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春秋:杞人不忧天 » 第127章 公冶评文正

第127章 公冶评文正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理念,与热武器时代有明显的区别。

    冷兵器时代,对士兵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士气,要求极高。

    不论战斗力孱弱,还是士气低落,都是能决定一支军队,下限的关键因素。

    热武器时代,主要是对武器的合理运用,其次利用战术,做到扬长避短。

    士兵的身体素质依然有影响,但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几十米外的杀敌,对人的意志力和士气的要求,也远不如面对面提刀拼杀。

    大环境不同,相同的事情,表现出来的结果,也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姒安没有所谓的上帝视角,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问题,适不适合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需求,他一概不知。

    只能沉默着,旁观公冶大夫的指导。

    他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能判断其他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合理,能不能解决问题。

    作为领导者,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

    宋文和正挨了公冶大夫一顿批评指点,接着进行第二轮实战。

    总算没有再出现一个呼吸的时间,伤亡过半的丢人结果。

    这一次,宋文采取正的建议,以守为主,以不变应万变,根据齐国老兵的攻击,做出相应的对策。

    虽然最后还是败在经验不足,但齐国老兵脸上的游戏之感,消失了。

    这一次,公冶大夫没有下场指导,而是暂停,让侍卫队自己总结问题。

    他来到姒安身边说:“公子,这位正,有成为优秀将领的潜质。”

    “大夫怎么看出来的,我怎么没有发现?”姒安问道。

    不管心里怎么想,该捧场,就捧场,别人高兴了,才会说出有用的真实想法。

    “侍卫队第一回合大败,正常人会憋着一股气,打回去,赢回丢失的颜面,正能克制自己的报复情绪,冷静判断出,侍卫队没有主动进攻,击败我麾下的实力,是智将的表现:

    选择利用防守,观察对方的进攻路数,弥补己方经验不足的缺陷,方法有些稚嫩,但他的大局观,已经非常明显。”

    对于一位将军来说,不上头,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一旦被情绪左右判断,再厉害的将军,也难免会出现误判,遭遇失败。

    公冶大夫正是根据这一点,判断正的未来,一片光明。

    这个世界可能一片和平,没有进攻方,但一定需要防守方。

    能攻的将领,容易立功,能守的将领,绝对不会失业闲置。

    公冶大夫的看法,姒安非常赞同。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一位现实中能保持头脑清醒的将军,就像游戏中不会被敌方控制的武将,是最难缠的。

    这种将领,通常还会兼具情绪稳定,不争强好胜的稳定心态。

    打进攻战,可能平平无奇,若是打防御战,这种人不贪功冒进、稳扎稳打的心态,足够气死大部分进攻将领。

    春秋时期,没有兵者诡道的时代,这种人并不突出。

    等到谋战派主导战局,这种人立刻上升到,最难缠的一类人,除了正兵吃下,别无他法。

    “大夫觉得,宋文如何?”姒安问道。

    公冶大夫摇头,“不好判断。”

    “我想让宋文和正,分成两组指挥对战,公冶大夫觉得如何?”

    公冶大夫点头说:“训练正面交战的技巧,人数多少并不影响,我也想看看,宋文和正,有多大区别。”

    姒安当即下令,让二十人分为两组,宋文和正各自统领一部分。

    齐国老兵也做出相应变化,分为两部分,继续陪练。

    同场比较,宋文和正的区别,顿时清晰起来。

    宋文习惯琢磨新战术,崇尚进攻,从来不管敌我差距,每次进攻失败,都会不断修改进攻方式,继续充当进攻方,侵略性十足。

    正恰好相反,他不断磨合,研究队伍阵型,坚守不动,等待齐国老兵发起进攻,然后见招拆招。

    几轮演练下来,宋文没赢过,正也没守住,但公冶大夫已经在为他们鼓掌了。

    他说:“要不了几天,正的防御,将不会被打破,他的进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大夫亲自指挥呢?”姒安问道。

    “他暂时挡不住,但总会有挡住的一天,他的天赋比我更好。”

    “宋文表现如何?”

    “公子若不是无人可用,最好不要任命宋文为主将。”

    公冶大夫的话,让姒安摸不着头脑。

    “大夫的话,我不是很理解,还请大夫细说。”

    “宋文看似崇尚进攻,实则不喜欢打正仗。公子可以仔细观察,同一种进攻方法,他极少会使用第二次,说明他不是一个安于寻常的主将;

    现在各国之间的战争,都是摆好阵势,正面交战,宋文一旦成为主将,免不了用其他方法,获取胜利;

    这样做,固然能赢,但也会破坏战争双方,默许的规矩,一旦惹得大国恼羞成怒,不再遵守规矩,杞国弱小,必然是吃亏的一方。”

    谋战派站上战争舞台,很多人觉得是《孙子兵法》问世以后。

    事实上,最早有记录的,大规模使用计谋的统帅,是先轸。

    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崤之战,先轸不讲武德,在半路埋伏,偷袭秦国回国的军队。

    一战把秦军打得全军覆没,秦国因此元气大伤,大大延缓东出的时间。

    在先轸登场以前,别说埋伏,半渡而击都是不道德的战法。

    若是杞国任命宋文为主将,一开始能占到便宜,后续也能凭借宋文的本事打胜仗。

    但杞国毕竟是弹丸小国,一旦引来大国的报复,开启国力对抗,再好的主将,没有国力支持,也无力回天。

    这种问题,都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足以说明公冶大夫的诚恳。

    姒安对公冶大夫的人品评价,又拔高一个层次。

    “大夫所言极是,对于宋文的使用,我一定会万分小心。”

    姒安对宋文和正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打算。

    对付中夏国家,需要讲规矩,用正为主将,打正仗。

    对付莱国、莒国这些夷人建立的国家,用宋文,只求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就算其他中夏国家知道杞国不讲武德,看到是对夷人使用,也会大大方方揭过。

    在他们眼里,中夏国家都是懂礼之人在治理,杞国更是中夏正统苗裔,不会对中夏国家做出无礼行为。

    至于,对夷人不讲道理。

    不是所有中夏国家,都能放下身段,去打不道德的战争。

    如果有人这么做,他们也会觉得,对付夷人,怎么做都是应该的。

    他们不会因为中夏国家的行为,不符合道德,而去帮助外人,谴责自家兄弟。

    春秋时期的中夏国家,就是这么护短、知礼且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