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风生水亦起 » 第93章登台

第93章登台

    福宁殿里,六部尚书侍郎跟内阁齐聚一堂。

    “刚刚收到的八百里加急,贡榜跟交趾犯边,造成我军民诸多伤亡,诸位怎么看。”

    六位阁老,明阁老一副没睡醒的样子,而楚阁老则盯着地板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剩下四个也是一言不发。六部尚书侍郎也都是没带嘴的样子。看着气氛着实尴尬。梁九功不得不偷偷跟于侍郎使个眼色。于侍郎知道梁九功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不得不救场。

    “依臣所见,还是应当派发国书申饬,要是他们不悬崖勒马,就不能怪我们刀兵相向了。”

    跟着兵部尚书也出言道。

    “近十年来,举国都没有战事,要是妄起刀兵,恐怕…官家还是问问五军都督府,看看如今的军队训练是否如常,当用不当用。”

    他不得不先给皇帝打个预防针,不然有事多半还得是他来顶锅。

    皇帝看得明白,这一群文官都是不想打仗的,战事一起武将们立功封爵,而他们则捞不到半点好处,要是出了差错不小心就把乌纱帽弄掉了。没事,只要把肉骨头丢出来了,不怕他们不来抢。

    “两位卿家说得都有理,于卿家就起草国书申饬两国。”

    礼部尚书上前,

    “官家,那后日的殿试是否照常。”

    “嗯,区区蛮夷还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一切如常。”

    等诸位大人离开后,皇帝才骂道,

    “一群老狐狸,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梁九功只是在一边听着,这话他不好接。

    “传五军都督府的人进来,还有户部兵部一起。”

    梁九功赶忙下去安排。

    户部兵部的六位还没有走出宫门又被请了回去。

    六位阁老站在宫门口,心情谈不上愉快,就跟皇帝想得一样,他们着实不想打仗,一打起来,皇帝就会收回很多权利,他需要独断专行,可是这是他们嘴不想看到的。

    “我说老夫的日子怎么好过了许多,弹劾的折子也消失不见,原来是官家有了主意。”

    明老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

    “没想到官家瞒得这么紧,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这是钱阁老的声音。

    “只是瞒着我们而已,那群武夫肯定早就收到风声了。还有田峸阳我不信他会不知道。”

    吴阁老是最反对打仗的,对所有的武将都没有好脸色。

    “好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官家是个谋而后动的,恐怕他已经准备好了。不打肯定是不行的了,现在就看看是个什么打法了。”

    楚阁老的话大家都很赞同。柳阁老跟李阁老都没有说话,宫门口人来人往,老站在这里也不好看。

    福宁殿里,跟刚刚的安静不同,现在吵得很菜市场一样。皇帝刚开了口,下面的人说法不一样,意思就一个,揍他丫的,一个个拍着胸口,保证兵强马壮。田尚书听着声音就觉得疼。实在太吵了,梁九功不得不出声了,

    “肃静,肃静。”

    没想到平时轻声细语的梁九功还有这样的功力,在众多声音中一骑绝尘,大殿里终于安静了下来。

    “朕已经下了国书申饬了,要是两国还是灵顽不灵,就不能怪朕不教而诛。众卿回去要加紧训练,有必要京营也是要拉出去的,还有西南五省的军务,朕不希望到时有人拖后腿。”

    众人听了皇帝的话,心里就有数了,各自开始盘算,自家几个小的去几个合适。场面就安静了下来。

    “田卿家,户部粮草可还充沛。”

    妈的,两年前你就开始让我往两广运送粮草了,你自己心里会没数。还是很配合的演起了戏来。

    “回官家,户部粮草足够二十万大军三年的用度。考虑到战场上的变化,还有可能会增加军力,后续还是要调集一部分,一备不时之需。南方雨多道路泥泞,大规模的运粮费时损耗也大。臣请求用海船从扬州明州出海直下广州。”

    “田大人,海上风险太大,要是遇到风浪怎么办。”

    “官家,臣以为还是陆运稳妥。”

    皇帝看了一眼下面这个憨货,决定不跟他计较。人家运了两年的粮草了,会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田卿家可以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

    “臣是这样想的,将运粮的事物交由海商去做,我们只在广州收粮付款就是了。然后运够足够的粮食,海商就可以拿到下一年的出海许可。海商不光会从国内运粮,海外的粮食也会运来。还能缓解粮食压力。我们只要在验收的时候多费心思就可以了。”

    难怪他运了两年的粮食,都没有半点风声传出来,原来是从海外运来的。他这个户部尚书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粮草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五省兵马早就已经调动,现在只需要看看京营里需要调动哪些。同时也给各家往里塞人的机会。就不在大殿里决定了,等五军都督府定好了再上报。

    五军都督府里,吵得乌烟瘴气,也没有人出来说句话。

    前军都督宁国公的签房里,前军都督宁国公,右军都督永兴侯,左军都督定南侯,中军都督定北候,除了远在云南的后军都督辅国公沐阳,五军都督府的大佬都在了,他们跟定国候一样都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区别是家里人比霍家多一点,可也多不了几个。他们对立不立功都不是很在意,只要不犯错家里的爵位都能传下去,所以家里的子弟也就是去那么一两个,主要是见识一番就行了。没有要真的上阵杀敌的想法。

    “大家拿个章陈出来吧,我快被耿家跟陆家的几个小子烦死了。”

    说话的是宁国公,他年纪最大,辈分也是最高的。

    “他们两家都到了关键的时候,不急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不拉一把也不好。”

    永兴候跟长兴侯是一起玩到大的交情。

    “这次主帅肯定是沐公爷,他们一家在那里呆了十几年了,没人比他更合适了,西南五省驻军接近二十五万,抽调二十万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京营就不能去得太多,我看最多五万。”

    定南侯对南面的情况也是清楚的,他是皇帝预备的第二个主帅人选。

    “可惜黑羽卫不在了,要是有他们在,攻打南越事半功倍。要不是为了护卫官家,真要是让他们摆开阵势,五万北狄骑兵恐怕也占不到一丝便宜。”

    定北侯是十年前才能世袭罔替的,当时老定国候帅八千黑羽卫拖住了北狄五万精锐,虽然全军覆没,可是也重创了他们,让他们伤亡三万多,更是阵斩了主帅左贤王。使得后来的定北侯得以全歼了这股精锐。后来长兴侯护送官家回朝,定北侯则抓住机会趁着北狄元气大伤,帅军奔袭北狄王帐。斩杀缴获无数,一战成名,也让北狄失去了南下的勇气,不得不西迁避祸,使定北侯府得以世袭罔替。只不过当时的霍家太过惨烈,从而遮挡住了他的功绩。他也不以为意,对霍家也是多有推崇,甚至想重新组建黑羽卫,可惜训练不得法,无疾而终。

    “你倒是对黑羽卫念念不忘。”

    “你在南边没见过黑羽卫出手,见过了你也跟我一样,不信你问公爷。”

    “黑羽卫严格来说是步兵,真要是摆开阵势,别说五万,就是十万也别想破开他们的阵势,十年前被拿来当做骑兵使的确是可惜了。”

    “那不是赶去救驾吗,肯定是怎么快怎么来了。霍家那小子官家是肯定要让他去的,这个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也乐见其成。所以五军营是要去的,耿家陆家大家也想拉一把,那就是前锋营也去,神机营太久没有实战了,枪炮不用久了不知道会不会生锈。”

    “神机营一万,五军营一万五,前锋营一万五,还差一万。”

    “各家再往里面塞点,加上随行的亲兵家将也就差不多了。要是大伙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这么定了,让大家伙把要去的人员报上来,把名单整理好,好回禀官家。但是我也要把丑话说在前头,去捞功劳也得给我派拿的出手的去,要去了扯大家伙的后腿就别怪我这个老家伙不客气。还有给大家说清楚进了军营就要守规矩,沐阳那老东西可没有我这么好说话,他是敌人要砍,自己一样要砍的。要是犯到他手里他是不会讲情面的。”

    “公爷放心,大家心里有数,我们也会把话交待下去。到时真有事了,我们也是说在前头的。”

    大家纷纷点头附和。

    福宁殿里,皇帝看着眼前的老夫人,他上次见她还是在老定国候的丧礼上,没想到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听着她平静的说她命不久矣,想让孙子尽快成亲。

    从他开始争那个至高的位置开始,自认是算无遗漏,结果还是被他的兄妹联手坑了一道。他厚待霍家可不是因为愧疚,作为一个帝王,他是不会有那种心态的,他厚待霍家一来是给天下人看,二来也是要让自己牢记这个教训。

    “老夫人,朕很明白你的心情,这是你们两家的事,只要你们觉得合适,朕是乐见其成的。”

    “臣妇谢过官家,臣妇难得进宫一次,恐怕也没有下次了,容许臣妇去拜见娘娘,跟她话个别。”

    看着梁九功领着老夫人去了椒房殿,皇帝突然觉得烦闷。想到他也是天命之后的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像她一样,到时候的自己会不会这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