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咸鱼过去人生 » 第二十八章 开启印钞机

第二十八章 开启印钞机

    傍晚时分,帝都沐浴在一片金色夕阳之中,特别是故宫高高屋檐上琉璃瓦,反射出一种耀眼光华,给人以一种金碧辉煌的庄重。

    正是下班时间,街道上乌泱泱一片全是骑着自行车身影。

    马路中间,几辆公交电车正有序缓缓前行,把乘客运送到城市各个角落。

    五道口公交车站,四名胸前挂着“京城大学”校徽大学生鱼贯而下,径直来到牛角巷一处小院。

    熟门熟路推门而入。

    一行四人,正是“京城大学”电子系勤工俭学互助小组成员。

    刚开始,还只是两个人。

    工作流程,一般都是先将复印机内部所有零部件全部拆下来,再用工具一个个检测那个还能继续使用,那个已经完全损毁无法再使用。

    不过干了两天,就发现这样工作效率实在太慢。

    又增加了两个人手,分为两组一起干。

    一组专门负者拆卸零部件,一组专门检测元器件好坏,工作效率果然成倍提高。

    每天晚上过来干二个小时。

    周日,则直接干十个小时。

    不过十多天,原本堆积在院子里十多台报废复印机,便被拆解成单个元器件。

    隔天,又是十多台报废复印机送过来,接着继续干。

    在帝都,可以正常使用二手复印机不好找,报废复印机却不难找。

    因为,所有报废复印机只有一个去处。

    没有竞争者。

    只要每台加价十块钱,废品站方面便会将复印机源源不断送过来。

    这么多报废复印机,损毁程度自然不一样。

    有些复印机,核心四大组件直接坏了三个,也有的只损坏了两个,全部损坏的也不再少数。

    不管损坏程度如何,多多少少都可以从中拆解出不少可以使用元器件。

    数量一多,不管什么组件或者元器件都可以找到。

    拆解过二十多台报废复印机之后,终于凑够了一台机器所需零部件。

    又是一个周日,肖正强老师特意早早来到小院,亲自指导学生组装复印机。

    复印机四大组件,激光组件,硒鼓组件,传送组件,定影组件逐一装配完成,再细心调试一番。

    一台可以正常使用复印机,便被攒了出来。

    接通电源,打开机器按下复印确认键,一张张复印好纸张从出口处滑出。

    拿起来看了看,油墨、字迹方面都没有问题。

    这让王富贵大松了一口气。

    这次成功,让他终于摆脱了复印机不足局面,可以放手大干一场。

    趁着还没到春节,一口气在DC区、XC区、崇文区连开三家复印店。

    手中复印店,直接扩张到六家。

    一时之间,便如同开动了印钞机,钞票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

    每天光数钱,都能数到手抽筋!

    钱多得,都没地方放。

    又不敢存银行,只能每存满一万用油纸包裹好,然后一坨一坨往后院墙角深埋。

    这期间,那十三也帮他淘到不少老物件。

    每次,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往牛角巷这边送。

    什么翡翠扳指、手镯,和田玉摆件,鸡血石印章,各色鼻烟壶,明朝青花大瓷盘,康熙朝五彩器,清乾隆粉彩瓷器,各种名人字画。

    零零散散收了二百多件,便宜的三四十,贵一点也就七八十。

    最贵还是字画,有唐伯虎、文征明、仇英、朱耸、石涛之类,明清时期著名大家。

    价格也就二百上下浮动。

    近现代画家,比方讲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之类,价格一般在一百块上下浮动。

    王富贵也不懂什么古玩鉴赏,一股脑全都塞进杂物间。

    反正这年头也没什么假货,只不过挣多挣少罢了。

    着实把那十三给震得外焦里嫩。

    第一次见到有人这样收东西?

    也对于这位财神爷的实力,有了一番全新认识。

    别人收到老物件,无一不是小心翼翼把东西收好,生怕磕着碰着。

    没事时候,还会不时拿出来把玩观赏一番。

    这小子到好。

    一麻袋,一麻袋收进来,然后往杂物间一扔,再不看第二眼。

    二百多个老物件,前后花了小二万,硬是眼都不眨一下。

    这实力在整个帝怕也能排上号。

    以至于,再一次送了几十件老物件给对方之后,不得不确认。

    之后,还要不要继续收?

    得到肯定答复,那十三准备整点真正好物件。

    趁着春节之前,再好好挣上一笔。

    别讲,这准备过年之前出手宝贝人家还真不少。

    很快联系上一户老旗人,对方手中有一只宋哥窑八方碗。

    他还特意去看过。

    小碗口径6.3cm,足径2.8cm,高4.2cm。大开片为铁线,小开片为金丝,形成均匀无规则的网线,俗称:“金丝铁线“,碗口因釉较薄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唯一缺陷,碗口上有一处米粒大小豁口。

    不过,也正因为有这么一处豁口,可以把瓷碗内部胎体看得一清二楚。

    真正大开门好物件!

    开价也很合理,二千块。

    看得人不少,却硬是没人能够一次性拿出这样一笔巨款。

    结果,王富贵提了一只装满钱口袋过去。

    只是看了一眼那只哥窑瓷碗,然后直接数出二千块完成交易。

    看得一众老江湖目瞪口呆!

    纷纷开始四处打听,这位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少年,到底是何方神圣。

    可惜,王富贵来帝都不过几个月时间,平时除去那十三很少跟本地人有交集,也没留下多少痕迹。

    最后,也没查出什么名堂。

    只知道对方是那十三背后金主,如此而已!

    而此时,王富贵已经回到“京城大学”参加期末考试。

    再过十多天,将会迎来1978年的农历春节。

    走之前,还需要买点帝都“土特产”。

    在南信县那种穷乡僻壤,人们普遍认为帝都就是天堂一样存在。

    从帝都回去,如果不给家中亲朋带点能拿得出手礼物,怎么样都说不过去。

    来到菜市门口,那十三依然呆在老地方烤火,不过手指上又多了一个大金戒指。

    不管跟谁讲话,都会故意抬手欣赏一下那只大金戒指。

    一脸骚包。

    看见财神爷,立刻迎了过去。

    事先准备好的各类烟酒副食票,一张长途卧铺火车票。除此之外,还有两包外国进口巧克力,两套国产化妆品。

    这是王富贵之前特意交代,准备带回去给幺妹跟母亲、小姨的礼物。

    在附近糖酒公司买了二条中华烟,两对茅台酒,还有一些帝都本地美味副食,这才回到牛角巷。

    小院内,陆向南正带着互助小组三个同学,把被褥搬进屋。

    经过磨合,干活利索、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套的陆向南,已经成为这个互助小组的组长。

    几个同学平日干活攒机器,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甚至让王富贵有点刮目相看。

    寒假本来时间就短,四个人老家又都处于偏远省份山区,扣除路上时间在家中也待不了几天。

    再加上来回车票也不是一个小数,干脆留在帝都过年。

    学校宿舍没暖气,牛角巷这边又有空房。

    正好,可以跟同样选择留守郑家兄弟一起做个伴。

    安排好春节之前几天工作,又特意亲自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大红包。

    背上行囊,王富贵踏上了归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