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少年郎 » 第79章 势力变动

第79章 势力变动

    崇平帝的旨意下来了,永新侯府,宣平伯府还有兵马司副指挥使朱申一家都是全家问斩,一时间菜市口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永新侯曹俊豪死了,连带着一大家子也都丧了命,之前同他有些关系的都唯恐避之不及。随着一批人的死去,一些岗位也就空了出来。

    大明宫承明殿内,崇平帝坐在御案前,听着底下臣子们的汇报。

    “陛下,贼子已经伏法,这空下来的差事还需慎重,当挑选忠心又有能力之人担任。”

    “张大人所言甚是,朝中一下少了这么些官员,一时补齐有难度,不过重要位置还是要尽快选取贤才。”

    随着首辅张文华和吏部尚书于加亮开口,朝上众人也是纷纷开口,开始举荐自己一方的人。

    “臣以为,振武营主将一职应当由熟悉武事,立下战功之人担任。”

    “此言甚是,军队乃是国之重器,必须要由熟悉武事之人担任,纸上谈兵之徒定不可行,不然到时还闹出了笑话。”

    贞元一脉的勋贵们自然不愿意放弃振武营,于是用军功来堵死一部分人的路。

    放眼望去,朝堂这些武人就属他们贞元一脉的勋贵们功劳最多了,按照资历也有一大批。

    “陛下,臣以为永昌伯方继先可以担此重任。”

    此话一出,文臣有些皱眉,贞元一脉的纷纷开口附议。

    这永昌伯方继先也是贞元一脉的人,不过人家属于后起之秀,比起京营里那群人资历要浅一点,属于跟在新成侯谢芳他们后面捞军功的。

    贞元一脉后面站的是太上皇,崇平帝有时候也不能直接动他们,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他自然不想用他们的人。

    “方继先是不错,不过还有没有其他人了?”

    崇平帝开口,文官们也是举荐起来。

    “臣以为建威将军丁昭忠心耿耿,又屡立战功,此等重要职位定能胜任。”

    吏部尚书于加亮作为帝党,知道崇平帝不想用贞元一脉的人,于是便说了一个中立之人。

    现在是中立,以后慢慢成了崇平帝的人就行,只要不是太上皇的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崇平帝并未说话,心里对于这个提议是赞同的,不过他还是想问问其他人的想法。

    他眼睛在大殿里转了转,看见了站在中间位置的贾珣,便想让贾珣出来说说,也顺便看看开国一脉是作如何打算。

    “贾珣,此次平定逆贼,你功不可没,你要何封赏?”

    全场的焦点都聚集到贾珣身上,贾珣这次看似风光,不过也惹了一身骚。谁家没点破烂事,都担心着贾珣哪天也跟他们过不去。

    “回陛下,此次平定谋逆主要还是靠着勇毅侯和京营节度使王大人他们,贾珣哪里敢邀功。”

    “他们有他们的功劳,你有你的,你不必推辞,说出来让朕和众位大臣听听。”

    “陛下,贾伯爷年纪轻,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不如给他指一门婚事吧!哈哈哈。”

    威宁伯李岳打趣起贾珣来,众人听了也都哈哈大笑,这话说的不假。

    “哈哈哈,这提议不错,贾珣你可有看上的女子?”

    “回陛下,汉时冠军侯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臣不及冠军侯之万一,如今正是报效国家的年纪,哪里想着儿女私情呢!”

    贾珣虽然嘴上说的大义凛然,但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他只想推掉这个话题。不然到时候真给你安排一门婚事,那还了得。

    “好了,好了,此事以后再说。你觉得何人能够担任振武营主将一职,今天必须说一个。”

    崇平帝要贾珣必须说,贾珣也没法子,想了一会便又了答案。

    “臣举荐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

    贾珣何尝不明白崇平帝需要平衡朝堂上的势力,也需要一支忠于自己的帝党。

    开国一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要提拔一番,与崇平帝的帝党们足以可以达到与太上皇留下的势力相抗衡。最重要的是,与有些保持中立的,但私底下成为了众皇子的人不同,开国一脉的那些人与皇子们的交集甚少。

    “牛继宗,出征察哈尔那些立功的人当中到是有他,这个提议不错。”

    在场的人都各怀鬼胎,有的在权衡利弊,有的在揣摩崇平帝的心思,还有的想乘机升官发财。

    振武营主将,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刑部左侍郎,大理寺少卿这些职位,都是各方势力争相争夺的,恨不得在大殿之上大打出手。

    崇平帝想听听他们举荐的人来作为自己判断依据,当然最后的决策是他来。

    “今日众卿都是畅所欲言,朕很欣慰,不过此事还是要认真考虑一番。”

    崇平帝的意思都明白,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于是有人开始带头转移话题。

    说着说着,从一开始的谋逆大案讨论到江南各地赋税上来了。武将们对于这些不感兴趣,文官们喜欢这些,说起话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散朝之后,众人都回到家中。宫里发出了几道御旨,任命牛继宗担任振武营主将,建威将军丁昭掌管五城兵马司...

    有人欢喜有人愁,开国一脉的自然是欢喜,不仅是牛继宗有了军权,王子腾也在崇平帝的帮助下开始将手伸向太上皇那边的人。

    贞元一脉势大,对于这些谈不上欢喜但也谈不上忧愁,虽然失去了一个振武营,但他们并未失势,依然掌握了不少兵权。

    忧愁的是在此次清洗换人中是去培养多年的亲信的几位皇子。

    二皇子刘景瑞府上,他正在和自己的幕僚还有几位朝中大臣们商议着今天的事情。

    “二殿下,此次朝中换了不少人,我们这些年拉拢的人也被换下了不少,这该如何是好。”

    “是啊,原本想着能塞人进振武营或者五城兵马司,可这下到好,不仅没塞进去,反而还折了礼部几个。”

    刘景瑞的幕僚们有些灰心的说着,他听的都有些心烦。

    “谁能想到父皇这次不按常理出牌,以往都是选取那些不与贞元一脉那些人亲近的中立派,可今天却提拔了开国一脉剩下的那些废物。”

    “殿下,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被调走了,如今京城里我们的人不多了。”

    “上次是老大在巡防营里的人被贾珣给除了,现在又是兵马司我们的人被调走了。父皇不会早就知道我们的动作了吧?”

    二皇子想着想着,觉得崇平帝就是在打压自己和老大。

    “殿下,如今之计,我们还是要低调为主,太过扑腾只会让陛下反感。”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除了二皇子刘景瑞在与幕僚们谈论着形势,大皇子和三皇子府上也是如此。

    三皇子刘景逸与他们不同,他体弱多病,平常很少参与政事。虽然母族是江南甄家,但并不受崇平帝喜爱,也不被朝上臣子的重视。

    “卢兄,我总感觉父皇察觉到一些事情来了,不如我们还是过几年再说吧。”

    “殿下,上次之事本就是意外,况且那群人是与废太子有关系,又没有听殿下一句话,殿下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话虽如此,但毕竟是我们做的局让他们聚在了一起,我怕...”

    “殿下,朝中局势多变,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心思,大皇子和二皇子又是明争暗斗的厉害,这件事情一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损伤,如今正是我们养精蓄锐的好时机。”

    两人在书房里说着他们的计划,三皇子刘景逸目光也是越来越阴暗起来。

    不管是不是因为贾珣举荐的作用,牛继宗对贾珣那是感激涕零,更是封门拜访,拉着贾珣感谢起来。

    开国一脉其余的五公十二侯,一个个消息比谁都灵通,借着机会来向贾珣套近乎。

    他们也逐渐默认了以贾珣为首,让他带着开国一脉重回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