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阴世点灯二十年,飞升剑斩三百仙 » 第七十六章 深宫寻鬼终不见

第七十六章 深宫寻鬼终不见

    大内,雉娥宫。

    深闭的宫门外,贴着密密麻麻不下上百张黄纸符箓。

    只要稍经触碰,引发的爆炸声浪,足以引起整座京城的注目。

    小小爆炸,当然伤不了一位抱丹练气士的修行根基。

    但要引来主持剑阵的学宫贤人,悍然闭阵将整座雉娥宫夷为平地,却已足够了。

    此时,唯一留守宫中的莲台贤人。

    便站在宫门不远处的廊柱下。

    一身雪白儒袍,襟前点有泪滴似的数点黑墨。

    白袍少女的身形甚是瘦削,衣襟下的曲线却也算得挺拔。

    匀称修长的洁白玉腿赤着足,露在只长及小腿肚的长裙外。

    白晢脖颈之上,是一张小小的瓜子脸。

    双目有神,明灿若星。

    莲台学宫贤人陈芷菁,第五楼定石境,剑修。

    本命飞剑“长蛇”,天然压制鬼魅阴物之流。

    这次为着锡卢国之事,莲台为着压下温乔的风头。

    虽派出了五位年岁皆在二十岁之下的贤人同来。

    但五位贤人的实力,却决计算不上在同一层次上。

    赵玉琪的“诛邪”、王若盈的“天狼”,以及陈芷菁的“长蛇”。

    都是自带神通的高品质飞剑。

    跟另外两人只擅杀伐的飞剑不可同日而语。

    长蛇能够吸噬剑锋所至处的阴煞气,转化为自身灵力。

    只须不是鬼王层次的大鬼物。

    单挑对上陈芷菁,就是变肉碎的份儿。

    而在这缺月州,又有多少头鬼物能够成功抱丹,达到可以称王的层次?

    因此五人之中,也只有陈芷菁。

    敢独自身处于与贵妃只有一门之隔的位置。

    只听她清脆话声响起:

    “你以一人之力独掌后宫,若说没曾养有鬼物护身,白痴也不信。”

    “但后宫之中,却无死气残留。”

    “你手头到底有何法宝,能把养鬼阴气遮掩得无形无踪?”

    半晌,宫门后便传来贵妃娇笑之声:

    “护身?本宫有这样做的必要吗?”

    “我儿牢牢掌握着一万禁军。”

    “她的兵马,就是本宫至今安然无恙的最大倚仗。”

    “与铃兰正面交锋,抑或不够。”

    “但要凭藉数量优势,围杀五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真不难。”

    “你等单凭几句诬蔑,就能让这些大好男儿弃械投降吗?”

    陈芷菁相信她未必是在说谎。

    一位抱丹神仙,在缺月州已是巅峰般的存在,本就用不着什么来保护的。

    但阴养鬼物,是鬼修难以自制的本性。

    就跟市井中的人家有了几个闲钱。

    就总爱买几头猫狗回家去养一般。

    倒不一定是贪图战力上的好处。

    鬼修入门修行,多在杳无人迹之地。

    长年多见阴魂少见人。

    若不养几只鬼物在身边,是没法满足她们的精神需要的。

    这一点,剑下斩杀过无数南洋鬼修的陈芷菁再也清楚不过。

    “假如你乖乖配合我等,将人证物证上交。”

    “废国大会顺利召开后,我等的目的已然达到,也不必取你的性命。”

    “你这身修为,不一定能保住。”

    “但要在未圆湖边找间小房子终此残生,也非没可能之事。”

    贵妃大笑:

    “这话若是由沈卿口中说出,本宫倒信他会守约。”

    “可你们读书人说的话,也能信?”

    “前秦的皇帝当年,就是信了你们儒家圣人的鬼话。”

    “奉儒家为国教,任得你们把莲台学宫建在国都咸阳之邻。”

    “结果你们是怎样回报前秦皇室的信任的?”

    她冷笑一声:

    “番王攻破咸阳,抢掠三日,大火连天,烧杀无数……”

    “近在咫尺的莲台仙人们,却闭门不出,个个装聋作哑。”

    “在家里苟了几百年,当初前秦立国根基所在的剑修大道,不清不楚地便成了你们儒家的禁脔。”

    “外头冒出一两个得了上古传承,自修成才的剑修。”

    “你们就把他们打成前朝余孽、异端邪道,将野生的剑修们都杀了个干净。”

    “如今北方的大秦皇帝,祖上不也就是当年覆灭前秦的番王们?”

    “认贼为君,犹且自表忠义,满口仁德……”

    “被你等视为死敌,比被你等认同,可是光采得多。”

    陈芷青目中闪过一丝怒意。

    对她的话,却无言以对。

    儒家传统并不把守信视为必要,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昔年儒家被前秦朝廷扼杀得几无生机。

    为续一丝血脉,才抛开前事与官方结为盟友。

    因此秦亡之际,莲台的君子贤人们。

    没几个觉得自己有着救国于存亡的义务。

    只要找到合用的大义名份,无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身为贤人的陈芷菁,决不会不明白这就是读书人的立身之道。

    只是心里门清归门清,被人当面揭破,面子上终究是挂不住的。

    待要说些什么,却听身后响起一声感慨: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没料得娘娘也是饱读经史之人。”

    沈澄缓步走到陈芷菁身旁,语调平缓道:

    “依娘娘所见,沈澄可是言出必行之人?”

    宫门后,贵妃嫣然道:

    “至少你并没有过背信的往迹。”

    沈澄说道:

    “若是如此,沈某有几句话,想请娘娘静听。”

    陈芷菁站在一旁,本想制止他与贵妃间的谈话。

    但想起赵玉琪先前嘱咐,双唇微张,却未开口。

    因着与薛清卿间的交谊。

    沈澄知道的内幕,说不定比五位贤人还要多上不少。

    自己这段日子,始终未能在贵妃口中套出有用的情报。

    任得沈澄自由发挥,说不定反而能问出些什么来。

    只听沈澄说道:

    “贵妃本是孤山中人?”

    贵妃问道:

    “沈卿为何有此一问?”

    沈澄说道:

    “素闻孤山之上,隐藏着一座祖上本是前秦遗民的鬼道宗门。”

    “这支遗民是当初咸阳……也即孟阳城破时,冒死逃出城外的普通民众。”

    “虽不乏懂得修行之法的人们,剑修却没有几个。”

    前秦剑修中的精锐,几乎都在那场灭国的大战中凋零了。

    沈澄续道:

    “这些遗民的后代,虽然机缘巧合地走上了修行鬼道的路途。”

    “却始终未曾忘却老秦人的身份。”

    “因此那座建于孤山里头的宗门,其名为‘思秦宗’。”

    “娘娘,以及那位死在攘夷山上的道人,都是出自这座宗门。”

    “我没说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