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隋梦:我为大隋续大业 » 第26章 秦王破阵

第26章 秦王破阵

    到了后半年这段时间,尽是刘武周攻城掠地的消息,整个晋地几乎都要失陷。

    李渊看着召回的裴寂,厉声责问道:“晋阳起兵之初,你辅佐有功,官爵已到极点。可此番抵御刘武周,给你的兵力足以破敌,可你却这样报答于我。而今败亡至此,难道你就不感到羞耻吗?”

    裴寂十分惶恐,连忙叩头道:“是臣无能,有负陛下重托,臣有罪啊!”

    “将裴寂带下去,交由三司治罪!”

    “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不得已的李渊在慌乱中,甚至发出了这样一道手敕。

    秦王李世民听说皇帝下了退守的敕书,心里暗自感叹了一声,随即立马找李渊谏言。

    “陛下,太原乃李唐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自古殷实,乃是京城的资物倚仗。”

    “况且河东尚在我们手里,如果现在就这么全部丢弃,臣万万不能理解。”

    “臣愿领精兵三万,渡河征讨。一定能消灭平定刘武周,克复汾、晋!”

    李世民一番肺腑忠言,慷慨激昂,李渊也被这种气势所感染,他一改消极,道:“好!朕即刻调关中全部兵马于你,务必要扫平刘武周!”

    十一月,天寒地冻,李世民率领着大军出发,李渊十分重视,直接陪同送到了冯翊郡的长春宫。

    一番嘱托之后,唐军趁黄河结冰,从龙门关渡河,进入了晋地。

    分析了一番局势,李世民选择驻扎在了柏壁。

    “宋金刚攻克浍州不久,贼军士气正盛,我们不宜与他们正面交锋。”

    “刘武周坐镇晋阳,宋金刚南下剽掠,他们拉了这么长的战线,补给接济是个问题,我们要静候时机。”

    李世民排军布阵,开始和宋金刚主力对峙了起来。

    期间,李世民闻听裴寂在河东的州县做的蠢事后,急忙派人招抚百姓。

    闻听秦王的教谕后,百姓纷纷来投,民心归附,唐军再配合着征粮和永丰仓调粮站稳了脚跟。

    一连多日,宋金刚连连挑战,唐军却大军坚壁不战,只是暗地里派小股骑兵袭扰宋金刚粮道。

    宋金刚被骚扰地不堪其烦,准备另寻突破。

    “敬德啊,而今李世民坚守柏壁,我等粮草渐虚,得想个办法了。”宋金刚忧愁地对尉迟恭说道。

    “宋王,我听说夏县的吕崇茂发来消息,唐军李孝基正在攻打夏县,不如让我领兵,绕开李世民,先拿下李孝基!”尉迟恭拱手请战。

    宋金刚见他这样说,大喜,直接同意。

    夏县外面,唐军正在猛攻夏县,不料东北边突然冲来大批骑兵,唐军只得转头抵挡尉迟恭大军。

    城里的吕崇茂见援兵赶来,直接出城合力夹击,唐军很快就不敌起来。

    尉迟恭一马当先,冲杀在前,唐军被连砍带吓,纷纷逃避。

    李孝基与几个行军总管正要号召撤退,哪料敌人速度奇快,转眼就冲到了眼前,一众将领也都做了俘虏。

    尉迟恭高距在战马上,大手一指,道:“你们都是李唐的将军啊,都给我报个名号吧!”

    “永安王李孝基。”

    “工部尚书独孤怀恩。”

    “陕州总管于筠。”

    “内史侍郎唐俭。”

    尉迟恭闻言,对副将寻相大笑道:“哈哈,你看看,我们一网捞了多少大鱼,这下宋王可以宽慰了!”

    柏壁大营里,李世民很快就得到了汇报,他颇感惊讶道:“李孝基等人居然这么快就被击败了,看来这个尉迟恭确实是个勇将!”

    “承范啊,你怎么看?”随即,李世民又转头对下面的李道宗问。

    李道宗一思索,道:“他一定是绕开了我们,沿着东边的山脉冲到了夏县。那队骑兵,应该是宋金刚的精锐,我们万万不可放过!”

    “好!殷开山,你即刻与我出发,在他们归途设伏!”

    “承范,你坚守大营,切勿与宋金刚交战。”

    李世民一番布置,带着手下精锐骑兵奔到了美良川,设下了埋伏,静候尉迟恭。

    尉迟恭打败唐军,有些得意,急忙带着俘虏准备返回浍州请功。

    经过美良川时,李世民率军突然杀出,尉迟恭见对方人数没有许多,也没有太慌张,转头应战。

    刚一交手,他就发现大不对劲,对面的唐军居然十分强悍,与之前在夏县轻松击败的那些有着天壤之别。

    李世民骑兵来回穿梭,势如闪电,自己的人马转眼间就倒下了千人,

    尉迟恭自知难以抵挡,立马招呼寻相撤退,带领残兵逃回了浍州。

    宋金刚眼见晋南失势,还不死心,没多久又派尉迟恭二人领兵救援蒲州的王行本。

    然而李世民此时已掌控了南下的通道,当他得知尉迟恭又率人南下,露出了一抹笑意。

    夜晚,三千轻骑开出柏壁大营,李世民策马赶在队伍前头,急忙开往安邑,又要故技重施。

    毫无疑问,尉迟恭又碰上了李世民,这次更惨,一众人马都被唐军或杀或俘。

    看着只身逃遁的尉迟恭和寻相二人,李世民本想搭箭就射,但想了想还是放下了。

    “看你如此勇猛,在那刘武周手下,岂不屈辱?不如早日投降大唐,我保你荣华富贵!”李世民哈哈大笑,对着逃跑的二人大喊着。

    一连两场胜利,唐军士气大震,刘武周的势力都被打退到了柏壁以北。

    殷开山喜笑颜开,说道:“殿下,而今贼势退却,我军是不是该北上直捣宋金刚本部。”

    李世民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淡定地说:“宋金刚是千里孤军,深入到此,所有的精兵强将都在这里。而今我们虽然有胜,但他主力仍在。”

    “他如今还未到绝境,我们还得巩固营垒,养精蓄锐以挫其锋芒,待到他粮尽计穷,我们再出手。”

    又是一番长久的对峙,转眼就到了来年二月。宋金刚尽管一直劫掠百姓,补充军粮,但经过一个冬天到了此时,也终于支撑不住了。

    晋阳与宋金刚大营之间的补给线也在这段时间被彻底切断。

    “报~,秦王,宋金刚部开始拔营,要北逃了!”

    “好!时机终于到了,即刻起兵,追击宋金刚!”李世民一声大喊,憋了几个月的唐军尽数出动。

    雀鼠谷里,唐军追上了宋金刚部,两军在这险要之处一连大战冲锋八次,一日下来,宋金刚损失好几万人,慌忙败逃。

    总管刘弘基见士卒大战疲惫,劝道:“秦王,此战大胜,斩获敌军万余级,我看激战一日,士卒疲乏,是不是休整一下?”

    李世民摇摇头,擦了擦脸上的血水,道:“不行,宋金刚现在无计可施,败逃而走,士气大丧。这是极好的时机,我们若嫌疲倦,放走残兵,他们一旦修筑好城防,那不知又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了!”

    唐军绝尘而起,直追宋金刚残部,杀得他难以抵挡,急急忙忙向介休县退去。

    介休城里,宋金刚见唐军重重包围,十分无奈,只好领军殊死一搏。

    西门外,宋金刚两万人马摆开战阵,准备突围。

    “殷开山、刘弘基你们正面迎击!”

    “李道宗,你率军击其北阵!”

    “翟长孙、秦武通,你们击其南阵!”

    大战一触即发,宋金刚残兵也是不愿被俘,个个眼睛通红,杀翻了天。

    李世民看着围在中间的宋军个个几近疯狂,犹如末路的凶兽。前军被打的有些不敌,李世民急忙调整战阵。

    “即刻传令殷开山,让他的前军扯开口子,放宋金刚出去!”

    正在做困兽之斗宋金刚部看到了突围的希望,急忙率残兵冲了出去。

    北面的山丘后,李世民率领自己的三千骑兵正在等候。看见宋金刚带着残兵逃到近前,李世民一声高喊,带头朝谷地冲了下去。

    宋军刚突出重围,惊魂未定,只听得左侧一阵呼啸之声,离他们越来越近。

    三千军骑锐不可当,直插宋军左翼。个个挥舞着明晃晃的大枪,一阵冲锋,就有不少宋军纷纷落下马来。

    交战半晌,宋金刚难以抵挡,对方来去如风,近身之后猛锐非常。打到这时候,宋军追也追不上,拼又不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唐军来回冲锋收割。

    “快撤!”

    宋金刚再也无力抵挡,急忙喝令撤退,率几百人北逃而去。

    李世民没有耽搁,调转马头又追了过去。路上不断有宋军应声倒在箭下,宋金刚不敢恋战,玩命似的狂奔。

    一夜过去,宋金刚大军被追杀殆尽,他只领着不足百人逃回了晋阳。

    李世民长舒一口气,下了马,缓缓褪下血红的头盔,抹了抹脸上的污血,靠在土包上,回味着胜利的喜悦。

    一场惨烈的战斗落幕,主帅突围逃走,宋金刚部自此宣告覆灭,只剩尉迟恭和寻相孤守在介休城。

    李世民赶回来后大展攻心计,二人见没了希望,也都只好投降了大唐。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所谓的定杨可汗听闻败报,早就丢弃了晋阳,逃奔突厥而去。

    宋金刚本想到了晋阳再召集残兵抵抗,听说老大逃走,大感失望,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北逃亡了。

    很快,刘武周势力被尽数剿灭,动乱近一年的三晋大地又回到了李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