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隋梦:我为大隋续大业 » 第34章 败亡之论

第34章 败亡之论

    苦熬多日,窦建德大军在这一刻如山岳崩颓,轰然倒塌。杨倓深知尽管自己早已知晓窦建德必败的结局,但是面对十余万夏军,更多方面的还是在于大隋将士。

    秦琼适才一番血战,整个人都被血水浸染,盔甲间还扎着几支箭羽。胯下的黄骠马因为是轻骑追击,没有披马铠,也中了两箭,现在正喘着粗气。

    沈光、罗士信等其他几位将领也都满身血污,但此刻他们个个亢奋,和一众士卒挥舞着军旗,十分亢奋。

    秦琼来到中军,神情激动,下马汇报道:“此番大胜,我军斩首四千多级,俘虏贼众五万。全赖陛下之策,臣等万分敬服。”

    杨倓急忙上去扶起秦琼,神色凝重地环顾了一圈,勉慰道:“众位将士们,此番汜水战役乃是你们各位的功劳,你们以血拼杀,将生死置之度外,朕何功之有。”

    “此役于我大隋光复之计,有着定鼎之兆,所有人都重重有赏!”

    窦建德躺在后面看着隋军欢喜的样子,眼里一阵暗淡,心里此时七上八下,他拿不准杨倓会不会杀了自己。

    杨倓等窦建德的降将俘虏清点整编完毕,才又掉过头来找了窦建德。

    “怎么样,你可还服气吗?”杨倓突然站在了窦建德面前,一脸笑意问道。

    窦建德捂着伤口缓缓地坐了起来,道:“建德拥三十万之军,不想一朝败于陛下之手,焉能不服啊!”

    杨倓收起笑脸,郑重了起来:“想知道你败在哪里了吗?”

    窦建德点点头。

    “你政教仁义,民心有加,这不错,可是你却不是个好统帅。文信谗言杀宋正本,武听嫉语诛王伏宝,自断臂膀,留下一帮谬言小人,安能不败?”杨倓悠悠开口,有些唏嘘。

    窦建德沉默不语,只是叹了一口气,背过身躯默默流着眼泪。

    杨倓也没诛心,只是有些神秘地低声道:“你放心,朕不会杀你的,只要你配合,自有荣华富贵相待!”

    到了一众降将文士面前,杨倓一脸威严,道:“窦建德已经成擒,你们中的有些人,颇善猜忌,惯以谗言迷惑你主,朕今日替窦建德除掉你们这些祸患!”

    几个人在指认下,被拖了出来,当众处决。

    “哪位是高雅贤,朕有话要问。”杨倓指着问道。

    一个灰头土脸的汉子站了出来,连忙跪下,请杨倓饶命。

    杨倓一摆手,示意他停下来:“不要怕,朕不会杀你,你就是高雅贤?听闻你收养冀州苏邕之子苏烈为养子,可有此事?”

    高雅贤闻言十分意外,没想到杨倓会问这些,连忙点头称是。

    杨倓缓缓开口:“朕以少年,继承帝位,素来欣赏少年英才。早就闻听苏烈年十余岁,就随父在信都郡讨捕,冲锋陷阵。后又领兵,破贼于郡南,手斩贼首张金称,又破杨公卿于郡西,追奔二十余里,杀获甚众,深得乡党信赖。”

    “他现在何处,朕要起用他。”

    高雅贤不敢多言,从后面的人群中带出了苏烈。

    杨倓看着出来的苏烈,心里很是欣喜,不自觉地口中喃喃道:“气度不凡,英武非常,果然不愧战神之称!”

    苏烈身杆笔直,不像其他败将那般丧气,只是俯身参拜道:“臣冀州苏烈,参见陛下。”

    杨倓闻言回过神来,仍是一副严肃的面孔,道:“你的大名朕早就有所耳闻,今日建德覆灭,你可愿为我大隋效力?”

    苏烈抬起头,神情坚毅,道:“建德昏庸,刚愎自用,多信谗言,我早已知道他必败矣。而今大隋天子英明神武,抚育万民,定方甘愿效力!”

    “得此一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杨倓看着归顺的苏定方,在心里暗自想道。

    河北洺州城里,一行人马慌慌张张地逃了回来。

    窦建德妻子曹氏以及几位大夏官员在大乱之时就率先朝北逃去,到了这个时候有些人并不甘心。

    部将见回到了大本营,急忙向曹氏建言道:“我们而今得以脱身,大夏在河北尚有人心,不如就扶立夏王之子称帝,再图大事!”

    曹氏一脸惊愕,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了。

    左仆射齐善行坐了起来,赶忙阻拦道:“夏王当年振臂一呼,就平定了河北,兵强马壮,号称三十万。到了现在,竟一朝被擒,岂非天命有所归也?”

    “而今大隋又见龙兴,东都也将不日而下,我们不如投降,委心请命,还不会让河北涂炭生灵。”

    曹氏连连点头,道:“仆射所言极是,夏王亲自领军尚且如此下场,何况我们一干人呢!你们要是不甘心投降,就各自领了财物谋生去吧。”

    很快,齐善行跟行台曹旦以及窦建德的妻子带领大夏的官员属吏进献国土,交出夏国的八玺正式投降了朝廷,大夏自此宣告灭亡。

    东都城下,王世充看见绑在军前的窦建德大惊失色,心里凉了大半。本来还想着外逃,可架不住城里人心大乱,一众臣子纷纷愿意投降,王世充举棋不定,就有部将暗地出手,拿了首级,开城投降。自此东都终于被拿下,天下格局大变。

    杨隋与李唐各自占据天下之半,这时势均力敌,一如当年南北之朝,天下由谁一统尚难预料,万民一心只求仁主。

    -----------------

    以上纯属虚构,历史没有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