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110章 岁在甲午

第110章 岁在甲午

    晚上家宴时,姜馨罕见的在生辰日露出笑容,精神状态明显比前几年好太多了。

    直到家宴过后,姜馨给高傒和高子虎演奏,他们才知道姜馨为何不似往年那般哀伤惆怅。

    “为了小妹,你居然又创作一曲,很不错。”高子虎悄声对姒安说。

    作为哥哥,高子虎对姒安的感激之情,是没有妹妹的人体会不到的。

    他没有那么多好话夸奖姒安,一句很不错,足够代表高子虎对于姒安的认可。

    高傒一边鼓掌,一边笑道:“姒安的曲子总是那么与众不同。”

    “曲子里,满满都是爱,真是羡慕呢。”姜语故意对姜馨说道。

    姜馨笑道:“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姜馨这句话,让高家所有人都默默点头,朝姒安竖起大拇指。

    在此之前,姜馨不可能在生辰说出这样的话,姒安的表现,比他们想象的更好。

    “馨儿若是喜欢,以后每年生辰,我都想办法给你演示一曲。”姒安说。

    姜馨用力点头,“我会尽快完成新的谱曲方法,交给安哥哥,以后安哥哥自己就能写,再也不用担心忘记了。”

    小寿星开心了,今天就是最完美的一天。

    过完新年祭祀和姜馨的生日,在白茫茫的冬天里,姒安继续无聊的猫冬。

    只靠己季陪自己打发时间,姒安已经腻了。

    若是李克和毛赢,姒安还能和他们讨论未来治国之道。

    和己季讨论,君主对君主,没有捧哏的臣子,根本聊不起来。

    与他相比,远在第一镇邑的毛赢过得非常充实,几乎每隔十天都会派人送信,告诉姒安第一镇邑的具体进展。

    第一镇邑的土地丈量工作,不可避免被大雪影响了。

    即便如此,衣着单薄的国民依然反对开春再丈量,硬生生顶着大雪,完成了土地丈量。

    测量的士人发牢骚,嫌弃地面有积雪,测不准。

    国民们立刻清扫积雪,直到露出硬邦邦的泥土,再看向士人,仿佛在问,这样可以了吗?

    那纯粹的笑容,让顶着大雪工作而发牢骚的士人们,羞愧低下头,不再抱怨,努力测量。

    这个时期的国民,虽然没有文化,但不妨碍他们都是讲道义的良民。

    先分到土地的国民,从不觉得自己高枕无忧,不来帮忙丈量,反而比没有土地的国民更加积极。

    伍子胥逃亡时,路遇浣纱女子,乞讨食物充饥,但因为自己是楚国通缉犯,伍子胥担心浣纱女子泄露自己的行踪,让她不要暴露自己的行踪。

    浣纱女子只觉得受到侮辱,投濑水而亡,伍子胥追悔莫及,随后立下誓言,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灭楚回吴国,路过此地,兑现诺言,将千金投入浣纱女子投入的濑水,以报答当日的恩情。

    后世“千金小姐”的典故,便是出自这里。

    一位名字都留不下的普通浣纱女子,都有如此高尚的道德追求,春秋时期各国国民的道德品质,可见一斑。

    国民的行为,出乎毛赢的意料,他主动去询问,已经抽得田地的国民,为何还要帮助别人丈量土地。

    国民说:“我们的土地是大家一起丈量的,其他人的土地,我们当然也要帮忙。”

    毛赢自认为对底层国民、野人足够了解了,但这些人的话,依然让他大受震撼。

    原来不是贵族才知道礼仪道德,国民和野人都懂,所有人都有廉耻之心,只是他们忙于求活,不得不放下这些无关生存的行为。

    “这大概就是小师弟说的,‘人民最朴素的道德观’吧。”毛赢感叹道。

    有了这个发现,毛赢对于国民制约三大夫,参与审判的做法,有了更多的信心。

    土地丈量结束,第一镇邑才算正式进入过冬状态。

    因为有隰家留下的粮食。

    国民们只需要定期到粮仓领取粮食,打柴回家做饭取暖,其他时候,他们都在厚实暖和的房屋里避寒。

    毛赢就没有这么悠闲了。

    他还要借着冬季的时间,传授士人们新文字和数术,教导他们管理镇邑的办法,如何教化国民、引导国民积极耕种、遵守契约石碑的规定……

    等到开春,他们就要跟着毛赢学习如何管理镇邑。

    除此以外,司农大夫的预备役们,由士人教授文字和数术。

    进入二月,春耕开始,这一批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中,学会文字和数术的人,会跟在毛赢身边学习领导镇邑的农耕。

    最优者,将会接任毛赢手中的权利,成为第一司农大夫。

    那时候,他们不再是国民或者野人,而是士大夫阶级了。

    哪怕才分到手的土地又要还回去,让给新补入的国民手中,司农大夫培训班的人,没有一位放弃这个机会,土地很重要,但成为士大夫阶级,吸引力更加强大。

    第一镇邑在毛赢的治理下,姒安挑不出毛病,后来的回信,只剩下姒安对毛赢的勉励。

    眼看姒安的想法一件一件被实现,毛赢的信心越来越充足。

    不只是镇邑的发展给毛赢信心,姒安的高瞻远瞩更是毛赢自信的根本。

    他坚信,杞国虽然弱小,但在姒安的带领下,在自己和李克的努力下,会很快强大起来。

    时间在信件的来回传递中,不知不觉,来到甲午年(公元前687年)二月。

    二月二,后世龙抬头的日子,毛赢主持第一镇邑的首次春耕祭祀,然后率领第一镇邑开始春耕。

    春耕工具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珍贵的,但架不住姒安面子大,每家求一点,加上赏赐,东拼西凑,三千户的农耕工具基本齐全了。

    春耕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简单的耕地翻土,不需要毛赢时刻盯着,预备官员们就能掌控得很好。

    把春耕交给他们,既可以锻炼新人,又可以节省时间给姒安写信。

    农具的打造要提上日程了,否则以后批量扩建镇邑再来准备,肯定来不及。

    第一镇邑能靠高、国、隰三家的援助,以后的镇邑,总不能永远依赖他们。

    正好高家送给姒安一座铜矿,毛赢希望姒安忍痛拿出来,锻造农具,优先发展农业。

    临淄这边,文字改良经过两次提速,借助冬季猫冬的时间,全部完成。

    相应的,入门级的识字书籍也完成了,高傒和国懿仲一同取名叫做《解字》。

    书籍刚完成,姒安就让人誊写一份,给第一镇邑送去,加上姒安写的《基础数术》,官学的教材已经齐全。

    《解字》成书,李克和姜语心心念念的婚事,终于摆上日程。

    经过高傒和主管历法的家臣商议,婚期定在今年的六月初八。

    婚期确定,姒安和己季由衷地替他和姜语感到高兴。

    李克作为主角,这几天走路都是飘的,人也变得懒散,没事就去缠着姜语,害得高傒一阵担忧,把姒安和姜馨一起丢过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穷小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娶到白天鹅,李克的心情,姒安能够理解,默默给他放了几天假。

    相比李克,被李克这个癞蛤蟆侥幸追到手的姜语,就显得冷静多了。

    见李克一副人生已经满足的态度,姜语毫不留情,当头棒喝,彻底把李克敲打清醒。

    姒安和姜馨在一旁观看李克“受刑”,都露出复杂的笑容。

    “以后我认不清自己了,馨儿也要像语姐姐一样,骂醒我。”

    姜馨看着姐姐的“凶相”说:“我会温柔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