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0小渔村 » 第 5 章 大黄鱼群

第 5 章 大黄鱼群

    离开了驾驶室,张建光无聊的拿着刚才捕的虾,剥壳去头抽了虾线,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种虾他们这里叫明虾,后世有的地方称之基围虾,海里的虾寄生虫没那么多,主要集中在虾肠(虾线)和虾脚部位,这些位置他都不吃,所以还是很干净的。

    明虾其实也能卖几分钱,可惜量太少,只有几斤的样子,他打算带回家给孩子们做一顿白灼大虾改善一下伙食,都是蛋白质呢。

    刚从海里捞出来的虾很鲜美,张建光吃了几个算是尝尝鲜,然后便来到船舷寻找着鱼群。

    他拿着手电筒往海面上照,突然船舷不远处一阵金光闪过,张建光揉了揉眼睛,继续去看,终于确定是鱼群而不看花了眼,他心头顿时狂喜,想起了后世一种珍稀的鱼类——大黄鱼!

    “爹,右侧有鱼群!大黄鱼群!”张建光大声急忙提醒张父。

    “什么?大黄鱼群?”张父听到后朝右侧看去,果然海面有一片淡淡的金色在移动,他看到也是大喜,立马让渔船变向加速朝着鱼群驶去。

    可是船上拖网已经拖了有一段时间了,发动机马力小,网里有货船就跑不快,张父虽然加速了还是追不上鱼群,急的他脚使劲跺着,发出“嘭嘭”的声音。

    张建光本来也很着急,大黄鱼啊,后世有渔民捕了一网直接卖出九百多万的天价,现在虽然没有那么贵,可也有四五毛一斤,比刚才的蛤蟆鱼值钱多了。

    此时他听到张父的跺脚声,突然想起了高效捕大黄鱼的方法——敲罟法!

    敲罟法起源于嘉靖年间潮汕地区,50年代在fj省得到推广,后来流传到了江浙一带,这种方法需要数十条船协同完成,由中间的两条大船张起一张巨网,其他小船包围住鱼群,然后敲击绑在船帮上的竹杠,利用音波扰乱大黄鱼的平衡与运动,甚至使其昏迷,最后被巨网捕获。

    当初fj一带的大黄鱼被捕捞过度,当地的渔民甚至北上来到张建光这边的渔场故技重施,很是闹了一些矛盾,后来zj省也有学有样,在70年代曾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捕捞,导致黄鱼的数量急剧减少。

    张父当初也参与过这种行动,对当时大黄鱼多的吃不完,甚至小一点当猪饲料的事记忆犹新,现在他虽然着急,可认为敲罟法要很多船合作,就没往这方面去想。

    张建光可不管那么多,他想起了这个办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船上抬东西用的竹杠,用尽全力朝着船帮敲着,“咚咚咚……”的声音不断。

    果然,这种方法效果虽然没有人多时好,但也令鱼群速度降下来了,张父见状开着船追上了鱼群,感觉船只一沉,脸上立马笑开了花。

    之后张父让船保持住这个速度,紧跟着鱼群,他则来到了船头,拿起手抛网朝鱼群里抛,张建光则继续敲着竹杠,等张父累了两人则替换着来,没过多久鱼群就小了许多,父子两人继续抛了好几网,手都酸痛了,直到鱼群散去,两人还是意犹未尽。

    但这时天已经灰蒙蒙了,大黄鱼没有光的环境是金黄色,在白天有紫外线时就会便成白色,所以大黄鱼死亡时颜色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张父急匆匆的将船停下,然后和张建光合力把拖网拽到船上,之后他和儿子一起整理渔获,两人先把大的大黄鱼挑出来放血,在鱼的鳃盖下部靠近鱼腹的位置切上一刀,然后把鱼扔到泡沫箱里,大小不同,鱼也单独装箱,泡沫箱里是混着冰块的海水,装满一箱就盖上盖子换下一箱。

    两人在船上忙活了半天,总算赶在天亮前收拾好了大黄鱼,船上的泡沫箱都装满了,整整齐齐的堆在船舱。

    张建光估算出来个大概,第二网有两三百斤鱼,有一小半是蛤蟆鱼,剩下的几乎全是大黄鱼,而两人手抛网捞上来的鱼,也有一两百斤,总共竟有三四百斤大黄鱼,加上两百多斤的蛤蟆鱼,这次可算的上大丰收!

    沿海捕的鱼多的吃不完,而内陆海鱼稀缺但运不到,所以以前的渔民才那么穷,还是这几年他们县里有制冰厂后,海鱼的保鲜解决了一部分,海鱼价格才慢慢提升,渔民的生活才好了起来。

    忙活了一早上,两人也饿了,就休息了一会儿,拿起带的干粮,就着新鲜的海货,看着日出吃了起来。

    天色渐渐发亮,张建光向东边望去,太阳刚从海平面露出,发出橙黄色的光,远处天边被映的五彩斑斓,海面上也是金灿灿的,壮观极了。

    张建光虽然前后两世看了无数的海上日出,但现在依然很受震撼,等两人吃完饭,太阳也升起来了。

    “行了,休息的差不多了,该干活了,”张父拍拍手,站起来说道,张建光自无不可。

    或许是刚才的一网大黄鱼耗光了父子两人的运气,接下来拖的几网都没有值钱的鱼,零零散散加起来能卖十几块钱,这其实也是往日他们的日常收获。

    见天色已经不早了,张父只好调转船头返航,在回程途中,张建光又抽空把拖网下到海里,这样等回去了正好捞上来。

    多半个小时后,张建光远远的看到了海岸,就把拖网收了上来,拖的时间太短,网里没什么鱼,只有几十斤的样子,有一些蓝圆鲹和蛤蟆鱼,都不太值钱,他就随手把它们塞鱼筐里了。

    这时候回来的渔船陆陆续续,等船停到码头附近时,码头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有认识张父的人跟他打招呼,“张老二,今天出海了?收获不错啊。”

    “还行,龙王爷保佑,碰到鱼群了,”张父笑呵呵的回答。

    码头上的人远远的看到船上的鱼,看不清楚,以为是蓝圆鲹什么的,也不以为意。

    张父在船上看着鱼,让张建光去找老王收购站的工人来搬鱼,五六百斤呢,他俩一趟可搬不动。

    老王收购站是码头最大的收购站,老板姓王,有三十多岁,是村长亲戚,人们都称他老王,他在集体解散后低价买了收购站,经营的很是红火,后来有的人眼红也跟着开了几家收购站,但都没有他的规模大。

    为了提高竞争力,老王还专门招人从码头把鱼抬到收购站,方便渔民,后面的收购站也有学有样。

    这些人员每天流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工资都是日结的,每天一块钱,除了有船来时忙活一阵,还算清闲,所以竞争岗位的人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