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兄弟叫曹操 » 第16章 第一次党锢之祸!(4)

第16章 第一次党锢之祸!(4)

    “慌什么!”曹胤满脸不耐烦的看了一眼大惊小叫的曹瑜。

    这个曹瑜也真是,自打家族在谯县有了点起色之后便天天上街瞎逛,一天也没有个正事儿!开始还巴结巴结郭县太爷,发现郭县太爷更喜欢和曹胤、曹鼎兄弟二人结交,压根儿看不上他这种游手好闲而又喜欢逢迎之人。在被郭县令严词呵斥后,他便放弃了继续讨好,还是回归到了和以前一样在谯县里鬼混!所以曹胤一直都看不起这个兄弟,今天看他毛毛躁躁地便忍不住的呵斥起来!

    曹瑜也知道自己的这位大学问兄弟不喜欢自己,便连忙住嘴,打了个喝喝便退出了曹胤府上。

    “公亮,你别急!今天我刚收到了你曹伯伯的书信,待我看完便知具体原因!”说完曹胤便继续读起了书信。

    “术士张成,观星象知遇大赦。遂令其子杀仇家,李膺捕之,候斩。遇大赦,李膺杀之。宦官张让得知,教唆张成弟子牢修,状告李膺,谓之“膺养太学游士,结交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天子下诏,彻查“党人”!”

    “啪”的一声,曹胤把还未读完的书信重重的摔在桌子上,他的脸色又变得可怖起来!

    “又是宦官搞的鬼!又是宦官搞的鬼!”

    郭兴望着一脸怒气的曹胤,又看了看还有大半未读的书信,赶忙开口说道:

    “曹伯伯息怒!李膺至交满天下,乃天下士子楷模!我观当日所抓名士,单单我沛国便如此之多,天下更甚!天子岂能一网打尽?”

    “唉!怕是宦官有意网罗罪名,陷害忠良!”曹胤无奈的摇了摇头,抬起手继续看起了家书。

    “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乃上书“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天子愤之,令“党人”收至黄门北寺监。太尉陈蕃,因所荐官员贪污,撤去太尉一职。”

    “天子有此决断,寒天下士子之心啊!”

    曹胤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在他垂头丧气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人!

    这个人就是他的老师-刘淑!

    刘淑何人?

    此人乃是德高望重,兼备武略与儒家经典于一身之高人!

    刘淑从小便熟读《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后又立舍讲经,门生众多。曹胤早年没有同哥哥一起入京便是拜入他的门下学习。

    而且此人名气之大,据说官府州郡都以礼相待,而且朝廷主动征召他,他都坚持不肯入仕。

    恰巧今年正月时候,天降异象,发生日食,皇帝震恐!因此天子下诏公卿大臣们往朝内举荐贤良,此时司徒许栩便又想起了他的这位老朋友,可是刘淑还是不肯卖给他面子,继续称病不仕。

    此事也不知道怎么就穿到了刘志的耳朵里,他早年也听过刘淑的大名,但也都当此人是徒有虚名。可如今大臣们都在推崇此人,不禁就让他对此人产生了好奇。

    有时候人也不能太老实,哪怕你多换几个理由呢!可能刘淑就是太老实了吧,他五次三番的说病了,来不了!那好吧,你不是病了吗?那就直接让人给抬到宫里来!

    于是,刘淑就这样被抬进了皇宫!

    可真面见了天子,刘淑却装病也不是,太活波了也不行!那就这么躺着和刘志说话吧。

    天子:“听闻足下身体一直不太好?”

    刘淑:“是的,陛下!”

    天子:“哦,这人有病啊,就得治!”

    刘淑:“......”

    天子:“可这人的病好治,朕的天下可怎么治呢?”

    刘淑:“......”

    天子:“听闻足下对《周易》颇为精通,不知如何看待近日的日蚀之象呢?”

    此时的刘淑也不敢再装了,便走下床来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臣听闻为天之道乃是阴与阳,为人之道乃是仁与义。因此夫妻和谐那么父子就和谐,父子和谐则君臣通达,君臣通达则仁义显现,仁义显现则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世间的吉凶之事在于人,洪涝之灾在于政。如果手底下的使唤人权势过重,他们就会倒反天罡,如果此时被他们糊弄致使天家下情不明,那么百姓便会心生怨恨致使天下洪涝频发,从而圣上的恩泽无法惠及天下!由此来看,君是纲,臣是纪。纲纪正,则万目张,君臣正,则万国理。如此便能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爱弟顺。这样才会阴阳和谐,风调雨顺,万物所得!”

    天子也愣了,没想到刘淑真的有才!便也不追究他装病的事了,当即授予他为议郎。

    虽然刘淑明里暗里地说宦官乱政,可是天子却认为宦官成不了什么气候,不都是自己手里的棋子么,便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虽然罢免了“五侯”,但也重新重用了一批新的宦官。

    只是如今这新一批的宦官居然更加胆大包天,还敢网罗罪名陷害天下忠良之士!

    于是曹胤便赶忙提笔修书一封给自己的老师,打算向他问计问策......

    可是事情的发展已经严重到完全不需要任何人来问刘淑如何了,他自己就在旋涡的中心,他也曾上书天子希望能够正向他的视听。然而此时的刘志已经完全被宦官蛊惑,他也觉得李膺等人不顾自己的大赦恩惠就敢随意杀人!然而这也就罢了,他们居然还要联名上书为此行为开脱。刘志觉得自己仿佛被人耍了,如果自己顺从了,那就是一头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的老黄牛了。

    刘淑眼见劝谏天子无效,便开始想别的门路了......

    无巧不成书,刘淑的门生里有人入了太学。

    当时的太学生那叫一个苦啊!虽然读着皇家的书,但是却暂时没吃上皇家的饭。大家都是一样穷哈哈的吃不起饭,穿不暖衣。然而有人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生。他把自己所有的赏赐都分给了太学生,不仅如此,他还用车载着粮食和饭菜到路上给贫民施舍。而且在他任职期间,广召天下名士,廉洁奉公,从来都不肯接受送礼和贿赂。可是他自己反而不觉得自己与时下异类,而且还常常与人说自己的吃穿就留够和老婆用的就行!

    这个人就是时任城门校尉,被封为槐里侯,皇上的老丈人,新一代不摆弄权术的外戚-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