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卦动乾坤 » 第九十章:卦象推演

第九十章:卦象推演

    触手一片冰凉,仿佛是按在一块千年的寒冰上面一样。这块怪异的卦炁石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构造的,这奇妙的触感跟正常的石头完全是两个感觉。

    一般的石头表面粗糙而坚硬,而这卦炁石摸起来光滑圆润,甚至还有一丝丝的柔软。只是那股寒气却异常的逼人,手掌上的温度似乎一下子就降到了冰点。

    我瞑目静思,神识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就跟佛家的入定差不多,可能我的这种感觉并没有那么有禅意。我感觉自己似乎悬空在一个飘渺的空间中,周围一片虚寂,连一丁点的声音也没有。这种感觉很奇妙,说不上来是清醒还是迷糊,有一点做梦的感觉,但是要比做梦更加的真实。

    这种体验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我自己肯定没有办法产生这种感觉,想来肯定是那块神奇的卦炁石,是它将我拉入这个空间中的。

    在这个空间中我可以思考,甚至比在现实中思考的还要清晰。我可以看见在我的头顶上有一个个优美的卦象符号在快速的飞过,那些都是我记忆中的符号。一旦在这个地方想起来,它们就会立刻显现在我的眼前。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我一想它们就会出现,而且还会随着我思想的变化而不断的转换形态,实在是妙不可言。

    我明白了,这里应该就是我的神识世界,我的一系列想法在这里都会以具体的形态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象,变虚无为实体。

    如此一来就方便多了,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去拼凑思想,将自己对卦象的理解和顿悟全部都具象化出来。

    但是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就比如我现在的手掌正按在那块散发着淡紫色光芒的卦炁石上面。手掌上传来的冰冷温度在时刻的提醒着我,我正在接受着一场激烈的试炼,试炼结果将直接决定我能否进入到四象学院里面去继续深造玄学。

    我知道时间有限,于是我不再耽搁。在那片神识世界里,我开始通过自己的运筹来组织卦象,让那头顶上悬浮的卦象符号在我的思想指挥下慢慢的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这是八八六十四卦的卦序歌,里面包含了六十四个卦象的卦名和排序,是我早就烂在脑子和骨髓里的东西。如今随着我的思想不断翻覆,这六十四个卦象竟然全部都化成金色的符号和篆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展现在我的面前。它们像串起来的珍珠项链一样,围着我的身体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将我整个的包围在圆心之中。

    接下来就是看我的道行如何了,卦象都在这里了,看我如何去推演它!

    天地未生之时,混元一气乃为太极。太极动而分为两仪,两仪者即阴与阳也。阴阳交合,乃生四象。四象者,即老阳,老阴,少阳,少阴是也。四象再通过阴阳相交,便产生了八卦。具体的推演过程是:太极为混元一气,无形无质。太极分为阴阳二爻,阴阳二爻有四种相交组合。即阳与阳交乃为老阳(上下两个阳爻),也称为太阳。阴与阴交乃为老阴(上下两个阴爻),也称为太阴。阳与阴交是为少阴(上阴爻下阳爻),阴与阳交是为少阳(上阳爻下阴爻)。

    四象之气周流于天地之间,又继续阴阳交合,相互演化,由此便产生了八卦。八卦的形成也如出一辙,仍旧是阴阳相交的产物,只不过这一次的阴阳相交却是有八种的组合变化。

    细说下来,八卦的推演的经过便是:老阳与阳相交,便产生了三爻纯阳,代表天的乾卦(☰)。老阴与阴相交,便产生了三爻纯阴,代表地的坤卦(☷)。老阳与阴相交便产生了代表泽的兑卦(☱)。老阴与阳相交便产生了代表山的艮卦(☶)。接下来便是便是少阳与阳相交产生的代表风的巽卦(☴)。少阳与阴相交产生的代表水的坎卦(☵)。最后就是少阴与阳相交,产生了代表火的离卦(☲)。少阴与阴相交,产生了代表雷的震卦(☳)。

    如此八卦便推演而成了。当年伏羲氏便是依照此原理,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有感于阴阳交合,才最终推演出了八卦的图形。

    如此按照阴阳交合的原理,以此类推:太极一变二,两仪二变四,四象四变八,八卦再继续推演,就是八变十六,十六变三十二,三十二变六十四。

    这便是八八六十四卦的来源!

    其实按照这个规律继续推演下去,还能推演出许许多多的卦象,无穷无尽。只可惜天机难测,圣人不再,自六十四卦以后就再也没有哪个人能将此卦象继续推演下去了。

    卦象并不是凭空推演的,它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着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天地万物的生成为例子,自混沌未开,阴阳未分,天地尚未形成之时算起。那种状态便被称为无极,也被称之为“先天五太”。

    五太者,乃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是也。

    所谓:未见气曰太易,气之始曰太初,形之始曰太始,质之始曰太素,形质具曰混沌,混沌者,即太极也。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解释了“五太”的情形,具体如下:

    太易指的是元气还没有产生,宇宙万物还是一片空虚的状态。

    太初指的是开始有气产生了,但是这种气还是混作一团,还没有分开。

    太始指的是气开始分开了,并且开始有了各自的形状。

    太素指的是有形之气开始产生了性质,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性质。

    太极指的是这种气已经具备了形态和各种性质,彼此纠缠在一起,相互之间并没有分离,阴和阳的性质还没有显现出来。

    其实说白一点,“五太”指的便是太极这一浑圆一气产生的过程。太极产生了之后,万事万物也随之逐渐演化,最终呈现出了我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所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说的就是这种无极生太极的原理!

    而八卦的推演过程,虽然听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实际上要比这复杂得多。如果要详细的推究,那就不得不回溯到最为古老的《河图》与《洛书》了。

    《洛书》的构成较为简易,乃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之类的,这一点我在此之前已经详述过。并且还由此推演出了,按照洛书九宫的轨迹而演化成的“九九八十一步量天尺”,也就是所谓的“罡步”。

    而《河图》的构成相对来说就复杂得多。它是由五十五个黑白点交错构成,即从一到十,两两相交,共同组成了这个代表着天地宇宙运行规律的宇宙模型。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同道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为友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同途,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就是五十五这个数字,这个数字也被称之为天地之数,因为天和地就是由这五十五个黑白点所构成的。所谓:“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之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意思就是说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河图中间的五个点为太极,为万物的核心,也被称之为“小衍之数”。天地之数“五十五”减去这个小衍之数“五”,便得到了一个新的数字“五十”,这个“五十”也被称之为“大衍之数”。

    大衍之数是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演化的数行规律,因此按照大衍之数来进行占卜的话便可以推算出事物的本质性变化,以及未来的情势。

    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九”,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关于这一点是占筮的法门,在此不多做赘述。(笔者按:关于大衍之数和占筮的问题在之后的章节中会做详细的阐述,在此稍稍带过,还望诸位看官见谅。)

    卦象的产生正是如此的玄奥,因为它是一切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所以通过它自然可以卜算出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这也是我可以通过卜卦来窥测事情本质,并且预测未来的根本原理。

    所以只要掌握了卦象运行的推演方法,就能连接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透过卦象显现出来的端倪去触摸到万事万物的脉络和运行轨迹。从而将自身和它们的属性连为一体,以此去吸纳它们身上的卦炁力量。

    这也是修行者的不二法门,正如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通过推演卦象来与五行卦炁合二为一,从而将它们吸纳到自己的体内,为我所用。

    再把话说回来,我在自己的神识世界中,通过自身对卦象理论的参悟和了解,一口气把那些悬浮在我身旁的卦象挨个的进行了推演。先由最初的太极相关理论开始,到最后的八八六十四卦的逐个完结。无一不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如此一来,我感觉自己的神识好像得到了很大的触动和刺激,它似乎开始影响我体内的相关机制,并且开始和外面的卦炁石产生了共鸣。

    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按在卦炁石上的手掌有股暖流在流经身体,而且越来越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