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转世重生,我是郭靖的孙子 » 第12章钱≠经济

第12章钱≠经济

    话说张君宝与郭襄回到襄阳后,郭向北就不断的撮合他俩!当然郭向北没有告诉张君宝郭襄的未来命运,他觉得没必要,郭襄的命运已然发生偏转,那么未来与张君宝的因果也会随之而变!

    终于,在回到襄阳的第二年,张君宝与郭襄喜结连理!在郭向北怂恿下,他姑姑与他姑丈美名其曰的去度蜜月,实则是寻找楞伽经!

    在郭向北提供的线索下,张君宝和郭襄夫妇历经二年艰辛,终于在昆仑神山的桃源秘境找到了那只猴子!再治好猴子得到楞伽经原本后,得到了猴子两枚仙桃的馈赠!

    这个世界的仙桃功效非后世可比,这世的仙桃可是让仅有几十年寿命的野猴化为精怪,活了上百年之久,可见这世仙桃的功效!

    有了郭向北的算计,张君宝理所当然的得窥九阳神功全貌,再加上以前张君宝无意识的和他师傅修行九阳神功,使的张君宝武功有个质的飞跃!

    待得二人吞服仙桃后,充盈的生命能量遍布全身,好在二人已知悉步入先天的诀窍,在充盈的能量下轻易就完成了泥丸宫的淬炼,顺带开辟了许多隐脉隐窍,已步入江湖绝顶巅峰,只待感悟打通玄天一窍即可踏入先天!

    在二人巩固一番后,就立即返回了襄阳!

    时光回转到当下,“姑父,如今你和姑姑喜结连理,没了未来的劫数,不知道还能不能成就陆地神仙,你后悔不后悔?”

    “小北,你小看姑父我了吧?经过这几年精读道藏,精研九阴真经与九阳神功,我筑基功法已有眉目,当然,这里可少不了你的功劳!”

    “姑父,若按部就班你可是达到了武道金丹之境!如今姑父你命运已改,能走多远为未可知,姑父就真的不后悔?”

    “嗨,你这孩子!想问什么就直说?还套起你姑父我的话了?”

    “哈哈,姑父见谅!”

    “嗯,你这孩子要问什么我已知晓!索性就直说了,如今我得你相助更早悟道,武道金丹之境非我终点,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前路漫漫,尚需我等去探索!”

    “诺,这是我草创的太极功,内含阴阳,你可参考修炼!不过,别人的路只是别人的,这话可是你说的哦!相信道理你比我更懂!”

    “嘻嘻,姑父,有捷径不走,又何必再开他路呢!那可是很累的!”

    “你啊你,我说不过你!好了,你和念儿既已开始修习武道,就要持之以恒,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晓得了,姑父!”

    “行了,你们跟我一起修习太极拳吧,此拳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正适合你们活泼好动的年纪来筑基!”

    “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搬拦捶”…

    ……

    襄阳剑冢根据地,如今五绝齐聚一堂,尚有黄蓉、郭襄、张君宝、小龙女坐于一旁!原来是给第一个五年已然过去!

    “曾爷爷,爷爷,诸位叔伯前辈,前些日子行走草原大漠的商队传来消息,自上次襄阳保卫战我岳父击毙蒙古大汗以来,蒙古陷入撕裂之势!如今蒙古各部经厮杀吞并,逐渐成一统之势!在铁木真当政时,蒙古就重用汉人阿拉伯人,改革军事,又经过厮杀,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那些汉奸贼子,老夫绕不了他们!不过我等这五年来开辟五处根据地,藏兵不过六万之数!不若我等使行刺之事,使蒙古群龙无首,无暇南侵!”

    “曾爷爷,这也是迟滞蒙古南侵的办法!其实孙儿所虑乃师出有名!两宋以来,外敌入侵,淡化了朝廷内部的问题,很多百姓民不聊生!而赵宋这软骨头屡屡以乞和收场,更加重了百姓的赋税,造就许多流民!然而朝廷就是朝廷,她在许多人眼里依然是正统,我等行事,还是名正言顺的好!”

    “不错,朝廷占据正统,我等确不好行事!只是如今暗地里严重制约我等发展!难道就这样一直看着百姓民不聊生?”郭靖这几年也一直在思考,观念也在改变!

    “爷爷,您能改变想法,以百姓为重,孙儿为您高兴!其实,这也好办!我等只需向北发展,打着自救旗号!不许我们造反,还不许我们自救吗?”

    “乖孙意思是我们主动出击?”

    “是的,曾爷爷!我等制造蒙古内乱,为我方发展赢得时间,不过这空间嘛,就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了!北地自宋迁都临安以来,历经辽金蒙古肆虐,生活在其中百姓苦不堪言!我们只需打着自救的旗号,去解救受苦难的同胞,这样天下人就无法对我等口诛笔伐!”

    “孙儿,可是要夺得中原之地?可知中原历来是百战之地,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然容易腹背皆敌!”

    “曾爷爷,您说的对!不过您看我等对根据地的吏治与土地赋税政策,还有新军?我等可是用担心腹背受敌?”

    “阿弥陀佛,郭小施主所提之策!土地均分到户,百姓手里有了地,就有了希望!还有新型的吏治体系,只有被百姓认为好好做事的才能一直做官,没有做出成绩的就罢黜出吏治体系,如此循环往复,只会使吏治更加清明,而非使吏治体系臃肿低效!再者赋税也是轻农赋,百姓生活好了,内部才安稳,军队才稳定,面对糜烂的宋廷,的确不需担心!”

    “一灯大师谬赞,我也是从历史上总结的经验!王朝更替,皆土地兼并,吏治不清所致!官绅占据大量土地等资源,百姓无了立锥之地,矛盾到了一定程度,百姓自然就造反!”

    “我们的吏治,就说最基础的里正。以前都是乡里望族或年长者,父传子,子传孙!如今,里正行事不公或为祸乡里,百姓皆可免之!再说一县之域,任期十年内不能造福一方百姓,那就是没有当官的本事,那就换个人去当,给他迁移出吏治体系!总不会给他们结党营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形成世家大族的机会!要知道,天下的毒瘤就是占据大量资源的官绅阶级,新的吏治体系不是说你当官了就一辈子是官,能力不行德行有亏和贪赃枉法一样,都是要清理出吏治体系的!这考核可是很严的,为的就是吏治有进有出,避免赋税养了大量素位尸餐之辈!”

    “倘若他为官造福乡里,那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出相入阁才有可能!到了这一步官绅,那对其监管的更严!要的就是清史留名的官,而非为族亲利益的官!”

    “当然,圣人也说了,人性本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些许小贪也无伤大雅!又有哪个人没私欲呢?所以孙儿这些年来一直主张缓步发展,多培养人才,只有人才不绝,我等的吏治体系才能得以施展!如若才学皆被世家大族所把持,那孙儿觉得做的一切无甚意义!”

    “阿弥陀佛,郭小施主所言实乃治世良言!在万千基础小吏中不断优化淘汰,如此百姓头上才无千斤担!”

    “是啊,如今北地百废待兴,那世家大族要么投向异族,要么迁往南宋,正方便我等大展手脚!”

    “故孙儿以为,接下来五年,以自救为主旨,稳扎稳打,光复故土!每光复一块故土,都要分发土地,兴教育,通商贸,练新军!”

    “孙儿,这通商贸何解?还只是我们自己行商吗?”

    “爷爷,这几年我们自己行商,赚了不少钱,除了给养根据地发展,还有盈余!不过,接下来通商贸,是为了民生!我们不仅仅让百姓吃饱,还要让百姓吃好富足!所以这商贸得让百姓参与!”

    “这爷爷不是很懂,孙儿拿主意就是!”

    “唉,爷爷,孙儿也是一知半解,咱都是瞎子摸象呗,不过抱着一颗为民的心,总归大方向不会错的!”

    “嗯,孙儿言之有理!你具体说说你的想法!爷爷照做就是!”

    “爷爷,我们百姓除了农桑,无非就是养殖与手工,故孙儿觉得我等在稳固局面后,应鼓励咱们百姓发展养殖与手工业,这样互通有无,流动中就产生了经济!”

    “经济?不就是钱吗?”

    “唉,爷爷啊!你可不能把钱当做是经济唉!钱,只是经济的媒介,使物品交换有度量,更方便快捷!如若一味追求钱财,那就容易形成剥削,偏离经济的本质!”

    “那何为经济?”

    “这…打个比方,爷爷你用卖余粮的钱买了丝绸,你做了件新衣服,心里很高兴!李大娘用卖丝绸的钱,买到了粮食,饮食无忧!张三用家里的余粮喂了羊,用卖羊肉的钱买了农具…这互通有无的活动,就是经济!在这经济活动中,参与的人都得到了给养,形成了经济良性循环!”

    “孙儿,我看你都提到钱,那这钱是不是很关键?”

    “是啊,爷爷!打个比方,假若您年产绢千匹,按供需关系,绢为紧俏物品!可若流通环节有人囤积居奇,一方面施展手段打压您的绢价,一方面去抬高需要布匹的地方绢价,那么您认为这是良性经济活动吗?”

    “这…长此以往,我入不敷出,不产绢…世人逐利,若皆向高利看,非出大问题不可!”

    “是啊,爷爷,我们构建的必须是经济良性循环!如若百姓被通过一些手段手中无钱,那还有何经济可言,那是竭泽而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