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特种兵明末做皇帝 » 第大佬

第大佬

    客巴巴的事情,就此基本揭过,没有在朝堂内外掀起太大波澜。

    朱由检近期正在思考着大事情,也很快把那恶妇---抛诸脑后。

    突然有了一千三百多万两內帑银,朱由检宛如后世的暴发户一样嘚瑟的不行,走路基本横着,天天想着折腾出点什么动静。

    这天早朝快结束,朱由检盯上了,刚被自己重新启用的--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

    越看越是两眼放光。

    宝贝呀,好宝贝,朱由检像欣赏美女一样盯着徐光启,差点口水都流出来了。

    比他得了一千多万两银子都高兴。

    这是个全能型的人才,用后世的标准评判,这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农学家、军事家、水利专家、军火专家...

    大明睁眼看世界的人不多,徐光启算是真正的先驱之一。

    钱花完了可以再挣,像徐光启这样的大才,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英雄入吾彀中,哈哈...

    徐光启也好像觉察到有目光注视,抬眼一看,正好与朱由检四目相对。

    徐光启正要移开目光,却听皇上突兀问了一句“徐卿,朕欲重新打造神机营,想请你全权负责,不知徐卿是否愿意接任?”

    徐光启本来就对火器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听这话异常欣喜:“但凭皇上差遣。”

    不过有不开眼的大臣,立马跳出来反对:“皇上,如今大明国库空虚,神机营打造颇费周章,劳民伤财,臣建议适可而止。”

    NN的,朕还没真正开始呢,就有人唱反调。

    这些吃饱了没事做的大臣还真是无聊,不管有人说了什么,总立马有人跟着跳出来反驳几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自己高人一筹啥的。

    “朕这不是还在商议,而且若用钱从朕的內帑出,不动用国库的银子。”

    刚才有几个正也要接着反对的大臣,一听皇上是要动用自己的私房钱,人家乐意怎么玩怎么玩,自己管不到,也只能悻悻作罢。

    大家只听说前一段抄家,好像有一部分钱进了皇上的內帑,具体有多少,由于魏忠贤保密工作做的好,没有几个人知道具体数目。

    听这口气,怕不是得有个几百万两。

    顿时就有人开始打皇上內帑的心思。

    若是朱由检有读心术,怕不得当场咆哮:“滚,哥凭本事抄家得来的,凭什么给你们霍霍。”

    朱由检不想和这些人多做纠缠,直接命令结束了朝会,然后让徐光启到养心殿单独召见。

    后世之人,对于徐光启这位大佬,印象最深的是历史教课书上讲,他写了一本《农政全书》。

    但这只是大佬的冰山一角,且不说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他还是当朝真正的战略军事家、军火专家。

    徐光启和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都是积极主张从战略上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少数军事战略家。

    他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当朝,要重视火炮制造和运用。

    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均进行过深入钻研。

    毫不夸张地说,徐光启是天朝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系统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随便拎出来一种成就,都可以吹一辈子牛了。

    这么多成就加到一个人身上,让朱由检差点直接问徐光启,是不是穿越者。

    “徐卿,坐。”

    朱由检直接打断了徐光启的行礼,客客气气地让坐。

    国之重器,真正的国之重器。这样的宝贝疙瘩给多少钱都不能换。

    可惜之前明珠暗投多年,既然哥在此,就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徐卿,朕知你有大才,今日请你来也并非只为谈论神机营的事情。”

    徐光启端坐,静听下文。

    “徐卿,你的《农政全书》写完了没?”朱由检突然好奇问话。

    “啊,皇上怎么也知道?”徐光启惊讶长大嘴巴。

    无怪乎他惊讶,因为他也是在重新上任前几天,刚刚完成初稿,并未对任何外人提及过。

    朱由检一看他反应这么大,连忙解释“朕也是知道你在农学方面造诣颇深,耗费多年心血在写一本关于农学的书。”

    徐光启也不疑有他,谦虚搭话“以农富国,以军强国为臣生平所愿,农学关乎百姓生计,国之根本,朝廷应加强重视。”

    听听,这就是大格局,大眼界,看来哥之前有些保守了,只给了个次辅当,怎么也比韩爌强一些,天天就知道揪住别人小辫子不放。

    “徐卿,听说你研究过番薯的种植,情况如何?”

    朱由检问出了一个,自己很关心的问题。

    一听皇上提及番薯,徐光启眼前一亮。

    “回皇上,番薯引进中原,自万历年间便有先例,福建商人从吕宋西班牙人那里获得此物。时隔三十余年,我大明却是未曾推广,实乃暴殄天物。”

    “嗯,朕知道,番薯浑身都是宝,根茎可以食用,叶子既可以人食也可以喂养牲畜....

    据说亩产可达几千斤,而且最主要是耐旱,能适应北方和西北等地干旱条件耕种....”

    朱由检一个后世之人,对番薯自然不陌生,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徐光启却是激动万分,他千方百计想推广番薯这种高产作物多年,无奈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都不重视。

    目前也只是在福建沿海等地,有大面积种植的先例。

    他本想找机会向皇上推荐一下番薯种植,没想到皇上已经了解的这么深,这就剩了很多口舌。

    既然皇上已经知道其优势所在,大面积推广的设想应该可以实现了。

    “皇上,若番薯能在我大明大力推广,老百姓的口粮就不成问题。”

    “徐卿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大旱,饥民遍野,有此天赐之物,能少饿死很多人。”

    朱由检想到,番薯大力推广,西北那边会少了很多难民,跟着造反的自然少了,实在是能解决朝廷的一大心腹之患。

    “皇上圣明,民之大幸,国之大幸。”

    ......

    “听说徐卿对于火炮制造和使用也很有研究.....”

    .......

    “朕准备成立一个皇家科学院,专门研究农学、火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

    ......

    “徐卿,你真的不是穿越者?”

    “穿越是什么?”

    ........

    君臣二人,越聊越投机,直至夜深,又到第二日天明。

    后世史书有专门记载:“....是夜,明霸宗朱由检和首辅徐光启彻夜长谈,涉及军事、政治、农业....大明十年内之一众变革,影响深远.....”