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回村,从养殖凤凰虫开始 » 第18章:花痴

第18章:花痴

    “吃一根?”杨土根建议道。

    “好。”

    出乎意料,王浩找了根虫子,拇指和食指捏了两下,然后一捋,瞬间把虫体内的粪挤了出来。

    “这样吃虫子会比较干净。”

    他以学者的严谨态度对杨土根说道,随后把虫子放到嘴里咀嚼,“确实香。”

    杨土根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老师,振华和你的动作一模一样。”

    “当然,我是研究面包虫的,我以前也油炸过面包虫吃,不过那是家里自己饲养的。”

    “面包虫也是吃粪的么?”

    “不是,我主要研究面包虫吃塑料。”

    ……

    王浩和杨土根聊得火热,另一边李振华带着专利代理公司的人查看机械和准备申请专利资料。

    对方一行三人,需要在县城住两天,帮李振华把资料全部整理出来。

    这些资料,主要还是机械和粪土程序,还有凤凰虫培育机的专利,覆盖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工作繁复,无人可代替,需要一些时间。

    安排好专利代理公司的人,李振华便找到了老师。

    “那边安排好了?”

    “嗯,先整理一部分,需要两天时间。”

    王浩和李振华两人走到培养池边上,打量着池中数以万计,在物料之中穿梭蠕动的凤凰虫。

    “老师,我没有申请凤凰虫的专利。”李振华说道。

    “哦?”王浩有些诧异,他想到了李振华要让自己联系老沈的事情,不由道,“难道你想……”

    “没错,我想和沈教授合作,合作培育,然后一起申请专利,以他为主,我挂个名。”

    “为什么?你就舍得?”

    王浩好奇地打量学生,看不透他的想法,“你要知道,这个专利,足以赚取数不尽的财富和荣誉。”

    “老师,你不是教过我么,人这辈子有舍才有得,既要又要是不可能的。”

    李振华瞥了眼其他人,压低声音道:

    “这么说吧,我想专注研发,凤凰虫后续的推广和普及让专业熟悉这领域的沈教授去做。”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沈教授辛苦研究二十多年凤凰虫,结果我一朝让他二十多年的辛苦付诸一炬,真的对他不公平。”

    “毕竟……”

    李振华耳语道,“老师,说实话,我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来得不科学,后续我可能还会有其他发明,我不能摘了所有人辛苦劳作几十年之后的成果吧?”

    很多科研人员,一辈子研究一样东西,结果李振华倒好,他只要声望,就能获得别人一辈子研究的成果。

    这对科研人员实在不公平。

    一个两个三个,迟早有一天,所有科研人员会因为他这种行为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要知道,什么地方都是一个圈,科研也有科研的圈子,是个人就要讲究人情世故。

    而且,他不可能花精力去推广,那些活需要别人来做。

    李振华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科研人员,要专注研究,通晓人情,知世故而不世故。

    他们不是没有情商,而是你不值得他们花费情商浪费自己的时间。

    科研人员不是榆木疙瘩,很多人风趣幽默,甚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都是刻板印象和自媒体误导。

    “不科学?还有其他发明?”王浩满是疑惑。

    “老师,你可以理解为灵异事件,无法言说的手段和途径,我从中获得了这份成果。那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成果,我需要一些特殊手段获得。”

    “什么手段……不要说!”

    王浩突然面色肃然,“有些东西不要随便透露,否则会对你未来不利。”

    他眉头皱起,心里大致有了些轮廓:“所以和老沈分享专利,是为了细水长流?未来更多的合作?”

    “是的,而且,我希望沈教授从专业角度评测我获得的技术是否安全,同时也希望他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地基。”

    如果全部按照系统的科技走,李振华确定国家科技发展会很快,但是会少了很多意外的积累和铺垫,甚至很多黑科技。

    要知道,科技积累,地基越扎实,爆发的动力越猛,未来走得也越远。

    这个积累,包括看似无用功的错误的实验。

    ……

    和老师深入交流了一番,李振华继续和专利代理公司的人合作,一直忙到傍晚,大家到小明养鸡场吃了个饭。

    随后送专利代理公司的人到县城,住在李振华预定的酒店,而他带着老师回到家里住。

    仓库里,王浩看着凤凰虫培育机,命令道:“凤凰,还有多少虫卵?”

    “42万颗。”

    “物料有没有添加需求?”

    “目前物料充足,并不需要。”

    和凤凰AI交流了半天,王浩明白李振华为什么称之为灵异事件了。

    按照李振华所说的,这些机器现实是可以造出来的,但是未必有人设计出来,而且还有这款专用工业AI。

    “振华,我记得你还学过人工智能工业化运用吧?你这个评价怎么样?和丽国的比怎么样?”

    “老师,我们和丽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他们的主要方向是日常沟通交流,影视娱乐,而我们侧重的方向则是工业化。”

    “这是由背后的原因导致的,因为她们占据了全球98.7的交流语料,而我们有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

    “所以他们走的是虚拟AI路线,我们走的是工业AI路线。”

    “但评测结果,双方相差不大,并且有的地方我们比他们强,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工业大模型,我们甚至更胜一筹。这也是他们恐惧我们的原因之一。”

    “比如文心4.0,不比他们的GPT4.0差多少。很多自媒体可能都没花钱用过,看到哪个角落一条假消息,就拿过来闭着眼睛瞎编……”

    李振华大致讲了一下背景,这才说道:“这台凤凰培育机,就是很好的工业人工智能的运用,而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大模型。”

    “心流思考模型?”

    “没错,这个模型可以让我们在工业大模型上有更多的参考和灵感,当然,只作为参考,甚至我愿意放开底层代码给我国科研人员。”

    “为什么?”

    “因为,这个大模型,依然没有脱离目前世界编程的底层逻辑。”李振华摩挲着下巴,缓缓说道,“二进制英文编程,终归有所限制。”

    “如果可以在那个地方找到新的出路,或许未来会天翻地覆。”

    未来怎样真不好说,但很多前沿科技都有脉络,二进制的局限,未来是否会发展处三进制、五进制,乃至二十四进制?

    不得而知。

    王浩看着自己的学生,又是欣慰又是期待,他终于下定决心。

    “我帮你联系老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