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特种兵明末做皇帝 » 第三十三章 戏弄皇嫂

第三十三章 戏弄皇嫂

    第二天一大早,睡醒了的朱由检,从床底下悄悄露出一个脑袋,四下看了一下没人,连忙从床底下钻了出来。

    这种事情,让人看到了可就真的尴尬了。

    在太监的服侍下,朱由检第一次穿上了龙袍,明黄底色的衮服华丽无比,上面用朱红色饰有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图案,又佩戴大带、革带、玉佩、蔽膝、绶、中单等...

    穿起来非常麻烦,又不舒服。

    朱由检感觉别扭的很,但还是老老实实,架着胳膊站在那里,任由更衣的太监宫女摆布。

    还有司礼监的大太监在一旁,反复叮嘱登基典礼的相关礼仪

    ......

    皇极殿(后世的太和殿)里,当魏忠贤带领众臣,对端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行礼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登基大典总算是基本搞完了,朱由检深呼出一口气。

    今天的正式登基,算是确立了他,做为大明皇帝的法定地位。

    英国公张维贤,上前奏报大臣选出的,三个新的年号,让朱由检钦定。

    朱由检接过一看,只见上写的有--“兴福”“咸嘉”、“崇祯”三个。

    当即他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那就还定为崇祯吧”

    “还定为崇祯?”

    一听这话,朝堂上诸位官员开始纷纷议论,难道是自己孤陋寡闻,没听说前朝,有哪位皇帝的年号,也是“崇祯”呀?

    大家环视左右,都是一脸懵逼,和疑惑不解的眼神。

    “那个,咳、咳...”

    朱由检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连忙咳嗽两声掩饰一下:

    “朕是觉得确实好哈”

    于是崇祯这个年号就被敲定了,众臣又齐声道贺。

    当然这个年后要等到明年才能用,今年还要继续延用“天启”年号。

    第一天早朝,讨论的主要事宜,就是天启皇帝的丧事。

    朱由检又钦定天启皇帝的谥号为

    “熹宗”。

    其余事等,都有祖制可以遵循,司礼监、礼部等各个部门,办起来轻车熟路。

    其余诸多事宜,由于朱由检还不熟悉办理,最聪明的选择,当然是不发表意见。

    于是,基本都是一句:

    “请魏卿定夺。”

    看到新皇的表现,依附阉党的官员,无不心下大定。有内心不满的官员,也只能默不作声。

    退朝后,朱由检留下英国公,在偏殿叙话。

    待房间里只剩下,朱由检和英国公,朱由检抢先表示,对这位老国公的感谢:

    “朕能顺利继承大统,有赖国公爷鼎力相助哈。”

    “老臣不敢居功,只是尽人臣本分。要说功劳,孙老的功劳要比我大。”

    虽然之前朱由检是信王时,两人关系要好,英国公还经常,能开开信王的玩笑。

    不过现在身份转变,英国公说话也不敢那么随意,而是陪着一些小心。

    “要不抽个时间,朕请你到熙春院,喝酒听曲儿。”

    朱由检为了缓和气氛,故意打趣。

    “哈哈,皇上初登大宝,还是以国事为重的好。”

    英国公张维贤,知道皇上是开玩笑,但心里还是很受用,至少说明当今天子

    是一个念旧的主儿。

    “哈哈,那就有机会再说。”

    朱由检当然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不说如今是皇帝的身份,但说天启皇帝刚去世,如果他敢这个时候,出去逛熙春院,第二天不被文官御史们骂死。

    “有功还是要赏的,不知道老国公想要什么。”

    “岂敢,岂敢,老臣世受皇恩,却无一报答,臣此生最大是心愿就是,效仿先祖戎马疆场,我这把老骨头也就死而无憾了。

    皇上若真要封赏,就安排老臣到辽东,和鞑子在战场上一决雌雄,马革裹尸而还,就是老臣最大的荣耀。”

    “哈哈,老国公此心可昭日月,但朕怎能如此不近人情。”

    朱由检当然不可能,让张维贤驻守辽东,他已经心里有更好的人选。

    之所以叫上英国公单独叙话,一来是确实要感谢张维贤,在他登基之事上的助力;

    二来是看他在朝堂上,有些闷闷不乐,知道原因是,看到他对待魏忠贤的态度,让这位老国公捉摸不透,所以专程单独留下安抚一下。

    “朕今日观老国公,在朝堂上似有不悦,可是因为魏忠贤。”

    “圣上明鉴,老臣一直都看不惯阉党行事。”

    张维贤也不避讳,直接回答。

    “朕当然也看不惯,不过当下阉党势大,凡事还是要徐徐图之。”

    “皇上圣明,只要用得上老臣的地方,只管言语,老臣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由检有心进一步拉拢,作为勋贵集团代表的张维贤,但赏赐方面,确实真成了问题。

    英国公的爵位已尊贵无比,无法再更进一步加官进爵,总不能加封异姓王吧。

    思来想去忽然有了主意,开口道:

    “听闻世兄文武双全,朕有意擢升其为锦衣卫指挥使,不知老国公意下如何。”

    英国公知道,锦衣卫指挥使的重要,那是皇帝亲信中的亲信,但又知道目前锦衣卫指挥使,是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

    若自己的儿子能得这个职位,对于英国公一脉无疑是非常有利,而且又能削弱阉党的势力,当下非常爽快的谢恩答应。

    不过朱由检又发话:“不过朕没有打算现今,就让世兄做这指挥使,职位暂且留着,待时机成熟才可。”

    英国公想了一下,其中的阻力确实不小。

    但只要皇帝有这个心,以后早晚能成,也不急于这一时。当下便道:

    “无妨,无妨,犬子若能为皇上效力,那是他的福分。皇上刚继承大统,凡事自然要循序渐进。”

    “那就暂让世兄做指挥同知吧。”

    锦衣卫是正三品,指挥同知为从三品,从级别上讲只差半级,也为以后提拔先做好铺垫。

    这样安排,即没有让魏阉一党,伤筋动骨,又安插了可靠人选。

    而且英国公一脉,是勋贵势力的代表,这样的提拔,也表面了皇帝亲近勋贵一脉的态度。

    即不让魏忠贤过于警觉,朱由检在朝堂上,又不会太孤立无援,一举多得的事情。

    英国公张维贤,也觉得这样安排甚好,自己本来就有从龙之功,现在天子又重用自己的儿子,看来老张家的福运,还能长久绵延。

    英国公满意,朱由检也满意,君臣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话题也就更加随意。

    “皇上,有句话老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孙承宗--孙老也在老家赋闲多时,目前新皇登基,正是用人之事。

    况且孙老一向忠君体国,又有大才,皇上是否考虑尽早让孙老复出为朝廷效力。”

    朱由检知道,张维贤说的是实情,放着这样一个人才当然要用,而且要重用,但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当下回复:

    “朕自有定夺。”

    张维贤听了不甚满意,但也不敢出言反驳。

    看的出当今皇上,是有手段又有主张的,自己再讲的多了反而不美。

    又交谈了几句,张维贤也就告辞离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