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让你挑战好声音,你成巨星了 » 第三十三章 赵琴音发声,谈《兰亭序》

第三十三章 赵琴音发声,谈《兰亭序》

    赵琴音,在多数人眼中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声乐系教授,跟娱乐圈并没有太大的交集。

    她社交平台账号发布的内容通常是岁月静好的种菜养花,以至于大家都把她当做普通的中年妇女看。

    却忽略了她的真面目——名师大弟子、杭城音乐学院教授、顶尖的词曲创作人、如今娱乐圈部分科班歌星的师姐。

    每张牌打出去都能获得尊敬,可她早就过了与人争吵的年龄,但当有些事被混淆黑白的时候,她还是会出来发声。

    特别是现在。

    以前赵琴音只是在网上见到陈信被喷,那些粗俗的语言在她看来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虽然把陈信当做自己的孩子,可她没想过要管,有些事儿总需要一个人面对。

    可现在风向却变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有人操作的痕迹,一堆不知道从哪蹿出来的野鸡专家开始混淆黑白,他们掌控着那渔轮上的船舵,想往哪开往哪开。

    指清白为罪名,目的是保持浑浊的常态。

    这样的事态很恶劣。

    所以她动了。

    发布第一条信息前,她找到了那几个所谓专家的账号,观察着对方的认证名头,多数是某某大学客座教授,截图并艾特,内容发布:

    “@巴蜀音乐学院、@魔都音乐学院、@京都音乐学院......这几个人是你们真是你们的客座教授?”

    国人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追究,通常就代表没事,可赵琴音的地位摆在那里,她内容发布,这事儿......

    就闹开了。

    “不认识,不是我们学校的人。”

    “我院客座教授名单上没这人的名字。”

    “没听过。”

    这是那些学校的官号留言。

    国内叫得出名字的音乐学院就那么几家,大家偶尔会交流学习,都认识赵琴音。

    只是不太理解她的意思。

    网络上,有路人过来围观,毕竟那几个专家因点评《兰亭序》不是中国风的缘故,现在热度很大。

    越热闹,就越有人讨论。

    那些专家也不堪示弱,背景这事儿太容易扒了,既然收钱黑《兰亭序》,那他们自然也清楚赵琴音和陈信的关系。

    自己身份被扒不要紧,祸水东引就完事了,于是发布内容岔开风向:

    “陈信老师出来了?打了小的来大的?《兰亭序》是不是中国风,你们心里没数?”

    这话一出,网友们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争论《兰亭序》与中国风的关系。

    有戏看了。

    “不对啊,这些人不应该先证明自己专家身份吗?”

    “这也是专家?”

    “这帮人说《兰亭序》不是中国风之前,都在高呼房价太低不利于年轻人奋斗,你居然觉得这些人是专家?”

    “所以《兰亭序》到底算不算中国风?”

    网友开始下场,这些天到处在吵,都分成两派,一派说《兰亭序》不是中国风,另一派说《兰亭序》凭什么不是中国风。

    但网友哪又斗得过收了钱的水军,只能看着那些言论充斥网络。

    而如今,赵琴音发布了第二条微博,她没搭理那些专家,标题便是解释——

    “谈《兰亭序》。”

    赵琴音的打字速度很慢,她也不是一股脑地发完,只是一段一段地谈,就像她往日的上课:

    “为什么这首歌叫《兰亭序》?在初次听到这歌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遒媚劲健的绝代名篇《兰亭序集》,那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名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夸赞处处皆是,我不用多说,大家自行搜索。”

    评论区:

    “如果歌名取自名作,就能称为中国风的话,那也太简单了。”那些专家不甘示弱:“《兰亭序》和《兰亭序集》,除了名字相撞外,还有什么关系?强行蹭呗?”

    “还真敢说话啊,不知道《兰亭序》已经被很多人踢出中国风行列了吗?”

    “一个名字相似,就能说是中国风?”

    “别人的中国风歌曲,歌名和名篇同名,它们不算中国风,你这改了个名字的,算?”

    水军开始帮忙说话,都是收钱办事的家伙,专家是水军头子,他们是跟着输出的小兵。

    脑子?理智?事实?

    钱都到手了,还谈这些?

    路人网友们倒是左右不定,光从歌名就能看出是否是中国风的话,那这定义也太简单,而且......

    这些平时满口喷粪的专家,这时候的话却些道理。

    赵琴音又发:“联想《兰亭序集》,再看《兰亭序》。

    首先,我们看整首歌的前四个字——“兰亭临帖”。

    何谓临帖?

    熟悉书法的应该明白,临帖是将原帖放到面前,笔者照着原帖来写。

    再回顾到歌名与《兰亭序集》,其中意思已经明了——这首歌,是照着《兰亭序集》来写的。

    同时,它也代表着,歌曲里的人,在临帖。

    再看第一段主歌,作词方面,陈信就用了书法中的“真迹”、“摹本”、“临本”、“碑拓”四种形式来扣题,表现四种情感的变化。

    举个例子,以歌词“摹本易写”为例,摹本是仅次于真迹的存在,其形式为先用细笔勾勒轮廓,再上墨,这样墨香会持续很长时间,久久不能散去。

    前面四字,正好迎合了下一句的“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光看歌词,可能看不到《兰亭序》与《兰亭序集》的关联处,但若是稍微想想,却能发现其中深意。”

    这条微博一出,炸锅了。

    赵琴音并没有回应《兰亭序》算不算中国风,她只是说明《兰亭序》和《兰亭序集》的关联,还有词的细节。

    “跪了,我真跪了,原来听《兰亭序》,只觉得歌好听,完全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细节。”

    “我突然喜欢上了这种调调,就像很多古诗,通篇没爱字,却处处有爱字。”

    “这么说来,《兰亭序》完全是扣着《兰亭序集》写的啊。”

    “......”

    网友们都服了,在他们看来,《兰亭序》算不算中国风其实没多大关系,反正歌好听就行了,可经过赵琴音这么一解释。

    好像......

    《兰亭序》不仅好听,还有点了不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