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飞马情歌 » 二十四 振武军大营起风云

二十四 振武军大营起风云

    第二天天刚亮,董林他们就赶到京城,各人进入自己的位置。

    孙菲菲和文婉约可没有那么早起来,她们直睡到丫鬟们来喊起床吃饭了。二位小姐才起床梳洗打扮。孙菲菲趁机写好了“文婉约就是唐府干女儿”的纸条,夹在衣带里。

    早饭过后,孙菲菲和文婉约拥抱告别。孙菲菲到了唐府前厅见到父亲,孙父看到女儿精神状态挺好就没问什么,父女俩和唐府相爷夫人告辞。

    马车出了相府沿着街道去向金城镖局。孙菲菲打开马车的窗帘看向外边,她在寻找着董林。

    她父亲说道“一个女子家出门在外要端庄稳重。”

    这时孙菲菲已经看到董林了。她捂着肚子又“哎呀”起来。孙寨主急忙问她,“怎么了?”

    “我有些恶心,想吐。停车!”孙菲菲叫停了马车。掀车帘下了马车。她到了路边董林的身旁,把纸条扔向董林的脚边,向他挤挤眼。然后佯装呕吐。

    董林拾起纸条走了。孙菲菲返回了车里。

    孙父叹了一口气对她说,“好些了?”孙菲菲点点头。

    “相爷嘴上说已经原谅了我,但对我的态度已经大不如前了。唐夫人也没再提你和他家二公子的事。”

    孙菲菲说“没提更好,我可不想嫁他们家。”

    孙家父女去金城镖局和镖局的主事告别,然后一路回家去了。

    董林拾起孙菲菲丢在地上的纸条,转身打开一看,果然和自己想的不差,便高高兴兴和几人一起回了军营。

    到了军营,三人一听唐府的干女儿就是董林被劫持的表妹心中不知是喜是忧,但总算有了确实消息,可以让大帅给皇上一个交代。三人要和董林一起去向大帅汇报。可是董林说“对不起了,三位哥哥姐姐,我想一个人给大帅说。”

    三人听董林如此说互相对视一下,宋金柱说“好好,董兄弟既然这样说肯定有他的想法,一会儿我们站在外边你进去和大帅说。”

    于幽兰和李虎也没说什么,四人一起到帅帐去见于大帅。

    于大帅见董林一个人进来就问,“怎么他们三个不进来?”

    董林说,“是我要一个人见你的。”

    “噢,那你说说情况。”

    “回大帅,这几天我已经查清楚,唐府的干女儿就是户部尚书文庄明的女儿。”

    “消息可否确实?”

    “确实,因为我认识文尚书的女儿。”

    “这就难怪皇上要调查了。”于光福像在自言自语。

    董林又说“不过唐府认这个干女儿文尚书并不知情,因为文尚书的女儿离家出走被唐府大儿子的手下劫持送到了唐府,就这样唐府认了这个干女儿。”

    于光福皱着眉头思索一会对董林说道,“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但今天你说的这些不要告诉其他人,待我向皇上回禀。”

    他又说“你让他们三个也进来吧。”

    董林答应“是。”就到外边喊宋金柱、李虎和于幽兰到帅帐内。

    于光福对他们四个的调查工作非常满意,每个人都给予表彰。特别是将董林任命为总旗之职跟随宋金柱在中军效力。四个人听了都很高兴。于光福又强调了保密事项,不得外传。

    于光福把手下调查出的信息很快汇报给了皇帝。皇帝一听原来是文庄明的女儿离家出走被劫持到唐府,文庄明还不知情,心中不知是喜是忧。那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他一时也没主意,就问于光福道“于爱卿,你认为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回陛下,臣以为既然是文尚书的女儿在唐家而文尚书又不知,那就让他知道好了。”

    “怎么让他知道呢?”皇帝继续问道。

    于光福见皇帝追问就思虑一下说道“陛下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听说以前有先帝到振武军视察操典的事,不如皇上你也到我振武军中视察,让朝中大臣也参加,可要求唐首辅带上他的义女去给陛下献艺,在这样的场合文尚书就会见到他的女儿,父女相认到时看唐首辅怎样收场。”

    皇帝一听大喜,说道“此计甚好,就这样做,你回军营准备吧。”

    于光福回到军营立刻部署,准备迎接皇帝要来视察振武军操典的各项事宜。

    第二天朝廷发了谕告,一旬之后皇帝要到振武军大营视察操典,到时朝廷在京城的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要随行参加。皇帝又单独给唐相府传了圣旨,要唐府义女跟随唐首辅一同前去给皇帝献艺。

    唐伦收到朝廷的圣旨以后是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这个柳依依终于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入主后宫指日可待;紧张的是另一项计划能够实施了,成功与否关系甚大。他吩咐下人去传大公子唐鲲来见。

    唐鲲来到他爹的书房,问道“爹,你叫我什么事?”

    “你原来说的那个计划我看能够实施了。”唐伦把皇帝要到振武军大营视察操典的事告诉了儿子。

    唐鲲一听大喜说“这件事我们已经筹划很久,就在等这个机会。我立刻飞鸽传书胡青山,让他赶到京城。”

    “里边的人可靠吗?”

    “爹放心,一切安排妥当,就是有什么闪失也赖不到我们头上,我们是渔翁得利。”

    “那你快去准备吧。”

    唐鲲走后,唐伦又叫来唐夫人,告诉了此事。让她通知“柳依依”做好准备。

    十天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天正是皇帝要来振武军大营视察操典的日子。振武军里肃穆严整,旌旗飘扬。董林带着几个手下负责皇帝休息地的安全保卫。

    上午巳时,皇帝的銮驾到了军营。后边跟着文武群臣。到军营后,皇帝换上一匹矫健的骏马,在振武军将军于光福的伴随下视察军队。皇帝绕场转了一圈之后,下马来到点兵台上。于光福站在他旁边宣布振武军春季操典开始。

    随后就见振武军排着整齐的队伍从点兵台前走过,步兵过后是骑兵。然后又表演了冲锋、刺杀、射箭等多项练兵科目。皇帝不时点头赞扬,于光福满面容光,精神奕奕。到场的文武大臣们看皇上高兴也不断喝彩,倒是唐伦心中五味杂陈,极不自然的附和着众人微笑。

    操典过后,于光福引导着皇帝和大臣们去到后账休息。

    就在皇帝在前面视察军队操典的时候,担任后账保卫工作的董林领着士兵在不断地巡逻。就见一个参将领着几个女人走了过来。董林定睛观看,中间的小姐模样的女子有些眼熟,那不是婉约吗?她来了,肯定是皇上让她来的。董林的心里激动不已。参将领着婉约们进去了,董林悄悄的跟随着,他想找机会单独见到文婉约,心中有太多的话要对她说。

    皇帝领着文武大臣走进了大帐之中。大帐中已经摆好了酒水,水果。皇帝坐在上位,文武分两列依次坐下。

    皇帝说道“各位爱卿,刚才我们在阅兵场看到了金戈铁马、杀气腾腾,这时振武军的威武,朕现在还心潮澎湃。现在我们要静下来歇一下。”

    大臣们随口附和道“陛下英明。”

    皇帝又说“我知道唐府的螟蛉之女琴艺精湛,特宣来弹奏一曲。”

    唐伦立刻站起来向皇帝施礼,说道“谢皇上盛情,这是我唐府的荣幸。”

    皇帝对着身后的太监一使眼色,太监尖声叫道“宣唐府螟蛉之女柳依依觐见。”

    就见如花似玉的文婉约抱着琵琶袅袅娜娜走入账内。这直把一位臣工看得呆了,那不是别人,正是文婉约的父亲户部尚书文庄明。他站起身来叫道“婉约!女儿!”

    大臣们被这一幕惊呆了,只有皇帝和于光福将军镇静的看着。更吃惊的还有首辅唐伦,他也站了起来,嘴里说着“这…这…”

    文婉约走向她的父亲,叫道“爹”就泣不成声了。

    皇帝莫名其妙似的,问唐伦“唐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唐伦急出一头汗,“回陛下,臣也不知。”

    皇帝又转头问文庄明,“文爱卿,这又是怎么回事?”

    文庄明稳定了一下情绪,“回禀陛下,这是臣的小女文婉约。”

    大臣们听说一阵骚动,纷纷议论。

    皇帝见此说道“这样吧,一会两位爱卿单独见朕述说此事。还是让文小姐弹一曲吧。”

    文婉约抹了抹眼泪,弹奏了一曲。

    皇帝来到偏帐,吩咐太监传唐伦来见。

    唐伦见到皇帝急忙跪倒,说道“陛下,臣确实不知这是文府小姐。”

    皇帝说道“爱卿平身,赐座,慢些说。”

    有太监给唐伦搬来椅子。唐伦已经想好了说辞,他坐到椅子上继续说道“是犬子在城外遇到这姑娘,无依无靠在外流浪,就领回家中。我看这姑娘聪明伶俐就认作义女,着力培养。她也没说她是文尚书女儿,看这事弄的,请陛下做主。”

    皇帝听完说道“唐爱卿先下去吧,朕再听听文尚书怎么说。”

    唐伦走后,太监又宣了文庄明。

    文庄明对皇帝说“小女顽皮,一个人带着丫鬟就跑出去玩,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不知怎么就到了唐首辅家,成了他家的义女,请皇上为我家做主。”

    皇帝听完说道“文爱卿说的朕知道了,朕还要听听文小姐怎么说,你先下去吧。”

    太监又宣文婉约觐见。

    文婉约来到偏帐外,见到了正在门外值守的董林。两人四目相对,眼里都盛满了无限深情。他们多么相彼此拥抱在一起啊,但此时此地不是互诉衷肠的场合。文婉约扭过头向大帐内走去,董林依靠在门柱旁注意听着里面的动静。

    走进账内,文婉约跪倒行礼,“小女文婉约拜见皇上。”

    皇帝又仔细打量着文婉约,问道“听你父亲说你是出门玩耍迷路了,才到了唐府,那为什么不告诉唐府你是文尚书的女儿呢?”

    文婉约听皇上说的话,心中这一刻感激父亲,没有说出她为了拒婚离家出走的实情,省却了这份尴尬,其实她还不知道皇家悔婚在先。她说道“回皇上,我是被唐府的人抢到了唐府,我不敢说出实情,只想找机会逃出唐府,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那你又为什么认唐首辅为义父呢?”

    “回皇上,那是他们一厢情愿,我没有承认他这个义父。”

    皇帝听了点了点头,只是文婉约没有看到。皇帝说道“你平身吧。”

    就在文婉约起身的时候,忽然一个人影手举钢刀从后边冲了进来,正好撞到文婉约的身上,把文婉约撞得“啊呀”一声摔倒在地。这个杀手也撞了个趔趄,稍一迟疑又冲向惊慌失措的皇帝。

    眼看皇帝有性命之忧,董林这时也冲了进来。他来不及拔刀,赤手空拳和杀手搏斗,手臂被刀锋划破,鲜血流出。就这一会功夫,门外的卫士们呼啦冲了进来,围住了杀手。杀手一看不能得手就要挥刀自刎。董林眼疾手快,猛击杀手手弯,夺下钢刀。卫兵上去按住杀手,撕下他的面罩。董林定睛一看,“啊”了一声。卫兵们也认识,原来是中军侍卫王顺。

    这时站起身来的文婉约来到董林跟前,“你看你的手受伤了,我给你包扎。”

    文婉约撕下一块裙摆扎住董林手臂,止住了流血。

    惊魂未定的皇帝见抓住了凶手这才镇定精神,让太监传于光福来见。

    听到消息的大臣们呼啦一下都围到偏账外。

    于光福听到皇帝传话,急忙进到里面,他狠狠瞪了王顺一眼,来到皇帝面前扑通跪倒,说道“臣罪该万死,让陛下受惊了。”

    皇帝说道“这个杀手你认识?”

    “回陛下,他是我的中军侍卫王顺。”

    皇上心中也吃一惊,他吩咐太监传首辅唐伦,锦衣卫指挥使陆永来见。

    唐伦进来带着哭腔叫道,“这振武军里竟然有人敢刺杀皇上,真是罪该万死!陛下,这里已不安全,我们快走吧。”

    皇上说道“好,陆永你将这杀手带回锦衣卫严加审问。我们起驾回宫。”

    陆永回答一声“是。”出去叫锦衣卫来带走了王顺。

    皇帝和众大臣都匆匆忙忙的走了。

    于光福急忙召集中军将领商讨王顺谋刺皇上一事。

    于光福看向宋金柱,说道“宋中军,这王顺属于你管辖,他谋刺皇上一事你可知情?”

    宋金柱急忙出列回禀,“回将军,末将确实不知。”

    于光福又问道“那王顺近期可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于幽兰站出说道“我想起来了,前一段时间我和宋中军到京城去,在金城镖局的门口见到王顺和胡青山会面。”

    宋金柱也说“前两天王顺请假说家里来人了,他出了军营。”

    “你们到王顺住的地方进行搜查,看看有什么发现。”于光福命令道。

    宋金柱带着几个侍卫来到王顺住的地方进行了搜查。除了平时生活用品外就是一个儿童玩具木制的宝剑,宝剑上刻着一个“涛”字。李虎说好像王顺的儿子叫小涛。宋金柱又询问了和王顺临床睡的军士,王顺可有什么异常。

    军士说王顺这几日就没笑过,一直有些焦虑,夜里说梦话会喊妈,还经常拿出那个木剑呆呆的看着。

    搜查完王顺的住处之后,宋金柱回到中军大帐向于光福进行了汇报。

    “大帅,我看这王顺也是受人胁迫,逼不得已才谋刺皇上。”

    “我看是胡青山,王顺就是临海本地人,胡青山会用王顺的家人来要挟。”

    “既然胡青山用王顺的家人来要挟,那王顺就不敢说出胡青山。王顺是我们振武军的军士,皇上会以为我是他的幕后主使。”

    于幽兰说“只要我们救出王顺的家人,胡青山就要挟不了他。”

    于光福对宋金柱说“你挑选几个人,马上动身去临海救出王顺的家人。”

    宋金柱回答一声是,就急忙出了大帐,召集手下。他这时才发现没见董林,就问“董总旗怎么没见?”

    手下回道“董总旗受了伤,去包扎了。”

    正好这时见董林托着受伤的胳膊过来了。

    宋金柱急忙上前问候,“伤得重吗?”

    董林答道“不重,一点皮外伤。”

    “那就好,我们现在就启程去临海救出王顺的家人。”

    “啊?王顺的家人怎么了?”

    “我们分析,王顺有可能被胡青山要挟了,所以才干出刺杀皇上的事。如果不把王顺的家人救出来,他会说是于将军让他干的,那就麻烦了。”

    董林一听也着急了,“好,那咱们快走。”

    宋金柱带上董林、李虎、于幽兰还有两个中军士卒快马加鞭向临海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