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甲子大吉 » 第一章 秘起黄墩,疑云将起

第一章 秘起黄墩,疑云将起

    酉时,茫茫群山之外一轮大日正悄然落下,夏初第三日的最后的几缕阳光正透过远处两座山头之间的空隙隙照射在村后的大青石上,远处林海翻动,落日如同点燃了翠色一般,金红色在树海尖端翻涌。

    村子不大,名叫黄墩,村里只有四十来户人家,村中全部姓黄,多为姻亲。

    因为地处偏僻,物产不丰,近几年村里年轻一辈的婚嫁也愈发不均,到了婚嫁的年纪,姑娘们都想离开这活了小半辈子、吃了无数苦的黄墩;而新妇嫌穷不愿意嫁进来,劳力娶不上媳妇,养不了家,便愈发不愿意留在村里,于是近几年,村里青年多数都求了村里耆老开了竹节,去八十里外的永辉县城谋生去了。

    而此时,村里留守的四十余户村户,百十来口村民,非年非节,却齐聚在村后老松树下。

    皆因此时那大青石之上正端坐着一位童子,这童子黑发童颜,却留着一头成年修行者的飞仙髻,如同幼儿穿大人衣般,显得娇小可爱。

    本该说是那童子是金童相也无人在意,却见那童子下颌处突兀的显露出三寸雪白胡须,如此一来,老不老幼不幼,童子不童子,老者不老者,愈发诡异。

    这童子身穿一件曲裾,通身紧窄,下长拖地,下摆呈喇叭状,不露足。那衣袖左宽右窄,袖口朴素无有镶边。交领低领,却露出三重衣领,整件曲裾之上缀满鹤羽,在这初夏时分本该显得厚重闷热,却不见有一丝酷热不耐。

    此时这童子正双足跏趺,脊梁直竖,正面朝众人道:“一灼之火能烧万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朵灼热的火苗便可以烧毁世间万物,万物灭亡火又如何存在呢?”

    “一息之道能冥万物,物亡而道何在?一夕之间道便可以冥化万物,而万物灭亡道又何在呢?”

    “诸君,道不凭物存而常在,不因物损而道消,我等所说之道,是没有言词可说、行为可表,不可落于文字之上的,倘若通过言词、行为去追求道,将道落于特殊事物之上,殊不知,此乃舍本逐末之行,南辕北辙之事,好似饮水思源而不知源,火中取栗而栗损呐。”

    “我这有仙经一卷,内有仙法两门,不知诸君可愿学否?”却是那羽衣童子双目微张,似闭而开,明明不见嘴唇翻动,却有声响传到众人耳中。

    片刻安静,只见那黄墩村村长上前一步,伸手便拜,问道,“敢问长者,我们这黄墩小村,人丁不显,财力微薄,长者何故在此讲经传道三日,今又欲传仙法?”

    说罢,不待那青石上的老童子回答,只见那村长右手一挥,便有有两村妇端上木盘,盘中堆满铜币,有今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又有早就弃用三孔布币、刀币、蚁鼻钱,满满当当,足有十余斤重。

    那黄姓村长再拜,道:“长者若有所求,按敢不从?”

    却见那童子此时睁开双眼,看着面前那站成几排的百余口村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自左向右看了三遍后,说道:“我当然有所求,且必然有所求。传你等如此妙法,需要你等助我一事。”

    听到这,那黄墩众人长舒一口气,脸上紧张的神色也放松下来,心道,不怕你要的多,只怕你不要,天下白吃的午饭多半是行刑前的断头饭,你只要有所求,便有周旋、变动的可能,要不是看你可能是个修行秘法者,我等一起上也不一定有用,早一拥而上,头都给你摘下来了,哪里能忍你在此聒噪三天。

    “长者请讲。”

    “三日之后,我将由生赴死一次,你等需将我埋葬在后山石壁之中,一甲子后,我将再次由死复生,而这期间你们学我仙法,得长寿之相,有富贵之命,接着迁入永辉县城之中……

    但这行人必定要从你们这里拿走一样东西,而你们要做的就是在不害其性命的情况下,从他们身上拿到一把钥匙。”

    “不害性命?”“拿一把钥匙?”

    “是了,不管你们是下毒,是捆绑要挟,只要留他们性命便可。而那钥匙是一把有三四寸大的布满花纹的银质钥匙,那些外来人身上,每个人都有一把,从不假手于人,你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百年之内唯一的机会,不论用何种方式,将钥匙拿回来。”

    “事成之后,得到钥匙的人可在我这换的一部完整的成仙之法,数门护道之术,修成之后,点石成金、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都可以信手拈来,摘叶伤人、日行千里不过小道耳,即便不成,也可以轻轻松松惠泽子孙后代,成就千年世家,万世不易之基业。”

    说罢,就见这老童子,用手一抚大青石边的野花,那野花眨眼之间便开花结籽、籽落苗成,老头又摘下草叶朝远处随手一挥,草叶撞到十余米外大树之上,瞬间没入树中,而大树翠色全无,枯木潇潇而落,这不动声色的一手,当时彻底镇住了面前的众人,坐实了这长胡子的童子确实会仙法的可能。

    “所以,我这两门仙法,你们愿学哪一门?”

    “仙长,二者有何不同?”

    果然,这人人都是贱蹄子,刚才还一脸防备,就差说拿了这盘铜钱立马滚出黄墩的村民,在看到摘叶能伤人、花草寿命眨眼轮回的秘法后,立马便知道眼前之人却是修行之人,舔着脸感觉成龙成凤的机会就在眼前,也顾不得自己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顾不得完不成要求,眼前之人是否会怒而杀人,只想抓住这翻身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面前的老头、童子也眨眼间从心里能被摘头的老不死变成现在众人可亲可敬的仙长。

    “我这法一乃古之黄帝所传,修行此法可令死者复活,阴者还阳,乃生生死死之法。这法二乃记录老君之言,修行此法可得长生,驻世而长存,海枯乃寿尽。”

    “可是仙长,我等听说仙法难成,世间学法人众多,成仙者却寥寥无几,那这二者修行的难处只怕不小吧?”却是下座之中有一十余岁的少年突然高声问到。

    果然,这问题一出,刚才还急切担心的众人立马安静了下来,一群人齐刷刷的盯着他们的仙长,只盼能从仙长嘴里得到不同的答案。

    “不错,仙法难成,即便是古之彭祖也不过得享八百寿,不得真正长生久视。

    修行我这法一,需服用丸饵,只是丸饵之中多含朱砂、水银,不得要领,顷刻之间便可阴阳颠倒,生死复易,魂归蒿里。

    而我这法二,却无有凶险,只是需食用灵物,或不老松之茯苓,或九节之菖蒲,不一而足,长久服用便可肉身生出羽衣,在众目睽睽之下白日飞升。”

    说话间,就见这童子仙长用手轻轻抚摸着身上穿着的衣物,叹道,“只是灵物难寻,仙法难成,我这一世活了二百又七十四载,阳寿也将耗尽,只是我修行有太阴炼形之法,可甲子之后由死复生罢了。”

    话音刚落,就见一群村民也不用招呼,不分男女老少,眨眼之间就分成几个人群,又几个呼吸之后,各个人群便相互间交流过信息,定下了所求之法。

    “长者,我等愿随长者修行法二,长生之法。”

    “嗯?是吗?”那老童子眼皮抬也没抬,语气平平,好似对诸人所求为何毫不在意一般。

    然而旁边却突然“砰”的一声传来,原来是刚才枯萎的大树突然炸裂,崩出的木渣一丝不落的全落在众人面前。

    顿时,万籁俱静中,只有那黄村长一脸镇静、波澜不惊的说道:“我等愿随仙长修行法一,起死还魂法。”

    “嗯,不错!大善!诸君且听,此法名为仙砂还魂箓,乃我隐派不传之秘。法分两部,一乃养丸服饵之法,二乃符箓之秘,二者可分可合,可先可后,无有上下前后之分,修行之后,生生死死皆随我心,乃修行之上等法门。

    乃师姓钟,你等称我钟师即可。

    隐门之中,因弟子稀少而名声不显,门派规矩也从心即可。只是你们只可算入我门下,学我秘法,不算入我隐派,需修行有成才可入山门进谏尊者。

    且需谨记,仙法乃立派之根本,不可轻传!

    只是今日天色已晚,先传诸位经文之秘,尔等细细体会。”

    “遵钟师教诲!”

    “你等坐下静听。蜣螂转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蠕白者存丸中,俄去壳而蝉。彼蜣不思,彼蠕奚白?庖人羹蟹,遗一足几上,蟹已羹,而遗足尚动。是生死者,一气聚散尔。不生不死,而人横计曰生死。

    ……

    计生死者,或曰死己有,或曰死己无,或曰死己亦有亦无,或曰死己不有不无。或曰当喜者,或曰当惧者,或曰当任者,或曰当超者。愈变识情,驰骛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马之手,如牛之翼,本无有,复无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