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时旅千年 » 第三十三章:基地设施的设备

第三十三章:基地设施的设备

    “言泽,老大叫你带人去码头接收买回来的战船,你可以从三个中队随便挑人出公差。”吴策离开莫世文的办公室,来到文书室找杨言泽,告诉他道。

    “好,那这些出纳你帮我统计一下,算完还有田里的给水,水泵坏了,记得换新的把蓄水池抽满。”杨言泽回答道,随后带上早就准备好的测量设备,去兵营调人了。

    千年基地建立这十年,莫世文拐回来的裁缝按着提供的设计图,制作了统一的服装给全部人员换上,当然莫世文是按照自己的军装修改过的样式,比较符合这个年代的特色,但和民国其他部队的制式军备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世文采取了自己所学的训练方式,炼体为辅,主要是熬磨战士们的心智,训练方式怎么难忍怎么来,因此虽然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但整个基地的人员全都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不只是原本的黑衣卫,还有后加入的村民等,千年基地的待遇极好,因此即使再累,他们也不肯放弃这里的工作。

    杨言泽从兵营抽调了二十人,分别属于不同单位,其中李淳的光斑中队五人,杨柳的燃点中队六人,刀轮的彩旋中队六人,以及直属莫世文的黑衣卫队三人。

    选好人数,杨言泽让基地里的公共汽车司机把车开过来,一行人沿途出了基地,往船坞码头而去。

    说到这公共汽车,其实也才刚买没一年,福州作为FJ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经济、文化中心,但是FZ市区的交通状况却一直十分落后,一直到清末民初,FZ市区的交通主要还是靠步行,只有少数的富贵人家才有竹轿、人力车作为交通工具,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道路狭窄、路况太差无法行车。

    当时对外营业带有公共交通性质的就是城内鼓楼前和台江万寿桥头的竹轿和在西湖口到荷亭不到半公里的路段上奔跑着的少量人力车。

    1914年,福州巡按使许世英倡议修建福州城区的马路,翌年开始兴工修建。1916年5月1日,修筑成由水部门经南公园到台江的一段马路,1917年又建成了西门到洪山桥长达5公里的公路。

    FZ市区的道路得到逐步改善后,汽车的通行成为了可能。1918年,实现FZ市区通行汽车,高官李厚基发起创办“官商合办福建延福泉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推举李子寿、林炳章、刘莲舫、王君泽、龚鸿义为董事,张遵旭担任总经理。公司定股1000股,股金银元10万元,公司的初期经营路线是从水部门到台江汛长约6公里的道路。全线共通过14座桥梁,设站点3个,每小时对开一班。客车车厢是由木材制造的,车门设在车厢后部,结构比较简单,乘坐也不方便。但这毕竟是福州最早出现的公共汽车,人们都感到极为稀奇,争相乘坐。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这条线路离市中心较远,路线迂回,车费又贵,当人们的新鲜感消失了之后,乘客也就日渐稀少了。因此公司开办没多久,就维持不下去,停业了。

    1920年,林炳章、张遵旭等人再次组织“延福泉汽车公司”。他们从上海购买了8辆旧客车,拆卸拼装成4辆客车,投入到新路线的运营中。新路线是由南门兜经茶亭、洋头口转向南公园最后到达硼江汛。在公司营业状况稍稍见好的时候,1922年随着李厚基被驱逐出福建,延福泉公司的官股就垮掉了,公司营业一度中止。其后虽然经过重组整顿后又恢复营业,但也只是勉强维持而已。1927年2月,FJ省务委员会开会决定对延福泉公司进行清理整顿。同年5月,省务委员会下令将延福泉公司收归官办,改组成FZ市汽车路办事处,并委派戎秉霖为办事处管理员,同时还派员对延福泉公司的商股股本进行清理。1928年12月,省建设厅得出的清理结果是:延福泉汽车公司净资产仅值29000元,按照公司的规定只有将其解散,把路权收归官有。闻此,省建设厅向省里建议由建设厅订立章程,另行招商组织新公司经营。省里同意了建设厅的意见,但为了照顾原股东的利益,准许他们优先承办,并限期两个月完成新公司的组织。之后在反复磋商下,新公司的总股本金额定为15万元。由于改造市路的工程所需资金耗费巨大,官方无力经营,最后决定退出,新公司完全改为商办。1929年8月,改组后的新公司——商办福州第一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然而,不久后新公司就因资金匮乏,无力更新车辆,再度停业。

    1931年7月16日,在商人黄瞻鸿等的倡议下,公司向外募集股金,并将原公司改名为FZ市复兴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承办FZ市区的公共汽车事业。此后复兴汽车公司一直勉力维持经营。

    莫世文派吴策出面,代表千年基地前往复兴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商务洽谈,谈妥后,便通过公司渠道购买了四辆旧客车回来,经过拆卸改装翻新完成后,拼成了两辆客车投入基地运营使用。

    莫世文其实并不满意,因为这两辆客车型号太过老旧,乘坐并不舒服,但考虑到马车更加的颠簸,也就捏紧鼻子认了。

    除了汽车外,基地内的枪械也不时更新换代,虽然训练还是使用的老旧枪械,但也会让战士熟悉更多新式型号。

    在日常训练中,莫世文考虑到弹药的消耗和枪械的损耗因素,经常是以枪姿定型与瞄准训练为主,实弹射击为辅,能够降低消耗量,大大提高熟练程度,而每次射击训练完毕,都会命令每个人负责保养自己手上的枪支,于是枪油的消耗量就偏高了些,但比起弹药的成本价值,也就不值一提了。

    基地成员的战斗力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演练,其实完全不低,但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因为从来没见过其他部队打仗时的情景,所以有些人怕给基地拖后腿,基地的伙食待遇实在太好,用他们以前常说的话来讲,就是老爷兵,中看不中用。

    对此现象,莫世文也很头大,毕竟按他的训练方案来,这些人的战斗力早就高到不知道什么地步了,但最大的弊端,就是没上过战场,对自身实力没有准确的认知。

    但福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是兵家不争之地,就算东北三省已经与日寇开战,可也要再过十多年,战火才能烧到福州来。

    乱世出英豪,许多无名小卒、爱国人士积极北上,参与抗战,对于这些人士,莫世文不会阻止他们离去,但也不会让自己的手下大批流失,因此,莫世文专门组织了一次演讲,宣传北上的风险和留下来的保证,除了黑衣卫这些经过催眠的忠诚人员完全不为所动之外,无异于给大家伙泼了一盆冷水。

    莫世文不阻止有报国之心的人离开,反而还会给他们提供武器和适量的弹药与物资,毕竟要不是任务的限制,他也恨不得大战一场,可他不行,那是在拿剩下的兄弟生命开玩笑,也是在拿所有转生者回归现实的后路做赌注,他赌不起。

    于是经过这次宣传后,想要北上的战士少了一大截,大家都在思考,自己来千年基地是为了什么?这不难想,不就是为了吃饱饭,养活家人,给自己的家乡建设发展吗?离了基地,去哪里找待遇这么优渥的工作和生活?

    经历过清朝木偶式麻痹生活的普通人更懂千年基地的来之不易,因此不会轻易离开,这让莫世文松了口气,至少基地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离开了,只需继续安稳完成任务,度过十四年战争,等待五十年的末尾便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