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咸鱼过去人生 » 第二十五章 捐献棉衣

第二十五章 捐献棉衣

    七、八十年代,国家法定元旦假期只有一天。

    第二天照常上课。

    没有暖气,窗外寒风从缝隙中不断涌入,整个教室内温度也就零上一、二度。

    王富贵还好,裹着一件厚实军大衣,不是很冷。

    来自贫困农村,或者家庭困难没有足够御寒衣物同学,就遭大罪了。

    穿着单薄衣裳,大多缺少棉鞋。

    脸上被冷风吹得通红,双手冻得钢笔都拿不住。

    这样,还要老老实实呆在教室内认真听课。

    只能趁着课余时间,在楼层走道上不停跺脚、拍手,以使身体能够尽快暖和起来。

    正寻思怎样为一班贫困生弄点福利,一名同学将自己叫到办公室。

    办公室内,除去辅导员陈凯丽之外,还有一名着职业装女性。

    身材高挑,长相端庄,一张扑克脸没有一点笑容,缺少了女性应该有的柔美。

    不是王富贵喜欢类型。

    “这位,是‘XX日报’的刘记者。”

    做过介绍,陈凯丽退到一边。

    刘记者接过话头,“这次,只是想跟你聊一下当代大学生,在文学方面的理想与追求。”

    “XX日报”虽然不是全国性报刊,不过在帝都也算是销量排名前几大报,影响力巨大。

    以至于王富贵有点后悔。

    哎呀,失算了,大大失算。

    早知道,朗诵两首酸诗也会引起这么大反响,坚决不会出这个风头。

    只会把脑袋深深埋进沙堆里面,只留下屁股在外面。

    这样,还能成为千万人中最靓的仔。

    那便确实没得办法了!

    有些人,即便你在其身上散满尘土,也无法掩饰万丈光芒。

    明明可以凭颜值吃饭,偏偏还那么才华横溢。

    汝之奈何?

    办公室内烧了火炉,只是炉火烧得不是很旺。

    刘记者将一只笔记本摊开,按照之前准备好方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同跟前大学生进行交谈。

    内容,大多无非是关于大学生活,人生理想,文学诗词方面。

    总体来讲,过程还算愉快。

    涉及到敏感问题,旁边陈凯丽便会突发间歇性喉炎,不时咳嗽几声。

    王富贵自然秒懂,绕开了其中几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话题。

    1979年,许多问题还处于似是而非讨论中。

    一个不小心,便会惹上大麻烦。

    果然,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这让刘记者很不爽。

    总有一种处处碰壁感觉。

    又无可奈何。

    目光,不时在陈凯莉与王富贵身上扫过。

    凭借职业敏感,她察觉到这对师生之间关系不一般。

    不过也仅仅如此。

    她只是一名记者,又不是传说中的“福尔摩斯”。

    没那么多精力,去探寻“真相”。

    送走记者,陈凯丽与王富贵回到办公室。

    王富贵才发现女人没有穿外套,上身只是一件粉色高领羊毛衫。

    勾勒出上半身完美曲线。

    特别是某个部位,即便在羊毛衫约束下,依然勾勒出一条浑圆弧线。

    一时之间居然忘记挪开视线。

    只是呆呆注视着对方。

    真的,好大。

    恩,好大!

    陈凯丽也终于察觉到不妥。

    在对方侵略性十足目光注视下,一时之间居然有点手足无措。

    两人都没有讲话。

    一抹暖味气息,开始在空气之中弥漫。

    还好,办公室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才让两人一下清醒过来。

    王富贵急忙转移话题,表示愿意为贫困同学捐赠棉衣、棉鞋。

    陈凯莉也大舒了一口气,从那种奇怪状态之中恢复过来。

    想到两人身份,心中不由又是一阵羞愤。

    白了对方一眼,气鼓鼓说道,“咱们学校,缺少冬衣困难学生可不少,要不一次解决了?”

    女人那一记娇媚白眼,差点没让王富贵当场破防。

    连忙求饶,“最多,只能是中文系大一两个班,再多可吃不消。”

    作为辅导员,陈凯丽对于中文系大一两个班情况十分了解,确实存在十分严重问题。

    特别是棉衣、棉鞋方面,存在巨大缺口。

    许多来自农村困难学生,身上甚至还是十分单薄的秋衣。

    学校方面不是不知道,只是没办法解决。

    原因也很简单,没钱。

    实在是太穷了!

    三十年之后,广大高校受益于教育改革,一个比一个富裕。

    每年不光有学费收入,国家拨款,各种土地、房租收入,还有各种实验室成果转换收益,校友捐款……

    只是一个校办企业,便让这些高校肥到流油。

    不像这时。

    除去一点可怜巴巴国家拨款,真的一点额外收入都没有。

    一个堂堂大学教授,收入方面可能还比不过街边卖茶叶蛋小贩。

    可大环境如此,汝之奈何?

    这么大的事情,她一个小小辅导员可做不了主。

    一路上报到系主任黄炳坤教授哪里。

    黄炳坤是一位老派知识分子,对于这种正能量自然是一百二十个支持。

    对方希望保密,也表示理解。

    被打上“土豪”标签。

    在这个年代,特别是对于一名在校大学生来讲,可不是什么好事!

    王富贵只是单纯觉得最近实在太多高调,也没想那么深。

    连“XX日报”记者都找上门。

    再来个为贫困同学捐赠冬衣,万丈光芒怕是老祖宗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怎么低调,怎么继续摸鱼?

    写诗,开店都只是副业,摸鱼才是主业。

    这个,一定要分清楚!

    中文系大一两个班,其中有多少需要救助贫困同学,黄炳坤手中早有数据,

    一共是四十七名同学。

    按照现在市场价格,一套棉衣、棉裤加棉鞋大概二十六块钱,一共需要一千二百二十二元钱。

    王富贵只是想为贫困同学某点福利,没想过要获得什么回报。

    直接实物捐助。

    隔天,四十七套冬装拉进学校,分发给急需棉衣、棉鞋御寒同学手中。

    看着同宿舍周大山,终于穿上厚实冬装,不用再挨冻。

    王富贵脸上,也不由浮现出一抹笑容。

    这次,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由于要求保密,学校方面也没有进行宣传。

    只是系主任黄炳坤,代表学校进行了一番口头表演。

    这样结果,王富贵自然是一百二十满意。

    荣誉不荣誉,其实一点不在乎。

    不打扰继续摸鱼就成。

    这次做了一回“活雷锋”,在学校领导那里也算挂了号。

    回头再有摸鱼、翘课行为,系里面各位领导总要照顾一下吧?

    接下来,又到了摸鱼时间。

    日子也重新恢复到正常轨迹。

    除去上课,每天吃喝拉撒都在牛角胡同。

    做饭有郑家兄弟,日常卫生清理也有郑家兄弟。

    能躺着,绝对不站着。

    平日不管什么活动,一律不参加。

    日子过得逍遥快活。

    唯一遗憾,便是二手复印机迟迟没到位,第三家分店无法开张。

    自己是农民儿子,往上三代都在土里面刨食。

    那十三帝都坐地户,三教九流认识不少,多少也有点门路。

    不过,平时接触人群大多是社会底层人物。

    打听消息,或者弄点紧俏物资,甚至下黑手摆平不长眼小瘪三,肯定都能给你办得漂亮。

    弄复印机,就有点难了!

    没办法,只好加价从另一个二道贩子手中,弄来一台二手复印机。

    一千八百块。

    小RB产品,同样还是“东芝”品牌。

    五成新,比之前两台复印机还要破旧。

    内部零件大多磨损得十分厉害,放在三十年之后只能送废品店。

    可在这个年代,还能继续发光发热,继续“战斗”。

    有电子系肖老师坐镇,复印机的清理、调试自然不是问题。

    更换了几处磨损严重零部件,使用方面没什么问题。

    会不会一月坏两次,一次坏上十五天?

    那就只能看运气了!

    有前两家开店经验,手头又不缺钱。

    很快,第三家朝阳区分店开张营业。

    如之前两个店一样,朝阳分店从开张第一天开始,生意就直接好到爆炸。

    没有五道口高校资源,也没有使馆区高消费群体资源。

    依然一天忙到晚。

    整个朝阳区,人口基数比一个地级市还要多。

    就这么一家复印店。

    还怕没生意做?

    连续开了三家复印店。

    王富贵在攫取第一桶金过程中,也遇上了瓶颈。

    不光是复印机,管理人才也极度匮乏。

    只能让郑家兄弟先顶着。

    没有管理人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规章制度。

    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企业规模越大,将来娄子也捅得越大。

    浓眉大眼,附带脸盲症患者的东哥,当年在校读书那会创业开了一家饭馆。

    不就是因为前台、后厨、服务员合伙串通,被坑的裤衩都没剩一条?

    对此,王富贵十分警惕。

    却没有太多好办法。

    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监管严格管理团队,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这些都是以后事情。

    现阶段,他最关心还是弄二手复印机。

    好在最短时间内,将复印店开遍整个帝都。

    不管以后怎样,老子先跑马圈地把市场份额给占住了。

    复印机呀,复印机!

    看着满地黄金,偏偏没办法拣。

    王富贵有点上火。

    一拍桌子。

    怒了!

    要不,咱们直接去香港。

    买新的?

    (新手上路,没有任何推荐,各位老爷动动发财小手,赏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