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人之下,金丹在腹成阳神 » 第十九章 气局

第十九章 气局

    或者换成更常见的说法,即纳森王。

    现如今的人选是李慕玄的外孙女。

    这些拥有命格的人,身上都背负着使命。

    无论是先天自带的,亦或是后天所强加的。

    白虚水收回思绪,没再往这方面多想。

    世上大抵是没有命格的。

    据他所知,这些不过是灵魂或先天一炁的畸变,就像先天异人一样。

    只不过命格尤为特殊,比先天异能更不可控。

    要说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其实也存在,且货真价实。

    那就是气局。

    天地是气局,寰宇是气局,甚至连人本身都是不折不扣的气局。

    无非大同小异罢了。

    “气局......气局!”

    明明只是不经意间的联想,白虚水却发现了不得了的华点。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现在的感想。

    便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果然某些问题,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发现解法。

    气局,听起来玄而又虚,其实本质上还是和炁有关。

    好比一个格局,里面储存着炁,不停流转产生变化。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气局单位了。

    而世间万物,就是由无数个这般,或大或小的气局所构成。

    白虚水将自己目前的状况与之类比,许多疑点便不攻自破。

    什么天人五衰之相,实际上很大概率是前人观察气局变化,所总结出的经验。

    用一句话来举例,过去无法挽回,未来可以改变。

    反推之,正是过去产生的种种影响,才造成了今时今日的结果。

    而影响是可以不断积累的,亦能不断消除。

    白虚水身上应验的病变,本质就是过去行炁不节制规律,扰乱了自身气局。

    气局受了影响,但反馈到人体本身上又有滞后性。

    因为人并非完全独立的。

    一个人上午吃了碗饭,饭从何来?

    自然是天地间生灵产出的。

    异人的炁,实则也是脱胎于天地间的种种气局。

    而饭后一呼一吸产生的代谢物,又归还与自然。

    正好对应上了异人外泄的炁。

    这些都是变化,都是气局。

    若他想要根治体内上的病症,就必须先改善自身的气局。

    起码要做到不与天地自然相冲突。

    找到了大致的行动方针,白虚水也莫名有了动力。

    意念一动,白虚水将体内的纯阳真炁不断收敛,直到压缩回下丹田的三转金丹中。

    灵魂也就是识神,也重新返回上丹田的方寸灵台。

    果然身体协调了不少,不必再耗费精神,维持纯阳真炁的流转。

    之后只需自然而然地补充生命能量。

    那么中丹田每搬运一次气血,也就是心脏每跳动一下。

    下丹田的精元便会多出一分。

    最终蜕变为纯阳真炁,流入上丹田,哺育方寸灵台中寄宿的识神。

    如此精气神皆各回各家,循环有序。

    仿佛一切回到了一开始,修炼少阳功时一般。

    白虚水心想,或许这就是修行人常说的返璞归真吧!

    暗合自然之道,清静无为。

    表面上什么都没改变,但他知道,质变早已发生。

    若是没有炼得一身纯阳真炁,何来识神凝实的可能?

    假如天地人神视为一体的气局。

    白虚水过去造成的定数,已经在此时此刻开花结果。

    至于未来的变化,谁又说得清呢?

    未来的过去,不也恰巧就是此时此刻吗?

    白虚水逐步适应这段小插曲后,心如止水。

    并非不感到喜悦,而是自发地觉得,这本就是他该得的。

    或者说是迟来的惊喜。

    纯阳真炁在体内流淌的感觉确实神妙。

    妙不可言。

    一身洁白无瑕,宛若真仙的姿态,也着实光鲜亮丽。

    可这又有什么用?

    维持的了一时,一天,一年,难道还要维持一辈子吗?

    或许在外人看来,属实算得上陆地神仙。

    可自己却骗不了自己!

    自幼上山,门内经卷白虚水早已是耳濡目染。

    《清静经》言:“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根在道性,本求清静,返本归元,自然应物。”

    “常用于世,无染无著,无垢无尘,随机而化。”

    “清静常应而无所不应,无所不应则无所不静,故常清静矣。”

    说的道理很简单。

    人生万事,所遇无穷。

    保持一颗平常心,清静自然得。

    一切不必执着追求,守好天性本元,和其光而同其尘,随机而化。

    常应而无所不应,无所不应则无所不静,故常清静矣,可证道心!

    他先前则是没想明白这一点,执着于维持纯阳真炁。

    殊不知其就如头顶着光滑的圆球。

    哪怕纯阳真炁不断精纯,磨砺得再神光外放。

    终究只是技法。

    顶得再久,再稳。

    顶到这颗球,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头颅也没有用!

    因为人只有一个头,后天长出的不过是泡影!

    球还是球。

    人还是人!

    饶是纯阳吕祖,也从未指望靠一颗仙丹通天。

    仙丹为外物,吞服下到头来,还是作用于性命之上。

    而性命的根基都不稳,吃再多也补不回来。

    回想起师祖平日里的所作所为,白虚水更是一阵释然。

    师祖他老人家,岁过期颐,已达古今人瑞之年。

    每天仍然要吃饭,如同正常人一般生活。

    精神上也充盈,朝气蓬勃,未有老态龙钟,行将就木之姿。

    纯阳无极,九转金丹,元阳仙神。

    一个比一个惊世骇俗。

    说到底,不还是服务己身,追求大道的术法么?

    舍本逐末,固然不可。

    只是世人如他,大多时间都看不清罢了。

    这也无可奈何。

    若是人人都看得清,天地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道德经》记载:“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生在天地自然的气局中,被事物蒙蔽双眼,被生灵蒙骗认知,被神思蒙混心智。

    若是能寻得机缘变化,看得透彻,活得自在。

    或许也就离得道飞升不远了。

    白虚水自知以目前的境界,到不了古贤的水平。

    能做且唯一可做的,只有行走在红尘路上。

    当个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