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姐杨玉环 » 第四十七章 大唐音乐人

第四十七章 大唐音乐人

    兴庆宫,沉香亭。

    “嘭嘭嘭”的响声络绎不绝,此起彼伏,逐渐交织,一首完美的乐章就此呈现。唐玄宗穿着道袍,披头散发,手持两根鼓仗,尽情敲打着羯鼓,纵然是二月天寒,额头也溢出了细密的汗珠。

    高力士站在一旁,闭眼聆听,面带微笑,看起来已经彻底沉浸在这完美的乐章之中,可他的手上却拿着一块绢布,等唐玄宗打完羯鼓,便准备递过去给唐玄宗擦汗。

    还有一人,跪坐在唐玄宗的另一旁,伏在案桌前,手执笔,随着唐玄宗不断敲击羯鼓,他手中的笔也不停,在纸上谱写鼓点,用以记录。神奇的是,唐玄宗羯鼓打的很快,可再快,此人都能跟上,鼓点不漏一个,甚至还有些游刃有余。

    “咚”的一声响,终于,一曲奏罢,唐玄宗放下鼓仗,这人也停了下笔,高力士也赶忙将手中的绢布递过去。

    “如何?”

    唐玄宗伸手接过绢布,一边擦汗一边道:

    “宋璟当年说,击鼓者,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便是击羯鼓的能手,在龟年看来,朕是否已算是?”

    龟年,李龟年,唐朝乐圣,正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乃,另一圣杜甫,所作《江南逢李龟年》。

    “呵呵,陛下爱击羯鼓,微臣亦是。可微臣打断的鼓仗不过五十只,陛下打断的,却是能装满三立柜。以陛下的才情,加上这等努力,击鼓早已是炉火纯青,既如此,论击羯鼓,陛下早已超过微臣,微臣又怎敢评断陛下?便是广平先生(宋璟字),恐怕也不敢吧。”

    “哈哈……”

    唐玄宗大笑不已,显然对李龟年的话很是受用,但只是笑了一会儿,眉头便皱了起来:

    “广平的羯鼓,也击得不错啊!朕时常想,若是他还在,待秋分之时,咱们三人在这沉香亭,一同击羯鼓,合奏一曲《秋风高》,当是何等快意?”

    李龟年面露黯然,端起案桌上的酒杯,绕案一洒,才拱手道:

    “故人已去,陛下切勿过度悲伤。”

    高力士也飞快道:

    “是啊陛下,宋相在天之灵,也一定不希望陛下因为他而伤心过度。”

    唐玄宗勉强微笑道:

    “呵,朕知道,广平对朕最是忠心,好了,不说他了。龟年,今日朕召你前来,除了请你听朕击羯鼓,还有一要事。”

    李龟年眉毛一挑,当即微笑道:

    “容臣一猜,陛下是为了《霓裳羽衣曲》?”

    “哈哈……”

    唐玄宗欣然大笑:

    “果然,知朕者,龟年也!太真入宫已久,她的舞艺,龟年也曾见过,朕想,普天之下,也只有朕的太真娘子,才能完美的舞出《霓裳羽衣曲》的美妙。”

    李龟年顺势一点头:

    “娘子的舞艺,不在公孙之下,只是公孙尤善剑舞,相比之下,《霓裳羽衣曲》还是更适合娘子。看来今晚,微臣有眼福了。”

    唐玄宗自得不已:

    “那是自然,你们三兄弟,也只有你李龟年才能一睹,彭年和鹤年回头要是因此怪朕,你可得为朕说话啊!”

    李龟年毫不犹豫道:

    “他们要是敢怪罪陛下,微臣绝对与他们割袍断义!”

    “哈哈……”

    唐玄宗再度大笑,望着李龟年的眼神充满了欣赏,一旁的高力士也很开心,比起上朝时的剑拔弩张,还是这种私下小会更让人放松。

    但就在这时,一宦官却快步而来,神情显得有些慌张。

    高力士人虽在沉香亭,却是个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物,在皇帝身边当差也该练就这样的本事,当即不动声色的离开沉香亭,冷冷的看着宦官。

    那表情,宦官一眼即知,你要是没什么大事,老子之后一定弄死你!

    所幸宦官的事情还真是不小,来到近前,俯身跟高力士那么一说,果不其然,高力士脸色顿变。

    杨铦,怎么来了?还是跟杨洄杨澈两兄弟一起来的,当然,后面这两人无关紧要,关键还是杨铦。这小子是个拿捏不住又捉摸不透的,有时候,他总能给你惊喜,但有时候,你要对他放心,他还是会给你“惊喜”!

    以至于高力士都不清楚,唐玄宗对这位所谓的小舅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不过此刻,陛下既然很是高兴,那应该也不会出事吧。

    “等着。”

    高力士冲宦官低声说了一句,便快步回到了沉香亭。

    唐玄宗和李龟年虽然聊得高兴,可毕竟不是瞎子,对于高力士的所为和宦官的到来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压在心底先聊天,等到高力士回来,两人才稍稍停止。

    “陛下,杨驸马和他的弟弟杨澈,以及杨铦,请见陛下!”

    高力士老老实实道。

    宦官来的那一刻唐玄宗就知道有事,但着实没想到杨铦来了,眉头顿时紧皱。

    李龟年看在眼里,却很好奇,他是个玩音乐的,也只玩音乐,对于政事一向不感冒,所以并不知道杨铦是谁,只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可他对唐玄宗却很是了解,这个杨铦,竟然能让陛下皱眉,是个人物呢。

    “是因为王潜的案子吗?”

    唐玄宗开口问道。

    “并不是,据杨少卿所言,他是特意进宫感谢陛下。至于杨驸马……”

    “那就让他们进来吧。”

    没等高力士把话说完,唐玄宗就点头道。

    王潜的案子是放在了老皇帝的心里,可此刻,唐玄宗只想跟李龟年谈音律,不想问政事。杨铦要真是以大理寺少卿的身份来,唐玄宗还真不会见他,但既然是感谢,想来坐一会儿也就走了。至于杨洄,呵,唐玄宗从未将此人放在心上,只要对咸宜公主好就行了。

    “是!”

    高力士飞快一拱手,旋即转身离去。不一会儿,便带着三杨来到了沉香亭外。

    循规蹈矩的行礼过后,杨铦、杨洄和杨澈依次进了沉香亭,并排跪坐在一角,像极了不听话的小学生。

    唐玄宗也不搭理三人,跟李龟年继续聊着音律,最多的话题自然还是《霓裳羽衣曲》。为了让杨玉环更好的展现《霓裳羽衣舞》,针对此曲,两人还想精简一番。

    高力士在一旁听得是如痴如醉。杨洄则是时不时的点头,看那样子,恨不得拿起纸笔将二人说的话全都记下来。杨澈更干脆,直接满面崇拜的看着唐玄宗和李龟年,但其实,这三人压根不懂音律。

    不过所谓职场,理应如此,不懂有时候也要装懂,只可惜,凡事总有例外。

    杨铦也不懂音律,而且也不想装懂,唐玄宗和李龟年聊得没完没了,他们是很高兴,他却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