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回村,从养殖凤凰虫开始 » 第22章:如此大礼!

第22章:如此大礼!

    又来了!

    李振华就知道,每次介绍的时候,都有人会问为什么。

    “因为这套系统全名凤凰虫粪土处理系统,不管从科学性还是严谨性考虑,我都觉得粪土好。”

    他只好解释道,“AI粪土是采用新的大模型,我称之为心流思考模型,是工业大模型的一种,但是对于对话交流也有一定的触及。

    他对整个厂房,以及机器运行都了如指掌,我们人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工业大模型?AI?”安山明咀嚼着李振华的话,思索道,“你的意思这个人工智能很聪明?”

    “在粪土处理上是专业的,当然和人交流也有着一定的能力,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

    这段时间,李振华彻底检查了系统的底层代码,包括资料库,语料库等,还有人机交互的内在逻辑。

    这里的人机交互,是人和机器,通过声音交流,简称对话。

    李振华发现,粪土AI会不断学习思考,在已有的资料库中,填充新的内容,充实语境语义。

    众所周知,现在的人工智能在语义深层次上根本不能理解,他们只能照搬网上的素材进行整理。

    比如医院一个女子的丈夫出意外正悲伤,机器人会上去问:你这么伤心,我给你讲个笑话吧。

    这就是缺乏语境的解读。

    粪土语料库有限,但好在能够构造语境去应对,而且一直在厂房里,所以语境会比较单一,交流问题不大。

    更重要的是严富贵和杨土根两个爷爷三天两头和粪土这个“孙女”交流,会增加语境模拟。

    “五六岁的孩子?”安山明来了兴致,“我试试?”

    “可以,先叫一声名字,再说内容。”

    “看来跟我们家用只能音响差不多。”安山明微笑着看着屏幕里的女孩,问道,“粪土,今天天气怎么样?”

    “爷爷,今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煦,适合出门晒太阳呢。”清脆的声音回答道。

    “我要上班呀。”安山明回复。

    “那真的太可惜了,不过爷爷可以快点工作,或者找个太阳能够晒到的窗户旁工作,那就一举两得了!”

    安山明惊异的看着屏幕上可爱微笑的女孩,转头问众人,

    “现在人工智能有这么聪明么?我怎么感觉里面装了一个人?或者是后台有人在操控啊?”

    众人面面相觑,也觉得不可思议。

    “人工智能不都是人工智障么?”

    “国外的搜拉不是可以合成视频么?”

    “那个只是金融玩意儿,目的是资本,算不得技术。”

    “这样流利对话交流真的假的?”

    一群人议论纷纷,得不出结论。

    “这个他们真回答不了,业内人士才会知道。”

    李振华见此解释道:“目前这样的AI成本太高,对外也只是有限度开放。”

    “而且文心、星火等大模型应该已经有人体验过,用来检索资料过程中,对话并不会有大问题,区别只是文字,并没有转化为语音。”

    李振华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过来了,纷纷恍然点头。

    “目前这个系统还要完善,后续可能会发展成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的系统。”

    “你是说能够普及到个人AI?”安山明来了兴致。

    “可以试试,不敢断言,但有这个信心。”

    “有信心好啊,信心是最宝贵的东西。”

    安山明一番鼓励,随后和李振华继续参观,把位置留给其余人员来测试AI粪土。

    一群人兴致勃勃,围绕着操作平台问东问西,惊叹连连。

    人群外的林敏,对摄影师悄声道:“我们留晚一点走,详细问问,做个深度采访。”

    中午,李振华留众人吃了顿饭。

    “安局,多谢您的指导,饭菜虽然不多,但都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味道绝对好!”

    “这满桌子饭菜很美味啊,很香,而且……”安局笑盈盈说道,“我还是第一次在粪厂边上吃饭呢,绝无仅有的体验!”

    他哈哈一笑:“放到以前啊,我是绝对不愿意留下来的,但是振华你不一样,你办的厂子不仅不臭,而且还有烤虫的香味,这就解决了空气污染一大问题。”

    “此外,你的机器采用循环水的方式,没有一滴污水排出,这又解决了水污染的问题。”

    “最后,你将大粪变成宝贵的有机土,让贫瘠的土地肥沃,还不受污染,这又是大功一件。”

    “所以这么先进的工艺,我一定要夸赞几句,振华,你是好样的!”

    “咱们年轻人就要像你一样,敢想敢干,把学识用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贡献!”

    安山明洋洋洒洒几句话,有场面上的话,有真心实意的话。

    场面上的话自然是说给记者听的,他们此时已经在记录,到时候写稿就是素材。

    真心实意的话自然是李振华回乡建设,作为龙安县土生土长的人,他多少对这片土地热爱深沉。

    有青年回来建设,他自然高兴。

    一席饭菜,宾主尽欢,安山明最后再交代几句,便带着环保局的人离开了。

    声望+1+1+1……

    看着系统显示的声望值增加,李振华心里乐开了花。

    在环保局诸人离开之后,记者林敏第一时间找到李振华。

    “终于等到采访你的时间了。”

    她笑眯眯来到李振华面前,伸出手,“我叫林敏,在县电台工作,土生土长的龙安人。”

    “你好!”

    李振华微笑点头回应,对方笑容很有亲和力,“有什么问题你们问吧。”

    “问题我已经写好了,先给你看一下。”

    林敏将一张手写的纸递给李振华,纸上自己娟秀。

    “可以,你问吧。”

    李振华将纸还给对方,上面洋洋洒洒十多个问题,都触及不到机密,对他没啥影响。

    “那好,我们找一个好的位置。”

    三人找了厂房,背景是机器,摄影师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林敏便对着镜头询问。

    “李先生,您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回乡创业的呢?”

    李振华微笑着面对镜头,说道:“我们都知道华夏是一个乡土风情极为浓郁的社会,但是现如今乡村正一点点被掏空。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时间段里的无奈,我相信,走过这个阶段,乡村会以另一种形式焕发生机,重回我们的视野。

    乡土的人文和风情,也会以新的面貌重生。

    正是因为相信,而且我找到了振兴乡村的方法,所以愿意回来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种话李振华很擅长,又客套又真情,面子里子都有。

    他一表人才,对着镜头微笑,口齿清晰,摄像大哥见了不住地满意点头。

    一旁的林敏脸上自然流露出惊讶神色。

    惊讶于李振华的泰然自若,惊讶于他的坦然。

    声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