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NBA:兄弟别跑,我真不是变态 » 第九章 初入训练营

第九章 初入训练营

    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魏楠来到了全世界梦想青年最向往的地方。

    大苹果城:纽约!

    如果你想要飞黄腾达,享受人间极乐,那么你必须要来纽约。

    如果你想要体验地狱,看透这世间冷暖,那么你必须要来纽约!

    同日后的魔都一样,这里承载了太多美国年轻人、甚至是世界年轻人的梦想与追求。

    位于新泽西的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魏楠在这里降落,人生地不熟,只能用着蹩脚的英文见识,跟随人流,努力的寻找着机场出口。

    “嘿!魏楠,这里,这里!”

    刚来到出口,魏楠便听到了一串熟悉的汉语声。

    遥遥望去,一位黑头发,身穿黑衣,身材还行,戴着副眼睛,有些文艺的男青年,正在朝着自己招手。

    魏楠快步走向黑衣男子,总觉得他有些眼熟。

    “于嘉,央视篮球类节目记者兼主持人,很高兴能在新泽西见到你。”

    简短的自我介绍,魏楠这才恍然大悟。

    这不是央视解说员于嘉吗。

    与日后成熟且稳重的外貌相比,现在的于嘉多了一分书生气,朝气蓬勃,好似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魏楠,广东宏远青年队成员,能在异国他乡看见同胞,你的出现让我感到安心。”

    魏楠的英文不说特别差,只能算一般。

    “hello,OK,你吃饭了吗,我很好,你好吗,你在这干嘛,我的名字叫...”

    大抵就这些吧,魏楠能熟练掌握的英语对话。

    其余的...

    单词可能认识,但想要拼凑成完整的句子,就显得很困难了。

    于嘉,能在此处接机,作用显然意见。

    自己的贴身翻译,没跑了。

    “于大哥,怎么会是你来这儿,平常工作应该挺忙吧。”

    前往训练营的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本来不是我,安排的另一位英语翻译。

    我正好有空,在纽约城采访一些篮球名人,这不顺路,想见见最近传的很火热的篮球天才。”

    于嘉扶了扶眼镜,笑着说道。

    “于大哥,您太抬举我了,在中国算的上天才,在这里,我就是个普通的高中生篮球爱好者。”

    魏楠难得谦虚。

    “瞧你说的,那帮美国小年轻又不是个个都神通广大,你的比赛我看过,你一点儿都不比他们差。”

    “哪有,我还差的远呢。”

    “美国球员的风格,本身就比我们更合适篮球这项运动。”

    闻言顿了顿,于嘉这才开口:“美国的确和国内不同,不论是打球风格还是人才培养,他们的模式更加狂野,属于放生流派。

    但到了高中,这帮粗糙的家伙又会接受系统的训练,在原先的狂野中添加了一分合理,这才是他们最可怕的地方。”

    习惯野性生活的猛兽,将其圈养在笼子里,你无法让它心甘情愿的臣服于你。

    人区别于野兽的本质。

    这帮充满野兽气息的年轻人,会服从主教练的意志,收起那份张狂,从而变得更加强大。

    “他们的身体素质足以支撑这样的模式,这对中国球员来说,很难实现。”

    “没错,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团队才是中国篮球的唯一出路。”

    于嘉和魏楠很聊得来。

    现在的于嘉只有21岁,只是比魏楠大5岁的哥哥。

    但魏楠的实际心理年龄却远超于嘉,总能恰到好处的说到点子上,引起于嘉的沉思。

    “在我自告奋勇来当你的翻译之前,他们都说你有着非同一般得成熟,此言非虚。”

    成熟?

    真要熟起来,我怕你承受不住。

    很快,两人便乘车来到了阿迪达斯训练营的球馆。

    魏楠拿出了推荐信,表明身份后被放行通过。

    于嘉作为翻译,也理所应当的走进了球馆。

    热火朝天的氛围,球馆内充斥着嘈杂的交流声。

    魏楠环视一圈,发现只有自己和于嘉两个黄种人,其他的,要么是黑人,要么是白人,还有些少数族裔,魏楠知识量有限,不清楚他们的来历。

    总而言之,篮球这项运动,对于黄种人真的是不太友好。

    “兄弟,你也是今年的集训球员?”

    搭讪的戏码,入眼的是一位和自己差不多高的白人青年。

    “是的。”

    魏楠简单回答。

    “那真是不可思议!黄种人,这可是稀奇的物种。

    我的名字马特-巴布科克,我的叔叔皮特-巴布科克,他是亚特兰大老鹰队的总经理,我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有资格参加今年的阿迪达斯训练营。

    我想,你一定是位拥有超高球技的家伙,否则,很难解释你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尼玛,怎么到哪儿都能碰到关系户。

    眼前这位名叫马特-巴布科克的白人有些显摆的意思,但没到目中无人的水平。

    魏楠能出现在这里,当然是凭借着出色的球技。

    “兄弟,你应该和我一组,听说,我们的教练会是克里斯-格兰特,恰巧的是,他正好为我叔叔工作。”

    “是吗?那你一定能获得更多的上场时间。”

    “当然...”

    马特没说完,话锋一转。

    “算了吧,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我只是来打酱油的。

    叔叔在为我铺路,我需要参加更多有关于篮球的活动,才能见多识广,拓宽自己的眼界。”

    马特,一个爱显摆,但却自我认知清晰,靠关系进入训练营的裙带主义者。

    魏楠当即给马特贴上了标签。

    “那啥,这儿的分组,可以自己选择吗?”

    魏楠让身旁的于嘉翻译。

    “NO!当然不可以!只有每队的教练,才有选择的权利。”

    倒挺合理。

    “那会不会出现,一支球队都是厉害的家伙。”

    “很难,因为被选择的球员都会用号码标注,每个区间内只能选择一位球员,实力平等,队伍间的对抗才会更加激烈,才能更好看出每一位球员的实力。”

    原来是这样。

    号码成为实力的数字,每个区间内只有那么多号码,号码靠的越近,实力差距越小,每支队伍大多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那今年,有啥种子选手没?”

    这才是魏楠更关心的问题。

    阿迪达斯训练营邀请的都是18岁以下的篮球天才,大多都在15-17岁之间。

    这个区间段,临近2003年的NBA选秀,势必会出现黄金一代的球员。

    而魏楠感兴趣的,就是这帮在联盟里,闯出赫赫威名的家伙。

    要是能在他们的身上发现属性值,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