的人,立刻派人送信给伍骞越,说了自己计划动身的时间,请他在泉州代觅临时落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