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48章 姜馨的“日记”

第48章 姜馨的“日记”

    一转眼,已经八月初五,高傒一行人已经出门半个月。

    李克都收到两封信了,姜馨居然一封信都没有寄来,姒安隐约感到不妙,自己的“无礼”行为好像过头了。

    吃过早食,等姒安和李克补满最后两个空缺,高傒带着众人回临淄。

    侍卫的家人还在原庄子居住,等到女儿们正式出嫁,他们才会作为陪嫁,跟着李克和姒安去杞国。

    那时候,就要他们自己养了。

    老马识途,因为恋家。

    马车的速度比出发时快一些,但也要下午才能回到临淄。

    路上,高傒不放过师徒齐全的机会,让所有人分享此次出行的得失。

    难熬的归途,因此变得有趣起来。

    下午两点左右,车队提前抵达。

    姜语和姜馨一起,在大门口欢迎父亲兄长回家。

    高傒没高兴太久,姜语就和李克并排而走,姜馨好一点,也是和姒安若即若离。

    老父亲伤透心,让众人散去,闷闷不乐回书房自闭去了。

    “你都不给我写信。”姒安知道姜馨为什么不搭理自己,决定倒打一耙。

    “不给‘无礼’的人写信。”姜馨气鼓鼓地说。

    “都是我的错,以后我一定当一个正人君子。”姒安认真说。

    姜馨这才露出笑容,塞给姒安一叠绢帛。

    “我要去陪父亲,你先回去休息,明天再见。”

    姒安给个台阶下,姜馨立马往下走,不,走太慢了,应该是往下“滚”。

    这么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即便在后世,都不多见。

    “明天再见。”姒安笑着挥手道别,回去读信去了。

    小棉袄要去安慰老父亲,这种善良行为,姒安当然不会阻止。

    回到院子里,姒安让粟给侍卫们安排住所,院子里的空房稍微挤一挤,足够住下二十人。

    他们是侍卫,不能离姒安太远,也不用住单间,挤一挤,反而更容易培养战友情。

    不过文字改良小组的办公地就不能在这里了,得另选一个地方。

    这种小事不用姒安操心,李克会安排好。

    别看他才进门就和姜语眉来眼去,自己姓什么都忘了,该做的事,他记得很清楚。

    姒安打开第一张绢帛,一看就是姒安出发当天写的,虽然时间落的是第二天。

    通篇没有半点感情,全是在指责姒安不讲“礼”,还给姒安科普他的行为为什么“无礼”。

    姒安看着忍不住想笑,又觉得可爱。

    第二张还是指责,开始有思念的成分,日期是姒安离开后第一天。

    一天写“两封信”,姒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第三天开始往后,开头统一指责姒安不给她写信认错,导致自己拉不下脸寄信,后续是表达思念,提醒姒安要照顾好自己。

    最后两封,终于不再控诉姒安不写信,而是开始期待姒安回来,还自问自答,猜测姒安也在思念自己。

    姒安,仿佛看见姜馨右手拿笔,左手托腮相思的画面。

    “宁可相思成疾,也要坚持原则,却又点到为止,是个好姑娘。”姒安笑道。

    姒安小心收好绢帛,打算等以后都有孙子了,再拿出来取笑她,让她以奶奶的身份,体验一把少女时期的社死。

    姒安躺下,打算眯一觉,脑子里全是姜馨和她的信。

    他忍不住去回忆可爱的词句,越睡,反而越清醒。

    苦睡无果,姒安干脆起床,取出佩剑去院子练剑。

    来到门外,侍卫在练习站立,罴站在前排,面对侍卫们,既当榜样,又当考官,粟不知道哪里去了。

    罴非常适合教官这个角色,一根筋的脑子,倔驴的本性,连自己的命都不要的狠人,没人敢说一句“不服”。

    罴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总是身先士卒,用行为告诉所有人,他的态度。

    教官都在站,而不是说风凉话,多么暴躁的人才会有脾气。

    二十人的队伍,排成四排五列,只占据三分之一的院子。

    旁边还有大把的空间,姒安不用担心误伤他们。

    他摆了一个起手式,只听见罴大声呵斥,“有什么好看的!”

    姒安大意之下,也被吓了一跳,好在反应慢半拍,等恐惧传达到脑子,身体做出反应,侍卫们已经转过头,看罴去了,没人看见姒安也抖了一下。

    姒安只好重新起始,却听见粟的喊声,“公子,李克先生让我通知您,明天的文字改良地点,改在东门二进小院。”

    “知道了。”姒安重新起手式。

    粟说的东门,在高府东边,是一扇侧门,那边距离书房远近合适,既方便交流,也不会互相打扰。

    粟的任务完成,重新回到队伍,罴让他巡视侍卫的动作,罴背身过去,继续带头。

    傍晚时分,训练终于结束,侍卫们散落在台阶上休息,粟去准备晚食。

    没有人请姒安一聚,姒安打算和侍卫们同吃。

    粟让仆役送来粟米饭,才知道姒安也要一起吃,想回去加点菜。

    “不必了,”姒安说,“他们能吃,我也能吃,排队领饭,不够再添。”

    后面的“不许浪费”没必要说,这时代的人,若是浪费粮食,他们自己都会干掉自己。

    “还不谢谢公子。”粟喊道。

    “谢谢公子。”训练成习惯了,二十人的喊声都不自觉统一起来。

    饭管饱,就足够他们死心塌地了。

    见姒安和自己吃一样的晚食,他们的心情难以明说。

    只要姒安有需求,他们甚至能直接抹脖子,以报答姒安的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的三观,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反正是吃高傒的,姒安一点不心疼。

    粟米饭让侍卫们敞开肚子吃,菜是有限的,一人一些青菜,两个鸡子,也就是鸡蛋。

    菜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饭。

    饭管够,比再加两个鸡蛋更让人激动。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二十三个人,吃了三大桶粟米饭。

    姒安的饭量,和他们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了。

    虽说年龄差不多,但姒安平时吃得好,身体没有亏空,运动量也不如他们,吃不过他们,太正常不过了。

    倒是粟这么能吃,是姒安没想到的,难道粟也有成为猛将的潜质?

    第二天早晨,姒安起床锻炼,院子里静悄悄地。

    他问粟:“罴和卫队呢?”

    “罴带他们去临淄城外训练去了。”

    “你不去跟着,罴把他们练死了怎么办,罴没有分寸,你不是不知道。”

    粟笑道:“他们去锻炼公子说的耐力,路线是我规划的,不会有问题。”

    “罴是头倔驴,临淄城遍地是贵族,我不放心,以后你也跟着去,等宋文能接替你的位置再说。”

    宋文最初的培养定位,就是和达官贵人打交道的,交给他,姒安放心。

    “公子身边需要……”

    粟还没说完,姒安说:“高府仆役多的是,不缺你一个。”

    “是,公子。”

    “粟,你要学会转变自己的位置,你现在不是侍从,而是我的左膀右臂,平时无事可以干一些侍从的活,但关键时候,你要站在最需要你的位置,明白吗?”

    “粟明白了。”

    示意粟去忙,姒安开始晨练,然后去东门二进院吃早食。

    姒安是除了毛赢以外,最晚的一个。

    五个人一起吃过早食,静待毛赢的到来。

    姜语忍不住问姒安:“你们一起去的,为什么你还是白的,他们一个比一个黑?”

    “他偷懒了。”李克和己季统一说。

    “我偷懒?”姒安指着己季骂,“狗东西,大声告诉大家,我们两个,谁干农活更快?”

    己季明显愣了一下,一时间,不堪回首的记忆夹杂着痛苦,喷涌而出,还无法反驳。

    “你。”己季欲哭无泪,早知道不和李克串通了。

    “谁下地干活了。”

    “我和你。”

    “大师兄呢?”

    “一直在老师身边偷懒。”

    “喂喂喂。”

    李克急了,说好的统一战线,见面拉稀就算了,还揭老底,李克服了己季了。

    “话不能乱说,”李克解释道,“我晒成这样,可不能算偷懒。”

    姜馨笑道:“我就说嘛,姒安哥哥不是偷懒的人。”

    “哦,”姒安明白了,“原来你们打算联合起来骗我家馨儿,馨儿那么聪明,才不会上当。”

    “就是。”姜馨用力点头。

    “语儿,馨儿什么时候成姒安家的了?”李克说。

    “馨儿说是不是?”姜语笑道。

    姜馨的回答非常干脆,“是。”

    李克笑道:“那语儿也是李家的人了。”

    “还不是。”姜语掩嘴笑道。

    李克脸上肉眼可见的褪色,虽然知道姜语是故意的,但他也想得到明面上的认可。

    “什么还不是?”毛赢到了。

    他也黑了,看到姒安依然白白嫩嫩,随口问道:“小师弟……”

    姒安一脸无奈,咆哮道:“我只是晒不黑,我还下地干活了,比己季都快。”

    己季无故躺枪就算了,还要接受毛赢质问的眼神,屈辱点头。

    毛赢哈哈笑道:“没想到小师弟居然精通农术,改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姒安摇头说:“农术,我只是略懂,若是讨论一下农具的使用,我倒是有些心得。”

    “如此正好。”毛赢说。

    “好什么好,先忙正事。”李克才被姜语欺负,一肚子不舒服,看谁都不爽。

    姒安添油加醋,给毛赢讲清楚前因后果。

    李克自己都笑了,也不知道是姒安幽默,还是被姒安诽谤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