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将至之时 » 第一章:破晓

第一章:破晓

    “近日,一张由M国NASA组织官方发布的卫星图片引起各国民众广泛关注。”

    “可以看到,图片拍摄对象天王星的边缘,存在三道拖拽绿色尾光的流星状物体。”

    “经过局部放大观察,三道类流星物体均为规则的五边型,其边角为深红色,中心则是......”

    “学术界对该物体的看法并不明朗,部分学者认为其是特殊物质形成的大型结晶流星体,另一部分学者则坚信其为宇宙其他智慧文明所创造的科技造物,经过激烈的争论,目前两种主流观点言论的可能性几乎持平。”

    “当然,为满足广大国民的好奇心理,今天我们请到了国科院天文领域的专家,董南平,董教授。”

    “下面有请董教授为我们解答疑惑,欢迎!”

    直播大厅的主席台中走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他脚步蹒跚来到演讲桌前,有些费力地抬起麦克风。

    “各位......”

    老教授咳嗽两声,声音沉重。

    “我是董南平,目前作为国家天文学教授,国际智囊组织宇宙学说学者。”

    “我介绍我的头衔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获得尊重,而是证明我看法的权威性,让我的观点引起重视。”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然星体与人造星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呈现规则的形体,以及是否存在人为改造的迹象。”

    “很明显,不需要我过多赘述,该被观测物体具有极其规则的形状,我们只需要判断其是否具有人为改造的迹象,就可以对其性质产生清晰的认知。”

    “那么如何判断?在该问题上,我们不可将目光集中在主体,从附属角度,我们同样可以找出下定论的依据。”

    发言中,台上老人从演讲桌前拿起一只遥控笔,对准身后大屏幕中央,按下按钮。

    屏幕上的卫星图飞速放大,图片很快由显示整体转为显示局部,整个台前泛起荧荧绿光。

    所有台下观众也就在图片缩放完成之时纷纷瞪大眼睛,仿佛看见了惊世骇俗之物。

    “老天爷,那是什么!”

    “我改变主意了,说这东西是自然天体真扯。”

    “希望我没眼花,有生之年竟然能见证这一刻。”

    ......

    “静一静,静一静。”

    嘈杂的直播大厅内,老人的声音显然压制不住亢奋的人群,还好汇集于此的人们都是学术界的精英,人均素质较高,大厅内经历一阵混乱后逐渐安静下来。

    人群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于大屏幕上,仿佛其中隐藏着21世纪最大的秘密。

    直播频道内,画面显示的正是三道流光的其中一道,繁多且密集的绿色像素中正隐藏着十几个模糊的三角型区块,似是夏季草坪间绽放的黑色三角花朵。

    “这些此前一直被我们忽视的细节,现在给出我们明确的答案,毫无疑问,这三块类流星物体及其轨迹中的三角物,实则某未知文明的科技造物。”

    随着老人话音落下,大厅内众人各显其态,有人无比激动,有人阴沉着脸,还有少部分人保持沉默。

    “董教授,是否可以为我们的普通观众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

    主席台一角的主持人这时注意到频道内大量观众表示疑惑,适时向讲桌前的老人抛出问题。

    “当然可以,我们都知道,自然界中,规则物体不在少数,但是不同规则物体集群的情况却极少出现。更别提将范围扩大至宇宙空间,规则集群的情况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代入考虑,图片物体为文明造物的可能性达99%以上。”

    “好的,谢谢董教授为我们解疑。”

    主持人鼓掌致谢,主席台下方也响起稀落的掌声。

    “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现在我们应该回到主题了。”

    台下有人挠了挠脑袋,满脸疑惑,其中一个代表站起,问道。

    “主题?什么主题?不是讲完了吗?”

    老人缓缓放下手中的遥控笔,看向这位与他同一领域的年轻学者,眼神深邃。

    “大家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位未知来客?”

    静......

    大厅内霎时间变得落针可闻,像时间停滞一般,所有人的动作都固定在老人话音落定那一刻。

    “教授,现在不是说这话题的时候吧。”

    主持人打破死寂的僵瓶,向老人示意,眼神扫了扫直播设备。

    “不,现在是时候了,或许已经晚了,我们早该向民众公布这件事情。”

    “再继续拖延这件事,也许以后都不会有机会。”

    “教授,我需要请示一下,稍等。”

    主持人走到一旁,拿出一部黑色手机,凑至脸颊。

    时间不超过两分钟,主持人回到席台,向教授点头示意。

    “教授,您可以继续发言,但请记住条例。”

    “好。”

    老人整理一下思路,抬头发言。

    “8月24日,NASA首次观测到该‘未知造物’”

    “8月25日,经过M国内部高层会议讨论,卫星图片在全球公布。”

    “8月27日,历时两天的卫星搜索拍摄,NASA卫星再次观测到该造物,不过,这次的拍摄背景,是木星。”

    台下顿时响起整齐的吸气声,在场只有少数人被允许得知NASA的实时观测情况,事实需要一定程度的掩盖。

    “8月27日晚7:34,三个未知造物在木星轨道环绕运动时突然消失,说是消失,其实并不准确,国家宇航观测局集会推测,三物体有可能运用一种未知技术,消除了自身表面的反射光,达成光学隐形的效果,至于隐形的目的,我们尚无定论。”

    老人继续陈述,接下来的发言令所有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

    “8月29日,正午,NASA第三次观测到三物体,但这次的观测位置,与前两次不同,是木星公转轨道与火星公转轨道之间,一片大型陨石带中。”

    “通过第三次观测,我们大致计算出未知造物的具体直径,是惊人的63千米,虽是估算,但真实误差不会超过2千米。相当于珠港澳跨海大桥的桥体总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该造物落于地表,面积几乎能覆盖一座中小型城市。”

    老人所说的话让每个人都陷入沉思,在场没有人会去想象一座中型城市的宏观视图,因为那毫无意义,他们所思考的是,这场学术论会的主题。

    “教授,您对‘未知造物’的看法是什么?”

    台下,一位标准学者打扮的中年男人率先站起。

    “我认为,这是一场灾难,我们应当立即做好准备。”

    老人郑重开口,他说出的每个字都加重音调,清晰传入每位在场学者的耳中,每位直播频道屏幕前观众的耳中。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本小说,《三体》”

    “那本小说中,最精彩的,不是人物,不是故事,而是黑暗森林理论。”

    “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为我们对宇宙文明相处模式的揣测做了奠基。”

    “正如我们所判断的那样,宇宙这座没有火,没有光的森林中,弱肉强食才是唯一的真理,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会为自己的利益让步。”

    “这是宇宙的规则,存于宇宙的每一个文明,每一个生物,都无法拒绝。”

    老人的话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熟识的学者相互讨论,众说纷坛。不多时,一位皮肤白皙的M国学者提出疑问。

    “以最糟的情况考虑,我们该如何对抗直径达63千米的科技巨物?”

    老人推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语速不紧不慢。

    “我们的祖先曾以锋锐的石块对抗满嘴獠牙的野兽,中世纪的奴隶以沾血的拳头接下削铁如泥的利剑,现在你问我我们该以什么抵抗,是工具吗,不,人类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工具,而是勇气和脑袋。”

    黎明的曙光升起,流金般的阳光掠过大地的表面,地表,万物的光影摇摆不定,相似波浪下的绿藻球,任由光线揉捏。

    2023年8月31日,新的一天,平平无奇,但对于人类来说,这却是特殊的一天,NASA再一次观测到未知造物,火星边缘,三物体出现5分钟后消失,无法获得任何踪迹。

    但据NASA观测数据显示,未知造物消失前最后的行进方向,是地球。

    阳光肆意刺入山河大地,仿佛金色的长剑,刺破天穹,由深空,刺入地球皮肤的褶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